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克汉姆0 发表于 2011-11-30 11:46 
在黑格尔那里,精神是人的本质,因此在他那里,人的活动就只是精神活动。
因此,在黑格尔那里, ...
确实,在马克思那里也没有把“精神”和“物质”的对立作为自己的哲学的出发点。
在比较早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和《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里面,都是从主体和客体的联系,即人的感性活动出发的。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里面说,“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事物、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做人的感性活动,当做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观方面去理解”。
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批判黑格尔一节,更是从主体和客体的联系来谈唯物主义,“一个存在物如果在自身之外没有对象,就不是对象性的存在物。一个存在物如果本身不是第三存在物的对象,就没有任何存在物作为自己的对象;就是说,它没有对象性的关系,它的存在就不是对象性的存在。非对象性的存在物是非存在物”。
而谈到黑格尔的时候,马克思这样说黑格尔的哲学:“因此,人被看成非对象性的、唯灵论的存在物”。
在《费尔巴哈》里面说:“意识在任何时候都只能是被意识到了的存在,而人们的存在就是他们的实际生活过程”,即意识的对立方面不是“物质”,甚至不是自然界,意识就是“人们的存在”,即人们的实际活动过程,是同一个东西。
在《费尔巴哈》里面还说:“不是意识决定生活,而是生活决定意识”,意思也同上面一样,意识不是与物质相关,而只是与人们的物质活动相关。
只有到了恩格斯的《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里面说:“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哲学家依照他们如何回答这个问题而分成了两大阵营。凡是断定精神对自然界说来是本原的......组成唯物主义阵营。凡是认为自然界是本原的,则属于唯物主义的各种学派”。
这样就把最根本的“存在”问题替换掉了,并且因为在精神和自然界二者之间作了本质与非本质的区别,从而使得真正的联系精神和自然界的本质即运动或人的实践隐而不显了。
并且,按照黑格尔的意思,思维即存在,按照马克思的意思,“意识在任何时候都只能是被意识到了的存在”,意识即存在,思维、存在是同一个东西的两种说法,思维,是从它是存在着的东西来说,存在是从它的存在方式即活动来说,而在恩格斯那里,把本来是同一的东西割裂成两个“存在”了。
我觉得,从这里才引向了对精神和物质孰先孰后的争论。
以上是自己的一点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