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学经济学院"斯密论坛"第149期学术简报
Trade Patterns and Gains from Trade in a Dynamic Small Open Economy
                                                                with a Semi-public Input
主讲人:
日本名古屋大学 经济学系 多和田真 教授
主持人: 南京大学经济学院 院长 范从来 教授
      2011年3月21日晚上18点30分,商学院安中301教室里,由经济学院举办的斯密论坛第149期:Trade patterns and gains from trade in a dynamic small
 open economy with a semi-public input 如期举行。
      本次论坛很荣幸地请到了日本名古屋大学多和田真教授为大家介绍有关国际贸易的知识。本次论坛由南京大学经济学院院长范从来教授主持。
      多和田真教授的演讲深入浅出地向同学们介绍了他的最新研究——当准公共品进入可贸易品行列时,在一个开放的动态的经济贸易中的贸易形态及各方获利。多和田真教授先给我们介绍了这篇论文的目的。该论文采用了一个国际贸易的动态模型:一个主要的要素(比如劳动),两个私有产品,一个公共中间产品。假设:
(1
)公共中间产品的总量对私有产品的生产力有长期的影响。
(2
)中央**决定公共产品的最优产量。
 在该模型中,要检验的是:
(1
)财产的暂时性均衡和稳定状态。
(2
)贸易形势。
(3
)对贸易的长期影响。
模型的动力机制:
(1
)公共中间产品(PIGs
)在经济运行包括国际贸易中都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
(2
)公众中间产品对私人公司的的生产力有长期的正效应。
(3
)很多公共中间产品具有持久性或者是资产项目。(在动态分析中是可以替代的)
接下来,多和田真教授给我们先介绍了简单的李嘉图模型:Yi =ai* Li 
(i=1,2
)。接下来又介绍了一下两种模型:
(1
)IER
模型:Yi=Ai 
(R
)* Li
(2
)动态模型中:Yi=Rαi Li 1-αi
       可以看出这两个模型都具有一阶齐次性。不同的是:对于第一个模型来说常量一倍于L
,而第二个模型一倍于R
和L
两个因素。举个例子来说:在第一个模型中,由中国和日本两国贸易来说,中国有13
亿人,日本有1
亿人,则中国会在贸易中获胜。但在第二个模型中,结果则不一定了。
       对第二个模型进行分析,有以下条件成立:
(1
)R’=f(LR)-βR
(2
)L1+L2+LR=L
 (3
)代表性家庭永久的效用最大化为**的目标
 (4
)不存在国际间借贷
        由以上式子可以求出暂时均衡。
       接下来,多和田真教授又给我们分析了由于公共品的非排他性,两家私有企业在生产时都可以使用的情况下,一家企业比另一家企业更多依赖公众中间产品的情况。求出均衡点。然后进一步考虑公共中间产品可以折旧时的贸易均衡点。
      最后,得出以下结论:
(1
)两国的贸易形势:更低劳动力禀赋的国家将出口更加依赖于公共中间产品的产品。
(2
)在贸易中的长期所得:如果一个国家出口更加依赖于PIGs
的产品,则这个国家在长期将在贸易中获利。
(3
)小国在贸易中更容易获利。
    
     至此,多和田真教授给我们讲述了他的论文。演讲结束后,同学关于多和田真教授论文中的模型具体问题和模型的其他可能性又进行了交流。
                                                                                                                                                                                            南京大学经济学院学术工作小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