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人 二区 教师之家与经管教育
2092 7
2007-08-18

教育部:中国人首先要尊重母语,语言要看作资源。8月16日,在教育部举行的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2006)新闻发布会上,国家语委副主任、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司长李宇明称中国语言文字观念正发生重大变化,国民的母语意识在不断增强,汉语也在世界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传播。(新华网北京8月16日电)

  199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议决每年2月21日定为国际母语日,曾给出了一个让世人震撼的理由:母语是一个族群的灵魂!说得真好。我们的灵魂可曾走丢呢?语文课在、中文系在、汉语言文学专业也在——这些大抵可视为母语的制度保险,但,我们也得看到:明明是草莓饮料,非得跟风式取名为士多啤梨;明明是中国境内的小吃一条街,非得整得英文、日文共韩文齐飞;明明是一家无关涉外的企业,偏偏要求求职者英语要过六级……如果母语水平和外文崇拜是水涨船高的逻辑,这到也未必值得原罪,问题是,我们现在的中文水平无可置疑地呈现出了滑坡的迹象——比滑坡更可怕的是我们对这种迹象的麻木和无动于衷。唐诗宋词楚辞汉赋,那些或壮丽豪迈气势磅礴、或清丽婉约一咏三叹的情结还在滋养着行色匆匆的灵魂吗?那些真草隶篆行的魅力和韵味,还在我们的情绪与情感传承间流转吗?网友心疼地说:中文病了!中文系死了!这话固然有点危言耸听的味道,但中文的不被待见(起码是被忽略)已然露出了值得我们警惕的危象。

  中国人首先要尊重母语,作出这个价值判断并不难。难的是谁来告诉我们:敬畏母语的第一推动力在哪里?当外语以硬通货的姿势触目惊心地张扬在我们学习、生活、工作的每个层面,当这种张扬以中文作家、学者及社会对中文的认知降格为情感体验,这种以功利渲染为直接推动的失衡已经让中文研究、中文教育、中文传播等等一系列中文图腾不胜招架了。上海杨浦高级中学名誉校长于漪指出:现在有的小学语文要用英语来教,还美其名曰双语教学,这种做法比殖民地还要殖民地。因为语文教育是培养我们的民族情结、民族文化、民族精神的一种手段,而不是单纯意义上的语言工具,母语和学生之间的联系是一种亲情的关联。

  敬畏母语的第一推动力在哪里?一在制度强制力。当下的教育对外语必修的重视太莫名其妙了:小学、中学、大学、硕士、博士等20多年的学习中,外语是唯一始终必修、必考的课程。那么,推崇中文的教育强制制度又在哪里呢?二在利益引导力。与中文传播相关的专业人员、专业研究的利益地位决定了社会对中文的认同,如果我们的用人制度、晋升制度等与中文水平挂钩,或者说,中文水平与公民利益正关联,母语自然不会冷下去。眼下母语的状况,非常类似我们的传统道德:皆言其善,皆不行善。关键还是一个成本收益的问题——更何况,母语背后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决非宣教可以了事的。

  在法国作家都德的《最后一课》里,普鲁士军队占领了法国的阿尔萨斯,强令当地学校只许教德语。那位法语老师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的箴言如雷在耳。比照我们当下对待母语的态度,尤应前世不忘,后事之师。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7-8-18 12:36:00

教育部:英语强势成汉语水平下降重要原因

中新网8月16日电 教育部官员今天指出,英语强势成导致汉语水平下降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该官员认为这是一个民族自信心的问题,对我们的语言的自信心的问题。要改变这个状况,必须通过全社会的努力,要重新树立民族自信心,我们自己的语言是最美的。

  教育部今天就《2006年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家语委副主任、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司王登峰司长在发布会上作出了如上表述。

  王登峰表示,现在英语确实是强势,去年《中国青年报》报道,科学院的专家做出的科研成果,80%以上是用外文发布的。实际上,现在很多地方在评职称、评定一个人的水平的时候,要看他的文章是在什么样的杂志上发表。甚至有的单位的负责人讲:“你们不要拿中文发表文章,发了也没用,不看这些。”这是一个导致汉语水平下降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王登峰说,外语是非常重要的一种工具,我们要了解外部世界,学习人家先进的东西,我们需要去了解、去学习外语,很多情况下也需要使用外语。但是不要把工具当成你自己的东西。

  王登峰指出,这次中小学新课标改革的时候,数学组的老师提出,中文水平差,数学学不好,因为看不懂应用题。这也反映了语文教学里对汉语水平的重视程度,从学生本身到社会各界、到家长,都是不够的。如果要改变这个状况,是要通过全社会的努力才能实现的。很重要的一点,还是要重新树立我们的民族自信心,我们自己的语言是最美的,我们要把它学好、用好,要有这样一种指导思想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8-18 12:37:00

中国人学好英语与尊敬母语矛盾吗

汉语和英语,绝对是未来世界上最强势的两大语言,这是任何有历史洞察力的人都会从心里承认的。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加快,随着东西方文化在中国更快速的汇集与交融,汉语和英语,这两个分别支撑着东西方文明的最强大的语言符号,已越来越多地被中国人争论着孰重孰轻、孰优孰劣的问题。尤其是中国近年来广泛兴起的学英语热,更激起了人们讨论学英语和学汉语之间的“矛盾”问题。

  那么学英语和学汉语之间真的有“矛盾”吗?非也!

  就语言本身而论,中国的汉语的确是世界上最优秀的语言,其优秀程度是其他语言根本没法比的。“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这样既有气概又有意境的绝句,翻译成英语后就成了“大实话”——“Don’t you see the water of yellow river from the sky”。中国的汉字是人类所发明出来的所有语言文字中绝对排名第一的文字,而且与第二名之间远远拉开距离。汉字中蕴涵着中华民族的前辈们千锤百炼总结出来的说不完道不尽的人生哲理和社会科学,汉字是巨大的历史信息库,汉字是永不褪色的活化石。每个汉字都是一幅比毕加索的抽象画更加绝妙深刻的抽象作品,如果说毕加索的抽象画是锁在展览馆里的价值连城的静止的文物,那么汉字则是更加价值连城的、并且每天被全球无数人在活生生地使用的活文物。汉字不仅在内容上伟大,汉字的发音和书写也蕴藏着博大精深的声音美学和视觉美学。地球上的语言只有汉字才能构造出唐诗宋词那样登峰造极的文言格律,只有用汉字才能写书令人心旷神怡的书法艺术。

  汉语的优秀不仅体现在文字本身上,还体现在用汉语所写出的中华民族文明史和数不清的中华文化经典文献上。英国人看300年前的作品就看不懂了,而中国人只要在中学里学点古文就可以津津有味地看懂上下五千年来人们留下来的《诗经》、《论语》、《三国演义》、《西游记》、《红楼梦》等经典名篇,就可以和几千年前的孔子、孟子、墨子、庄子、老子、旬子、韩非子,孙子等无数智慧祖先们“隔空”对话,分享这些圣贤之人早已总结出来的人生智慧。一个人如果学习了汉语和汉文化,不管他是哪个国家的人,对他的思想成长和智慧成长都大有好处。一个民族或一个社会如果能吸纳一些汉语文化中的人生哲学和处世方法,对这个社会的和谐构建也肯定大有好处。

  如果说热爱语言,中国人应该从心里热爱咱们的汉语,天生会讲汉语真的是一种祖宗给你修来的福份。仅可惜的是,在过去灾难深重的一个世纪里,中国的文化遭到了外来侵略者以及我们自己的严重破坏,出现了严重的文化断层,使得目前中国人对祖国这么优秀的语言文字的内涵所知太少,对母语的尊重意识和学习精神都不够,因此当代中国人应该有热爱母语和钻研的母语的热情,这么好的语言文字不去保护她和开发她,外国人都不会答应。建议中国的每所大学里都长年开设免费听讲的汉语文化思想修养课,作为中国人,只有学好我们精粹的国语,真正懂得我们国家文化的伟大,才能增强作为中国人的自豪感。

  那么我是怎样产生了上述对汉语的敬重感呢?实话对大家说,没有任何人教我,全是我自己在“学英语”当中想通的。俗话说“有比较才能有鉴别”,不学英语我还真不知道汉语的伟大,一学英语,学到一定的深度,就会自然而然地去和汉语比较,就会自然而然地去思考两者之间的关系,就会自然而然地“觉察”出汉语的伟大!因此我是越学英语,反而越回头热爱咱们的汉语,反而越真心实意地、充满敬意和自豪感地重新翻开了汉语的书。因此我认为,如果一个人觉得学英语和学汉语是矛盾的,那么他的英语肯定没学到家没学透,或者他所走的学英语的道路是不对的,他有可能整天掉进英语考试的题海里被吓住了,没有心情去感觉语言和欣赏语言,便没有机会去思考语言学习中那些极有乐趣的问题。

  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出现了一大批数不清的汉语和外语均一流优秀的“大家”(如胡适,林语堂、鲁迅、瞿秋白……等),他们既是有成就的文学家、思想家,又是硕果累累的翻译家。这一代人的“双语”学习结果为什么这么好?就因为它们所走的语言学习之路是正路,因此他们感觉到了学外语和学母语之间的互相促进作用,发现了母语与外语的相通之处,发现了母语和外语相互衬托出来的伟大之处,因此才造就了他们将双语均学好的兴趣、动力、和结果。

  在英语的衬托之下我热爱汉语,反过来,在汉语的衬托之下我也真正领会到了英语的伟大。我前面说把汉语的唐诗翻译成英语就成了“大实话”,这个大实话可不是个贬义词。人说话的时候可不是句句都是唐诗宋词,有些时候,有些场合,有些领域里,就要说大实话,而且还非说大实话不可。哪些领域呢?——科学研究领域。

  各位以后有机会到书店里找一本英文版的数理化教材一看就清楚了,你会发现用英语学数理化比用汉语学数理化简单十倍(反之,用汉语学数理化比用英语学数理化难十倍)。为什么会这样呢?就因为科学研究领域里最好用简单准确的大实话、大白话来作为工作语言,来准确地思考问题和表达概念,切忌用带有形容词、修饰词的语言来做科学研究。而这一点,汉语就不如英语了。因为汉语里的美学痕迹无处不在,即使是一个最简单的名词,如“物质”,也带有着美学感十足的修辞痕迹。英语里“物质”是substance,这是一个含义明确的单词,而汉语里“物质”是“物”和“质”两个词的合并,这种合并仅为了凑成双音,使发音上口优美,实现发音的韵律,却模糊了概念内涵的精确性。“物质”二字偏“物”还是偏“质”,还是二者的组合?这给理解上带来了不确定的空间。这样的概念要是多起来,要是用来进行逻辑思考和符号运算,就会增加理解上的偏差和表达上的精度,就会增加科研的难度。难怪外国人在近代历史上数理化自然科学比我们发达,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脑子里武装的是简单朴实的“大实话”语言(英语、法语、德语都如此),这使得它们思考起科学研究问题来比咱们用汉语思考要简单精确得多。咱们要想在自然科学的领域里赶上和超过人家,不研究他们脑子里装得这种特种武器是怎么运转的,能行吗?

  汉语像是一面镜子,使我看到了英语的简单;英语像是一面镜子,使我看到了汉语的深邃。我很庆幸自己能走上双语对比学习的路线,使我最终能充满乐趣地掌握这世界上最伟大最重要的两种语言。我真后怕这辈子我只见过其中的一种语言,那样我对剩下的那种语言一辈子该是多么糊涂啊!并且有可能哪个语言都不喜欢,就像很多一辈子只会说母语的人一样,一辈子对母语没感觉、没兴趣,也不明白。

  学英语和学汉语矛盾吗?依我看一点都不矛盾,不仅不矛盾,而且它们还是一对好兄弟。它们就像是我的两条腿一样,正因为一条腿迈出去了,另一条腿才能迈向更远。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8-18 12:53:00

汉语是世界上最难学的语言

这说明我们中国人正在使用世界上最难的语言

也说明我们中华民族的智慧

所以我们一定要有自信心

不要邯郸学步,迷失自我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8-18 12:57:00

  教育制度引导的方向就不对,英语永远必修而汉语不,这就说明在制定教育制度的时候就陷入了一个误区,相当于只“引进来”别人的好东西而不让自己的好东西“走出去”。

  语言是一个国家文化的象征,如果语言都被政征服了,那么文化也就死了。

  没有文化的民族是不可能长寿的。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8-18 12:57:58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8-18 12:59:00

所以,爱国的最起码要求就是学好母语,而非空喊口号。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