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6382 38
2021-11-19
       hhj-1认为“用生产资料公有制来定义社会主义在理论上是错误的,因为它包含着一个前提:即每个人都以生产方的身份获得主要利益。这样的话,每个人都喜欢国有企业抬价了,因为越抬价它的生产方所获得的收益就越大。但是,现实是:大多数人都不喜欢国企抬价。这就否定了公有制的社会主义属性”(人大经济论坛-马克思主义经济学2021.11.13)。
hhj-1所以会发表这样的看法,是因为你并不真正了解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公有制的涵义。
公有制是由全体或部分社会成员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的一种所有制形式。自人类社会产生以来,每个社会都可以存在程度不同的公有制,从各种公有制的具体情况来看,作为生产资料的共同所有者的社会成员既可以是劳动者,也可以是剥削者,因此,历史上的各种公有制因其社会成员的不同而有性质的区别。社会主义公有制是以劳动所有者为主体的生产资料公有制,作为最基本的生产关系,它是满足劳动所有者的利益要求、是实现劳动所有权的基本形式。因此,简单地说,社会主义公有制就是实现劳动所有权的基本形式。认识社会主义公有制这一本质特征,不仅可以明确公有制与私有制的一般区别,同时也可以明确社会主义公有制与其它形式的公有制的本质区别。
       明确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定义,首先必须了解社会主义公有制和其它公有制的区别。从人类社会产生以来,各个社会都存在有公有制,这些公有制都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因为这些社会的公有制的主体不是劳动所有者,而且也不体现劳动所有权。
      其次,明确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定义还必须了解劳动者是以劳动所有者的身份当家作主,而不是以资产所有者的身份当家作主。在改革过程中,许多人提出了员工持股的主张,在实践中也有这样的做法。那么,员工持股能不能体现劳动者当家作主的权利呢?不能。企业员工,无论是一般职工,还是管理人员,如果他是以股份所有者的身份参与企业管理并取得红利或股息,他是以资产所有者的身份当家作主,而不是以劳动所有者的身份当家作主。股份是生产资料价值的计量形式,是资产所有者的标志,一个人如果是以股份所有者的身份出现,并凭借所持股份参与企业的管理与利益分配,那他就是地地道道的资产所有者(虽然可能同时兼有劳动者的身份),这一过程只是资产所有者当家作主。因此,员工持股制度虽然“可以增强员工对企业经营发展的关切度和认同感”,但决不能说“体现了劳动者参与企业所有权分配的原则,形成了资本经营者与企业劳动者共同治理企业的新型治理结构”(赵立新。《经济学动态》2000。04)。劳动者的权利要求表现为劳动所有权,要体现劳动者的劳动管理权和分配权,就必须建立“谁劳动谁管理”的管理体制和“谁劳动谁所有”的分配体制。员工持股制度是员工通过某种途径成为资产所有者,并作为资产所有者取得相应的权利,与实现劳动者的权利要求是无关的。在实现公有制的条件下,社会主义劳动者由于不是独立完整的资产所有者,因而不能作为资产所有者的身份出现;由于公有制度的实现消除了人们在占有生产资料方面的差别,因此,他们也不存在资产所有权的要求。因此,如果我们说“劳动者作为生产资料所有者的主人翁权利”,那完全是错误的。
      第三,明确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定义还必须了解劳动所有权和劳动力所有权的区别。劳动者可以以劳动所有者的身份出现,也可以以劳动力所有者的身份出现:当劳动者以劳动所有者身份出现时,劳动者的利益要求表现为劳动所有权;相反,如果劳动者以劳动力所有者的身份出现时,劳动者的利益要求表现为劳动力所有权。两者是有根本区别的。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主体是劳动所有者,与此相适应,劳动者的利益要求也表现为劳动所有权,而不是劳动力所有权。
      就象谈到资本主义企业就离不开产权一样,谈到公有制企业,谈到社会主义企业,就不能不谈到劳动所有权,因为就象产权是资本主义私有制企业的基本权利一样,劳动所有权是公有制企业或社会主义企业的基本权利。那么,什么是劳动所有权呢?所谓劳动所有权是劳动所有者的权利,它和资产所有权相对应,包括劳动分配权和劳动管理权两个方面。劳动所有权在分配上的要求表现为“谁劳动谁所有”,它又既包括体现劳动所有权的企业生产结果分配模式,也包括按照劳动者投入劳动量的差别分解企业生产经营成果两个方面;劳动所有权在管理的要求表现为“谁劳动谁经营”,它包括体现劳动所有权的企业管理体制(即企业建立职工大会、职工管理委员会领导下的总经理负责制,职工按照个人劳动量在企业劳动总量中所占比例行使管理权--即不是一人一票,而是一工一票)。平常我们常说,社会主义企业要让劳动者当家作主,要实现按劳分配。这“劳动者当家作主”就是参加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劳动者都可以作为主人管理企业,社会主义要让劳动者当家作主无非是说社会主义企业要体现劳动者的劳动管理权;至于按劳分配,无非是要体现“谁劳动谁所有”的分配原则,满足劳动所有者在分配上的基本要求。社会主义企业必须体现劳动所有权本来是常识性的东西,只是人们囿于传统的产权观念,再加上苏联模式的自然影响,以至不能形成对劳动所有权形成明确的认识。
      吴栋和王力在探讨社会主义与公有制时,提出了一个十分重要的论点,认为“公有制是使社会主义优于和区别于资本主义的根本所在”(吴栋、王力1999、4),这是十分正确的。从微观上看,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以剩余价值生产为基础的市场经济具有健全有效的经营机制,是有活力的;但是,自二战以来,资本主义经济就整体而言是长期处于停滞或低速增长状态的。而这种长期停滞或低速增长是由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必然产生的两极分化造成的。也就是说,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就整体而言已经处于阻碍或严重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状态了。而要从根本上改变这种状况,建立公有制,用消费价值生产方式取代剩余价值生产方式是唯一有效的途径。这不仅是学术界和经济界值得重视的研究课题,同时也是值得政界重视的、对我国社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的问题。
      社会主义所以要实现公有制,就是因为只有实现公有制,才能在事实上消灭资产所有者,从而使劳动者成为唯一的社会生产主体;只有实现生产资料公有制,才能消除人们在资产所有方面的差别,从而使社会生产体现劳动者在劳动所有方面的差别,体现劳动者在劳动所有权方面的利益要求。
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公有制,既是以劳动所有者为主体的、全面体现劳动所有权的所有制形式。因此,在社会主义国家,在社会主义公有制企业,讲的是劳权,而不是什么产权;与社会主义公有制企业相适应的应该是以劳动所有者为主体的、全面体现劳动所有权的劳权企业制度,而不是什么产权制度。但是,改革开放后,我国的许多学者都倒向了西方经济学,许多人成了产权经济学的俘虏,他们不懂我国的国有企业与西方国家国有企业性质与特征的区别,他们硬是从产权经济学的基本立场和基本观点来思考我国国有企业的改革,削足适履式的改革使国有企业改革走上了歧途,于是绝大多数的国有企业都在改革中消失了;还剩下为数不多的国有企业,改革了三四十年还未能完成!
       社会主义性质的公有制,事实上它只是劳动所有权的实现形式。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实现,只是为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能够联合其它劳动者、利用公共的生产资料、通过自己的劳动来满足自己的公共需要和个人消费需要创造了客观条件而已。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21-11-19 20:54:06
我这里有个员工持股、小股东被大股东欺凌的鲜活案例。https://bbs.pinggu.org/thread-3174503-1-1.html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21-11-19 21:01:45
他们不懂我国的国有企业与西方国家国有企业性质与特征的区别
一一一一一一
难为楼主抄了一大堆文字,楼主真懂我国国有企业和西方国有企业性质与特征区别?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21-11-19 21:01:55
楼主抄了一大堆文字,如此空洞无物,夸夸其谈的辩论,就算再让楼主写上一百万字长文,也无能力解释和辩驳得了hhj先生的例子,我相信甚至集官院系人才,也驳不了。hhj先生举例如下比如,中石油是公有制企业吧,因此,按理论,一切国民都可以从中石油的赚钱中获得很大收益吧,或汽油价格越高它就越赚钱是吧。但是,老百姓们喜欢中石油的汽油涨价吗?实际上并不喜欢,他们喜欢的倒是汽油跌价。这就说明了问题。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21-11-19 21:02:44
楼主抄了一大堆文字,如此空洞无物,夸夸其谈的辩论,就算再让楼主写上一百万字长文,也无能力解释和辩驳得了hhj先生的例子,我相信甚至集官院系人才,也驳不了。hhj先生举例如下比如,中石油是公有制企业吧,因此,按理论,一切国民都可以从中石油的赚钱中获得很大收益吧,或汽油价格越高它就越赚钱是吧。但是,老百姓们喜欢中石油的汽油涨价吗?实际上并不喜欢,他们喜欢的倒是汽油跌价。这就说明了问题。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21-11-19 23:18:18
“  社会主义所以要实现公有制,就是因为只有实现公有制,才能在事实上消灭资产所有者,从而使劳动者成为唯一的社会生产主体;只有实现生产资料公有制,才能消除人们在资产所有方面的差别,从而使社会生产体现劳动者在劳动所有方面的差别,体现劳动者在劳动所有权方面的利益要求。  ”——————

恰恰相反。

人为了活着就必须拥有和使用生产资料通过劳动来获得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来维持自己的生命与繁衍后代的延续。他们必定是社会生产的主体。

人要活着而从事各种经济活动的行为是自发的、主动的、同时也必须是自由。他们应该有自由选择行业的自由。从事自己力所能及的职业自由。应该有为了生存而选择栖息地的自由。而公有制恰恰限制了这些自由。在公有制下,他们失去了迁徙的自由,失去了自由选择职业的自由。他们的工作必须有组织进行分配。他们的爱好要服从组织的安排。

等等等等。这就是我们要改革的原因。现在的改革遭遇瓶颈的原因仍然是公有制的问题。

要牢牢记住:人要活着,为了生存必定是社会生产的主体。这没有什么“主义”之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