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引用朱建瓴在2006-9-15 10:13:00的发言: sungmoo:你听了不太顺?那是因为你没有做到,想把这样的称谓用在自己的身上而不得,己不修而畏人修。
我可以告诉你,我的一个研究资本论的同好,听说我写出了这样一部书,竟然当我的面,诅咒这本书和我的前途,一脸的恶相。你倒文雅些,不敞开了骂,但也一律,暗里使绊子,目的是一个,我没做到的我没得到的,你也别做到,别的到。即使你仅有做到的苗头也不能放过,非搞掉你不可。中国的知识分子终究摆脱不了小家气的底子。见了别人的好事,立马如此。
昨天我发了3贴,另两个一个在宏观经济学,另一个在经济史,完全不同的内容,你读了一个就来明知故问,读了3个,不知如何了?他们的作者不都是朱建瓴吗?就是写《和谐意识形态》那本书的人。
朱先生莫非要与我开一个大一些的玩笑?
我可以明确的告诉你,我的主业根本不是政治经济学与资本论。(你不妨看看我在别的版面的贴子)
我实在想不明白何出此言?!上面这些话着实让我深深地感到“中国的知识分子终究摆脱不了小家气的底子”。
最让我想不明白的是其中这句:“因为你没有做到,想把这样的称谓用在自己的身上而不得,己不修而畏人修”。我想要什么“称谓”?即使我想要某个所谓的称谓,也绝不是所谓“中国人自己的经济学,它有着严密的逻辑体系,它集劳动价值论者之大成,发展了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这个理论的一个副产品,他将一般均衡理论扬弃之后,统一的表达在劳动价值论的价值规律之下”这个称谓。即使有人把这个称谓给了我,我也不会接受的。这倒不是因为我想假装崇高,而是这种称谓并不是我的研究内容。
这句话如果出自别人之口,倒也罢了,出自你之口,总让人感觉唏嘘。不知我的感受对不对,愤世嫉俗可以出流传千古的诗人、出文学家、出音乐家,但出不了可以流传千古的经济学家。这并不是因为他们不聪明,学识不渊博,而是他们太狭隘、太脆弱。
当然,你的“同好”也许伤害了你。但是,我还是可以明确地告诉你,在主业上,我可不是你的“同好”。关于《资本论》的讨论,我不过是反对某些人滥释《资本论》而已。本人从来没有想过什么“发展资本论”一类的问题,本人只是强调讨论资本论应在资本论的框架中。(你还是不妨看看以前的贴子)
朱先生也许受尽了“中国知识分子”的折磨,所以终于可以借我为靶子,一吐心中的郁闷。
我也不想再说什么了,因为面对愤慨之人,说什么都会被理解为“中国的知识分子终究摆脱不了小家气的底子”。
倒底这段评语意味着什么,自有公断。让大家去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