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与减肥
管理之词常为人津津乐道,可知其美誉不低。然而业内的实践工作的确常常遇到巨大的阻力而难以善终。此乃管理学之悖论。所以,成熟企业的流程与规范亦被称为重要的资产,可见其价值之高、亦反窥其实践之难也。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思索终日,突然发现管理与减肥竟然有异曲同工之妙。
先让我们来回味一下管理与减肥所展现出的现象吧!事前,都是下了巨大的决心、憧憬着美好的未来;做的过程中兢兢业业、受尽折磨。结果又非常类似:据资料统计大多数公司在进行管理变革的过程中都无疾而终或因推进失败受到了巨大的损失,这是很多公司最终导致失败的一个重要的原因。大多数减肥的人都痛下决心,但是事实不可否认,最后几乎都没减下来。甚至还有越减越肥的趋势。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其实很简单,第一,这两种尝试都触及了人类最难改变的本质-----习惯。第二,在实施之前,最终失败的尝试者都低估了习惯的顽强阻力。第三,在实施变革过程中没有采用适当的管理方法。
很多人会说管理变革是我主动要求的难到我会抵制么?试着想想一个准备减肥的大胖子吧。在减肥之前是如何对自己的一身肥肉痛恨不已,下定决心一定要减肥的!然而,在减肥节食过程中鲜有不偷嘴的!鲜有能持续承受锻炼之艰苦的。难道他们在减肥之前没有痛下决心?难道他们没有认识到身上的肥肉为他们自身带来的不便?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在减肥过程中撑不下去自动放弃的人比比皆是、大有人在。为什么?很简单,触及了人类最难改变的本质------习惯。
我想,通过上述的对比不难了解管理变革在组织中推行所遇到的阻力会有多么巨大。更何况,为了满足企业的长期战略需要,组织管理变革中往往会改变很多管理者已经视为成功或优秀的工作习惯。而且短期内对这些管理者并不会带来明确的利益并且要付出更多的时间去打理变革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一旦明确的必须在这两种现象之间选择时。大多数事前明确支持管理变革的管理者都会潜移默化的被习惯所牵,重新走回变革前的老路。甚至变成变革的反对者。所以企业在管理变革时面临的最大阻力便是反复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让我们再次回想一下刚才提到的那个下定决心要减肥的胖子吧。在没有真正面临长期控制饮食、大量运动、改变生活习惯的痛苦之前他一定是积极主动为了苗条身材实施减肥计划的。可是,在经历过减肥的痛苦之后这些人往往会选择退缩。或者寻求其他以伤害身体为代价的所谓快速减肥产品,最后结果可想而知。这也是各种垃圾减肥产品大行其道的内在原因。所以,导致管理变革失败的第二个原因是,低估了习惯的顽强阻力。想当然的认为,建议者就一定会主动排除阻力完成变革。(请再次想想那个痛下决心要减肥的胖子)
事情谈到这,难道管理变革真的是无法逾越的鸿沟么?难道真的有那么难么?其实并非如此,优化的实施方案与高层的支持加之必要的激励制度。可以大大的降低管理变革的失败风险。我们还是用减肥的故事来对比说明这一切就非常明晰了。
案例1
小明大学快毕业了。科科成绩都很优秀,但是就是因为太胖了导致注意力不能很好集中,并且因为身材的原因屡屡被同学取笑。小明慢慢的产生了自卑感。为了顺利的毕业并完成就业,大二的时候小明就开始计划减肥但是迟迟没有达到预期的结果。小明自己也非常想尽快减掉多余的赘肉变成一个健康有活力的人。没有其他办法毕业前夕小明的妈妈在小明的要求下帮小明找了个从事多年专业减肥的专家帮助小明减肥。并期待着近期会有明显的减肥成果。专家到来时首先跟小明妈妈做了初步的沟通明确的指出减肥的过程中在改变小明不良习惯的推进过程中一定会出现诸多不适的状况,小明的妈妈也明确了一定要减到理想状态的目标。为了让小明减轻不适,妈妈决定让专家配合小明完成减肥项目。但是,要求专家要配合小明按小明的要求完成减肥,尽量减轻过程中的不适影响。结果,专家配合小明按小明的意愿共同制定了一系列专项减肥计划。但是计划还没实施问题就出现了。没有几天小明开始跟妈妈抱怨,专家管他太严计划制定的太过苛刻。影响了他的正常生活并且因为压力太大而导致没法正常学习。小明的妈妈着急了找来了专家。明确指出找你来就是为了让孩子更好,而且是孩子主动要求进行减肥的不可能不配合你工作,要求专家按小明可以适应的方式再次更改减肥计划。专家无奈只好与小明再次沟通制定方案。但是,小明执意要求在不改变自己已有生活习惯的情况下让专家提出减肥计划。最后经过几次反复最终没能达到预期的减肥效果。妈妈还埋怨专家没有能力不能帮助小明完成减肥。这事便不了了之了。
问题分析:
1,
小明主动提出减肥愿望是好的,但是,在长期的自我减肥无效的情况下妈妈找来减肥专家的原因是什么呢?
很简单,妈妈找专家来帮助小明减肥说明了小明自身是无法解决减肥的问题的。并非小明不愿意主动减肥。而是他习惯的生活方式恰恰是导致自身肥胖的原因。否则专家的出现还有什么意义呢?
2,
悉心爱护小明的妈妈让专家配合小明减肥以降低小明在该变习惯中的不适难道不是一种适宜的方式么?
表面上看,这是一种非常合适的方式即尊重了专家的意见又考虑到了小明的接受能力。但是,这种方法恰恰这忽视了一个决定性的问题。小明并非没有意识到减肥的必要性。而是不懂如何才能正确减肥。并且无法克服自身已经养成的习惯而已。而,妈妈要求专家配合小明一切都听小明的安排。那么在专家的方案同小明的习惯产生冲突时必须尊重小明的决定。这样又怎么会使专家合理的实施方案发挥作用呢?
3,
妈妈在听到小明的抱怨后始终坚持专家配合小明的方式会带来什么后果?
首先我们承认妈妈爱护小明的心是正确的,但是我们要明白这样一个道理,妈妈一旦听到小明的抱怨就要求专家更改实施方案。实际上在强迫专家的方案向小明可以接受的原习惯靠拢。妈妈忽视了请专家来的初衷就是为了改变小明不良的饮食作息习惯这个最重要的原因。而且小明在整个过程中最不能接受的就是改变自身习惯这个事实。正是这个原因才导致他经历了两年都不能自己完成减肥的计划。小明抱怨后就尝到甜头。小明一定会不断的越过专家向妈妈抱怨。最终实施方案会背离改变小明不良习惯的初衷。如果这样请专家来还有什么意义呢?紧接着让我们来看看下一个案例。同样的问题。妈妈采取了不同的方式处理结果会变成什么样?我们拭目以待。
案例2
小明大学快毕业了。科科成绩都很优秀(他是个优秀的孩子这一点无可厚非),(此处省略100字同上案例)小明的妈妈也明确了一定要减到理想状态的目标。为了让小明尽快完成减肥的目标妈妈决定让小明配合专家完成减肥项目。事前妈妈与小明进行了多次沟通,明确了减肥计划的目的是要改变小明自身不合理的饮食与作息习惯。争得小明同意后要求小明完全配合专家完成减肥计划。首先专家与小明进行了多次沟通并完成了初步的实施方案。但是,这个方案由于改变了小明的生活习惯并加大了运动量,小明在最初非常不适应并找到妈妈抱怨。说这种方案使他每天都非常疲惫无法正常工作与学习感到非常大的压力。在接到小明的抱怨后妈妈与专家进行了沟通。双方通过沟通发现因为改变习惯带来的不适引起了小明非常大的反感。明显降低了对减肥的兴趣并且有很大的抵触情绪。专家提议在这种情况下首先由专家出面与小明沟通明确这种痛苦的过程对小明的未来有非常大的帮助,并且与妈妈协商对小明进行必要的激励。经过数次沟通后发现小明从小就非常喜欢摩托车但是妈妈因为考虑到小明太小,为了小明的安全一直没有满足小明的愿望。而且以后如果上班的话家里离市区比较远,上下班也会非常的不放便。于是,妈妈决定小明的减肥计划还是由专家负责但是要求专家加强与小明的沟通并密切注意小明的身体适应能力不要使小明无法承受改变带来的痛苦,并在这个过程中妈妈主动的承担了部分劝说工作以化解专家与小明之间的摩擦。并承诺小明一旦按专家要求完成最初的减肥目标就给小明买一款他中意已久的摩托车作为将来上班的代步工具。结果。小明发现跟妈妈抱怨并不能改变一定要完成专家制定的计划的这个事实。慢慢的就放弃了抱怨的行动。在加上他期待已久的摩托车的激励,及专家对小明实施计划过程中的合理沟通。小明选择了配合专家的计划并在未来的三个月里成功的改掉了不良的饮食习惯、逐步加大了运动量。成功的达成了预期的减肥目标。结果。三个月后小明克服了痛苦的减肥过程不但养成了健康的生活习惯,而且大大增强了个人的自信。展现出了更加优秀的个人能力、完全变了一个人,成功地在市区的一家上市公司应聘上岗。妈妈看到小明成功的转变也非常的满意。从此再也不会为小明的未来担心了。而专家在这个过程中也充分发挥了自身的专业技巧完美的完成了妈妈下达的任务。并且经由妈妈的介绍去指导另一个令人头痛的小胖子----小明的表弟的减肥计划。最后皆大欢喜。
这个案例给我们的启示:
管理的变革必定带来一定的痛苦,但是这种痛苦并不是无法克服的,最重要的是第一,合理的实施放案(一定要用专业的指导来降低实施过程中的风险)。第二,在过程中决策层对变革项目的鼎力支持与密切配合(决策层的方法决定了变革的成败)
第三,在项目变革标的(小明)由于改变习惯而由支持而转变为抵制时(这是项目变革中面临的最大风险),在不断增加沟通的过程中决策层不变的支持、适当的激励措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化解这种风险。管理并不是什么秘密也没有一成不变的规律。但是,决策层的支持与专业的实施放案的密切配合是解决管理变革风险的不二法门。管理如此,减肥亦是如此。在我们身边不断出现一个个“小胖子”的同时。采用什么样的方式去解决,作为深切关注公司命运的我们不可不慎重考虑。慎重处之。具官方统计,我国中小企业的平均寿命不超过3年。在每天看着那些曾经风光无限的高新技术企业一个个轰然倒掉的今天,你我是否曾经真正探索过他们管理变革失败的原因,并慎重的思考过如何成功的道路呢?望管理者与决策层深思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