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青椒,能够获中今年的社科实属走了狗屎运,大家可以参见下图近几年来的立项率便可得知。
有人说,中了的人成功的秘诀都是相似的,不中的人各有各自的问题,实则非也,自去年以来,慢慢发现,课题和论文,都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中了的乃条条大路通罗马,没中的,无非是走在“前期基础薄弱、选题不佳或论证不充分”的死胡同而已。
一个课题拿在手里,压力实则瞬间增加,要完成课题,距离评职称越来越近,对一个青椒而言,一个课题所能带来的不过如此,但如何凭借一个项目,打开学术的大门、获取学术资源、结实学术人脉等,那就要看每个人自己的能力了。
想要和大家分享的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感受:本子修改到什么程度就可以做到“问心无愧”?就可以做到“尽人事,听天命”了?也就是想从个人视角和感受来分享一下,尽人事中的“尽”要到什么程度。
事实上,现在回头想来,打开一个本子,只要看看活页的第一页:题目和开篇的第一段话,就大致可以知道本子的质量如何了。为什么说开篇的第一段话就可以看出来,不是说第一段话最重要,不是它本身的各种意义,其实任意一段话拿出来看,都可以推知本子质量的大概,只是开篇的第一段较具代表意义而已。它完全可以反映出作者对题目的驾驭能力,也可以看出作者怎么环环相扣的去论证这个题目的重要性和有意义,让评审人觉得你可以。
第一段大致需要100~150字,类似摘要,需要我们做到以下几点:
(1)背景介绍,现实的社会/经济/文化环境。我们的题目是要指导现实实践的,那么现实实践的背景是什么?这1~2句介绍,需要揭示要研究的问题的紧迫性,重要性,或者是现在的背景和之前的背景不一样,环境变化了,需要重新树立坐标系,重新定位要研究的问题。【举一个例子:近年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不断经济结构性转变和调整,这句话就是一句空话或废话,应该更丰富的交代我国经济如何转型:怎么体现出的结构性?结构性怎么变化了?】
(2)现实实践中出现了什么问题需要理论指导?可以反映出我们对现实的洞察以及理论和现实之间关系的思考,或者说,在你的思维中,理论是如何“落地”的。
(3)点题:要研究的抽象出来的科学的理论问题是什么。这一点要具备抽象、归纳和总结的能力,理论和现实之间是有差距的,那么这个理论问题是否能达到指导实践的目的?理论问题本身是否具有科学性?要具体地说这个理论问题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而不是要写“XXX问题的研究具有较强的理论和现实意义”这样的废话。
(4)解决方案。要具体的交代,运用什么生产工具作用于你的劳动对象。大家都知道生产工具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在开篇需要简要介绍你的生产工具,当然,生产力中的劳动者要素不是要在前期基础那一栏详细介绍么,在这里就只看你的工具了,我们还知道,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那么你用什么技术解决你的问题呢?可行?恰当?最后这1~2句话,需要体现出申报者的对现实技术或工具的掌握,要评审人看完后觉得,这样是可以的,没问题。
因为时间关系,今天暂时分享到这里,本人也只是第二次申报,并无太多经验,以上心得仅代表个人观点,说的不对的地方欢迎大家批评指正,一起交流共同成长!
附件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