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本篇文章的第二作者牟敦国。
首先,感谢potatoesc对这篇文章所提出的质疑,对于potatoesc的学术质疑和探究精神表示钦佩。的确,在当前中国的学术环境下,这种精神是非常可贵的。
其次,我想跟大家简单讨论一下CGE这种研究方法。
CGE是一种非常复杂的系统分析方法,它所要做的是对一定发展水平上的经济发展现状的“复制”,这种“复制”总是要面临一定的取舍(否则,国家统计体系也无法做到这种“复制”)。取舍的过程受限于相关数据的可得性:这包括涵盖尽量多部门的投入产出表,各部门总产值的分配情况,居民、企业、**的资金支出方向和习惯。所有这些都要尽可能的准确量化。
CGE分析方法的优点是明显的:它解决了一个经济体系的均衡发展问题。因为经济体系发展存在其内在的均衡(简单地说,就是在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产业结构如何,各产业的产出占的比重应该多少,当产业结构失衡时,通过相对价格的变化而使产出发生调整),决定这种均衡的是终端需求(消费、投资、进出口)结构。当前许多对产业的计量研究都是将研究的着眼点放在单个或几个部门上来分析产量、价格等的变化,却无法在经济体系的层面上全面分析这个问题,而CGE分析方法可以做到这一点。
另外,当前经济学发展的一个现象是宏观、微观分离,缺乏一种有效的方法将宏微观理论统一起来,新古典主义综合学派的研究虽然在努力解决这一问题(模型设计总是从在约束条件下微观个体的最优选择开始,对不同经济变量进行解析,然后将解析的结果作为建立宏观模型的理论依据),但他们却无法解决分配制度对终端需求结构变化这一问题。而CGE分析却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这一问题。
但CGE方法也有其缺陷。因为经济体系总是不均衡的,即使将全部经济运转数据找齐,也难以保证这是经济的均衡运行状态,更何况是在数据不全的情况下。而且配平的SAM可以认为是找到一个理论均衡状态,而不是实际均衡状态。另外,CGE分析是对经济体系的复制,任何环节都是基于经济计量模型而设定的,所以极易受到各种批评,甚至可以说,任何人可以选择CGE分析的任何环节提出质疑。
对于potatoesc所提出的没有平衡的SAM,这是出于篇幅的考虑而省掉了。做研究的过程中我们不可能使用没有配平的SAM来进行分析,这绝对没有什么机密。Potatoesc说很多学者早已做出2005年的平衡SAM表,实际上对于不同的研究和不同作者数据的掌握情况,不可能相互使用配平的SAM,虽然配平的方法是相同或相似的。本文使用的弹性系数也是计算出来的,同样由于篇幅的原因而省略。如果把文章的重点全都放在这些技术处理方面,那文章重点就会被淹没。
对于potatoesc所提出的这些问题,在审稿阶段我们早已解决了,potatoesc能够再来质疑这些问题,说明也对这个问题进行关注。欢迎就这个方面我们再进行探讨。
我的邮箱是
billmmu@xmu.edu.cn,我的电话是:13860127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