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休闲区 十二区 跨学科讨论区 哲学与心理学版
1039 0
2011-04-08
人寻求真  理,真理乃是一个不自相矛盾的世界,不欺人是世界,不变化的世界,真实的世界,-----继一个没有苦难的世界,因为矛盾,迷惑,变幻乃是痛苦的原因,他不怀疑应该有一个存在的世界,他想寻求通向这个世界的途径,(印度的批判连自我也是虚幻的,非形式的)         这里,人是怎样得出实质性的概念呢?-----为什么他正啊从这里派生出变幻,迷惘,矛盾的等等的痛苦了呢?
          对一切既往的,变幻不定的,运动的东西的蔑视和仇恨,----凝滞物的价值从何而来?显然,在这里,要真理的一致知识对凝滞世界的要求而已。
        感官受迷惑,理性纠正错误,因此,人们得出结论,理性是通向凝滞之路,最感性的观念离真实的世界最近-----大多数不幸来自感官,----感官是骗子,狐狸精,杀人犯-----
        幸福只能寓于存在物中。因此变幻和幸福是矛盾的,这样一来,最高的愿望一心想和存在物合二为一。这就是通向最高幸福之路的公式。
         总而言之,本该存在的世界是有的,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个错误-----我们这个世界不该存在。
        对存在物的信仰只能表明一种结果,因为第一推动力就是对变化物的非信仰,对变化物的怀疑,对一切变化的蔑视。。。
       哪一类人这样反映呢?是非生产性的,受动的种类,一种对生活感到厌倦的种类,假如我们真能够设想一种相反的种类的人,那么这种种类也许不必去信仰存在物了。因为他们甚至会谬事这种信仰,他们不想创造一个应当存在的世界,认为它是僵死的,无聊的,无足轻重的。。
      相信本该存在的世界是存在的,是真正有的,这是非生产性的人的信仰,他们不想创造一个应该有的世界。他们设想这样的世界已经有了,他们去寻找到达这个世界的方法和途径,要真理的意志,----乃是无力创造的意志。
      认识,某物是如此如此
      行为,某物变成如此如此            天性力度中的对抗
      虚构一个符合我们愿望的世界,这是心理学的诀窍和解释,目的在于把我们尊重的,令我们满意的一切同真实的世界联系起来。
     处在这个阶段的要真理的意志基本是解释的技艺。因为解释的力量一直是这个意志的特征。
      比上述的种类还要贫乏一等的人,不再占有解释的力量,创造虚构的力量,他们就成为虚无主义者。
      虚无主义者是这样的人,他从现实的世界出发断定,这个世界是不该存在的,而且从这个本该存在的世界出发认为没有这样的世界,这样一来,生命(行动,受动,意愿,感觉)就没有任何意义了,徒劳无益乃是虚无主义的激情,----同时无结果。
    凡是不能把自己的意志植入事物的人,凡是无意志和无力量的人,也绝不会让事物具有意义,因为他们不相信事物中有什么意义。
     这是意志的测量器,指示人们可以让事物短缺意义的程度,测出人们在一个荒唐的世界中过火的忍耐的程度,因为人们自身会组成这个世界的以小部分。
     这样一来,哲学上的客观的眼光就可能成为缺乏意志和力量的征兆,因为力量会把左邻右舍组织起来。那些一心想确定某物的认识者们,乃是根本不能按照事物应该有的样子确定事物的人。
    艺术家,是中间类型。因为他们起码会确定应当存在的东西的象征。-----他们是生产性的,因为他们实际上在边个和改造,他们不同于听任万物保持原样的认识者。
      哲学同悲观主义的宗教的联系,他们是一个种类(-----他们认为,最受重视的事物具有至高无上的现实性---——)
     哲学同道德之人的联系(道德对世界的解释意义,因为宗教已经没落)
     通过消灭存在世界的办法战胜哲学家,这是虚无主义的中期。因为事物发生的重估价值,神化,和确证生成物和表面世界为唯一的世界之力未到之前。(转)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