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实证研究可归结于检验某项政策或干预(D)能否达到预期效果(Y)。但通常Y对D的回归只能检验其相关性,回归每数可称为平均预测效应(APE,Average predictive effects)。我们都知道相关并不意味着因果,为何非要探究因果关系呢?这是因为:相关关系是“预测”的基础, 但因果关系才是“决策”的基础。追寻D对Y的因果效应(或处理效应ATE),正是希望通过改变D来改变Y,这是决策而非预测。基于相关的决策可能产生严重误导。例如, 小孩鞋子尺寸与记忆的单词量有很强的正相关性,但通过增加鞋子尺寸显然并不能增加孩子的单词量。有时,相关分析和因果分析甚至会得出完全相反的结论,例如去看医生的概率和一个人的健康状况负相关,这与医生救死扶伤的正向因果关系正好相反。
STATA的潜在结果(Potential outcomes)与反事实结果(Counterfactualoutcomes)专题基于今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Card, Angrist, Imbens等的开创性工作,采用STATA官方命令复现今年诺奖的几项主要研究成果,帮助大家掌握以下概念和命令:
(1)在稳定单元处理值假设(SUTVA)、条件期望独立假设(CMI)、重叠假设(Overlap)成立时,用于估计处理效应的命令teffects,其中包括回归(ra)、逆概率加权(ipw)、增强逆概率加权(aipw)、逆概率加权回归(ipwra)、近邻匹配(nnmatch)与倾向值匹配(psmatch)方法,以及针对生存时间的stteffects系列命令和基于机器学习的套索处理(telasso)命令。
(2)当CMI假设不成立时,STATA开发了引入工具变量(IV)或者强化分布假设(如联合正态分布)的内生处理命令eteffects和etregress,扩展回归模型(ERM)中的内生处理命令,采用面板数据估计DID和DDD处理效应的didregress命令。
(3)分布回归(drprocess)可获得反事实分布(Counterfactualdistribution)、分位数处理命令(qrprocess)可估计分位数处理效应(QTE)、以及局部处理效应(LATE)和边际处理效应(MTE)的估计。
(4)中介处理效应命令(paramed)采用RCM框架,在四个条件独立假设之下,可以得到具有因果解释性的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估计。
(5)各类检验,包括重叠检验(teffects overlap),平衡性检验(tebalance)、敏感性分析,平行趋势检验等。
诺奖成果复刻初体验:陈传波老师11月11日学术公开课:
处理效应与政策评估专题
11月11日 19:00-20:00
远程分享+在线Q&A
双11专题直播请联系JG-学术培训闫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