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金融时报》森迪普?塔克(Sundeep Tucker)、约翰·伯顿(John Burton) ]现在的淡马锡控股(Temasek Holdings)就像是一位购买了大型复杂拼图的顾客,正设法将碎片拼在一起。
对这家新加坡国有投资公司而言,这个拼图非常昂贵。淡马锡近日发布的年报显示,该公司去年收购资产的支出达到创纪录的210亿新元(合133亿美元),其中大部分投资到了亚洲的金融领域。
巨额投资不仅使淡马锡的资产组合增加至1290亿新加坡元,而且使金融行业成为其最大的单个投资领域,占总资产的比例从2004年的26%增至35%。
从2005年4月开始,淡马锡新增了在中国建设银行(China Construction Bank)、中国银行(Bank of China)、渣打银行(Standard Chartered)及台湾玉山金控(E.Sun Financial Holdings)中的持股。目前,该公司金融领域的投资组合包括9个国家的12家银行,估计市值约为250亿美元。
淡马锡突然成为亚洲金融领域的重量级参与者,引起了整个地区各个监管机构的关注,并引发了有关该公司战略和目标的问题。
淡马锡表示,银行是其投资战略的核心,这基于4个投资主题:日益崛起的亚洲经济,不断壮大的中产阶级,日益深化的竞争优势,以及不断兴起的冠军企业。该公司认为,银行只是中产阶级队伍壮大的代理人。
这些收购正值亚洲银行业进行整合之际,而淡马锡的激进举措反映出,在大型国际银行及私人股本基金竞相出价之时,该公司担心会错失良机。
分析人士认为,淡马锡拼图中最重要的一块,是7月份从已故新加坡大亨邱德拔(Khoo Teck Puat)家族手中收购的渣打银行11.5%的股份,估计收购价格为40亿美元。这家总部位于英国的银行集团在亚洲、中东和非洲经营着一个巨大的银行网络。分析人士认为,渣打银行的股份可以作为一个主干,将淡马锡的其它银行投资连接起来。
外界一直猜测,淡马锡可能会将渣打银行与星展银行(DBS Bank)合并,作为打造一家泛亚洲银行的前奏。星展银行是东南亚第一大行,淡马锡持有其28%的股份。但是淡马锡高管在接受英国《金融时报》的采访时坚称,公司无此计划,并表示公司持有的银行股份纯粹是一项独立的投资。
“认为渣打银行的投资比其它银行更重要,这是错误的。银行投资为我们提供了各种选择,”淡马锡执行董事西蒙?伊斯雷尔(Simon Israel)表示。“目前我们没有想追求的特殊选择。持股可以增加,减少,或维持在同等水平。”
对于机会出现时进一步增持亚洲银行业股份的可能性,这位淡马锡高管没有排除。
然而,这或许会比以往更加困难,因为亚洲各国政府已对淡马锡心生警惕,它们意识到这家公司是新加坡政府的一只臂膀。此外,淡马锡的首席执行官何晶(Ho Ching)是新加坡总理的妻子。
淡马锡在增加对印度和韩国银行业的投资时,已遇到了障碍,而它对三家中国银行的投资似乎也引起了有关当局的关注。
一位观察人士表示:“淡马锡的收购欲望依然强烈。他们面临的问题是,国外的政府机构是否会允许他们进一步投资于银行和电信等敏感行业。”
淡马锡最近对泰国电信集团臣那越(Shin Corp)的收购,突显出关注政治形势的必要性。从泰国总理家族购买臣那越集团的交易,引发了泰国的政治危机,导致该公司股价下跌。
里昂证券(CLSA)驻新加坡的研究主管普拉勃德?阿加瓦尔(Prabodh Agarwal)表示:“在臣那越集团的事情发生后,淡马锡似乎必须对交易可能带来的政治后果更加警惕。”
淡马锡坚称,公司的决策不受新加坡政府约束,而且完全是作为一个商业机构在运作。但伊斯雷尔补充道,淡马锡的国有身份“对我们来说,既是优势也是劣势”。
近期内,淡马锡将把重点放在对亚洲的投资,而非美国和欧洲。伊斯雷尔表示:“我们在文化上可能更适合亚洲。我们是长线投资者,我们的投资风格在亚洲非常合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