以下引自我在“人生论坛”同一帖的的回复——
  
■■■■■■■■■■■■■■■■■■■■■■■■■■■■■■■
  
对方所问:
那么,就是说唯物的理论是正确的。这就是意识感知是一切‘存在’的来源证据。
我所回复——
  
  应该说经验论(比如休漠)及现代哲学及现代科学的思路是正确的(因为现代哲学基本就是对休漠的内容进行的细化,现代科学也是建立在纯经验的基础上的,两者很多人都承认休漠的直接影响与正确)。
  唯物论并不是正确的,唯物论是先假设“物(馒头)”的实体存在作为一个前提,再讨论其他,注意:这个“物”的存在是一个假设的,唯物论无论什么时候,也没有证明过这个假设的前提是成立的,这在贝克莱的时期就有过相对的诘难,唯物论者无法证明假设的前提在经验以前是成立的。所以,唯物论从不论证这个前提的假设成立性,而是论述前提的必然性。就是从“没有物,必然不能有感觉”而论述的,但从没有从“物在哪,怎么证明”而正向论述过。这一点,历史上的唯物论哲学家,只要涉及的时候,自己也是承认的。
  感知的一切是“存在”的来源,没错。但这并不能证明“存在”。西方哲学所谓的“存在”,与我们一般所说的“存在”是不同的,历代的哲学家对“存在”的不同定义,都遵循着亚里士多德对其定义的基本内容,它起码有十多种含义被综合。其中基本的就是“实体”、“内在规定性”、“不依靠其他条件的独立性”等等。依据这个哲学定义的“存在”,“感知的一切是‘存在’的来源”证明不了任何存在的成立必然性,只有或然性。这一点现代哲学是普遍认同的,现代科学几乎全部认同的。
  唯物论、唯心论与经验论的区别就在于此,经验论是从感觉为出发点,向两边去寻找物与心,唯心论是先假设一个“心”的存在为前提再进行讨论,如贝克莱;唯物论是先假设“物”的存在为前提;二元论是两者皆先假设;怀疑论则是对这些假设全部质疑。
  所以,马克思对经验论是非常批判的,洛克与斯宾诺沙的矛盾严重,休漠与法国唯物论分歧严重。在印度,彻底的唯物论顺世论与佛教的争论,仅次于佛教与数论派(基本有点象西方哲学的唯理论)。
  所以,唯物论不可能正确。无论现代哲学,还是现代科学,“白天鹅”的时代早已经成了历史。中国人应该了解一下所谓哲学“黑天鹅”是什么,先不论对与错,起码连这个命题都不知道,太落后于时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