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进行中介效应分析时,传统的路径通常是基于线性回归模型。然而,在存在门槛(门限)效应的情况下,也就是说,解释变量与被解释变量之间的关系可能依赖于某个条件或阈值的存在,使用门限模型来探索这种非线性关系是合理的。
但是,将门限模型直接用于中介效应分析并非标准流程,并且在统计学文献中这方面的研究相对有限。传统上,中介效应的检验通常涉及到三步法(由Baron和Kenny于1986年提出),即:
1. 检查核心解释变量X对被解释变量Y有显著影响。
2. 检查核心解释变量X对中介变量Z有显著影响。
3. 在控制中介变量Z后,检查X对Y的影响是否减弱或消失。
将门限模型应用于第一步(即直接效应的检验)理论上是可行的。这意味着,你可以首先确定是否存在一个或多个门槛值,在这些门槛值的基础上,核心解释变量X对被解释变量Y的关系会发生改变。然而,对于第二和第三步来说,如何在存在门槛效应的情况下正确地评估中介作用仍然是一个问题。
如果要使用门限模型进行中介效应分析,你可能需要考虑以下几点:
- **模型设定**:确保你的门限模型能够同时包含X对Y的影响以及X对Z的潜在影响。
- **门槛估计**:准确识别门槛值,这对于在不同区域(由门槛定义)内评估因果路径至关重要。
- **中介效应度量**:开发或采用一种方法来评估和解释门限情境下的间接效应大小。
综上所述,虽然理论上可以考虑使用门限模型进行中介效应分析,但这种方法需要仔细考虑模型设定、门槛估计以及效果度量。此外,目前可能缺乏标准化的统计软件包或程序来进行此类分析,因此你可能需要依靠自定义代码和更高级的数据处理技巧来实施。
此文本由CAIE学术大模型生成,添加下方二维码,优先体验功能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