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打开
南京大学经济学院"斯密论坛"第153期 学术工作简报
中国居民消费的制约因素分析
2011年4月27日晚上18点30分,在仙林一教学楼101教室里,由经济学院举办的斯密论坛第153期:《中国居民消费的制约因素分析》讲座如期举行。
本次论坛很荣幸地请到了南京大学经济学院刘东皇博士为大家介绍有关我国居民消费制约因素相关理论。
为了引出这一论题,刘博士先给我们简要地介绍了我国经济增长的驱动结构特征:高出口,高投资,低消费(指居民消费)。通过分析认为我国经济增长一直依赖的高出口,这很难在未来的时间内继续保持很高的增长速度,原因有以下三点:
首先从外部环境上说,世界经济增长速度总体减缓;再者我国低劳动力成本的时代正慢慢过去,出口企业转型需要很长时间;最后,当前我国已成为全球的第二大经济体,进出口总额和出口总额都位于世界第二,对于大国经济,继续向过去一样主要依托低劳动成本靠出口驱动经济发展显然是不现实的。而我国的高投资由于面临环境与资源的约束也很难维持高增长。从刘博士展示的图表中可以看出1978-2000年持续降低的居民消费率说明,我国过去的经济增长不是因为消费拉动这一事实。故“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把扩大消费需求作为扩大内需的战略重点”。在分析完以上问题之后,刘博士紧接着向我们提出制约我国居民消费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如何构建扩大居民消费的长效机制,从而推动中国经济可持续健康发展的问题。
刘博士先给我们简要地介绍了西方经济学消费理论的脉络,给我们阐述了经济学消费理论领域的发展脉络。并对比了我国在消费领域研究的方向。刘博士的分析认为,我国居民消费有以下的特征事实:(1)我国居民消费的增长慢于经济增长;(2)我国居民消费的增长慢于**消费的增长;(3)我国居民消费的增长慢于其收入水平的增长;(4)农村居民消费增长慢于城镇居民消费的增长。
刘博士的报告主要从三个方面解释了制约居民消费增长的原因:不确定性,收入分配,公共支出。从不确定性视角分析,刘博士通过建立居民消费行为谨慎程度的估计模型,其原理是随着不确定性的增加,预防性储蓄增加,消费减少。模型估测的结果显示自1990年以来,中国居民预防性储蓄动机强度呈现稳步上升的态势,居民消费行为的过度谨慎显然限制了居民消费需求的扩张。究其原因,刘博士认为主要是转型期未来不确定性的增加以及我国社会保障体制的不健全造成的。从收入分配视角分析,刘博士认为我国必须完善初次分配制度扩大居民消费。刘博士选取了劳动报酬率这一指标,通过数据处理发现,我国的劳动报酬率不断降低,且东部最低。与国际比较发现,我国的劳动报酬率偏低。实证研究表明:劳动报酬率与居民消费呈正相关关系。再次,刘博士认为必须完善再分配制度扩大居民消费。选取基尼系数为指标,发现我国基尼系数2001年起就超过“警戒线”,而这很大一部分由于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造成的。基于计量回归分析的结果认为:收入再分配通过作用于社会消费倾向,是影响居民消费不可忽视的因素。最后,从公共支出视角分析,刘博士先为我们描述了我国公共支出的特征事实:(1)公共支出总量持续增长,其占的比重呈U型走势;(2)各项公共支出非均衡性增长,公共支出逐渐转型;(3)公共支出支农力度下滑,其内部结构并未发生根本性变化。
在建立公共支出与居民消费的函数后,回归的结果表明:我国公共支出转型总体来看还是有起到了一定扩张居民消费的效果,但公共支出转型是滞后的,主要表现在与居民消费密切相关的社会文教增长相对缓慢,行政管理费等快速增长等。公共支出转型滞后显然限制了公共支出消费效应的充分发挥。此外公共支出的非农偏好也限制了公共支出对农村居民消费的挤入效应。此外,刘博士认为:在公共支出内部,公共支出对农村居民消费并没有表现出挤入效应。因此,为有效发挥公共支农支出的消费效应,**应在确保支农支出力度增强,在增量的基础上优化公共支农支出的结构,并根据公共支农支出消费效应的区域特征合理界定中央和地方公共支农支出职能,强化公共(支农)资金的监管,从而发挥公共支农支出的消费效应,扩大居民消费,推进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最后,刘博士提出了扩大居民消费促进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政策建议:(1)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健全社会保障体系(2)收入分配制度变革,完善收入分配体系(3)财政税收体制变革,优化公共支出体系(4)官员晋升机制变革,推进**职能转型
至此,刘东皇博士的精彩演讲在同学们的热烈掌声中结束。在接下来的提问环节中,同学们就模型和论文方面的疑问向刘东皇博士提出了问题,刘东皇博士一一耐心解答。有同学提出制约经济的因素是否还可以加入其它的变量。刘东皇博士认为当然还有其它的因素存在,但从数据的可得性与变量量化的角度他暂时选取了其中的三个。并表示愿意与同学们继续讨论这一问题。随后还有其它同学对论文数据中显示出来的东部劳动报酬率与其他地区相比最低这一现象与刘博士进行了讨论。整个讲座在师生们的精彩讨论中结束。
南京大学经济学院学术工作小组
2011-05-21
附件列表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