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看懂我国房地产行业绑架了我国的宏观经济发展,就首先理解下面这些逻辑。
国家发展房地产行业解决住房问题,提高居民生活水平没有错,但是错在房地产领域有高额且普遍的消费者信贷存在。
规模庞大的消费者信贷可以在宏观经济领域产生正反馈现象,而正反馈现象的最终结局就是导致系统不稳定而被破坏。
国家大力发展廉租房建设也可以拉动钢筋水泥机械等等其他生产行业的发展,其次或者适当提高首付到7,8成,只按揭2-3成住房贷款也可以适当抑制这种正反馈现象的发展速度。
消费者信贷的本质是扭曲提升了消费端近期的交易支付购买力来接盘生产端产能,刺激生产端继续加杠杆扩大产能,同时生产端营收增加也会增加社会居民收入刺激更多的消费信贷需求产生,导致消费贷和生产贷同步迅速扩张,从而酿造成巨大的社会债务规模的同时也造成巨大的金融系统风险。系统内出现了正反馈现象就可以让这个过程加速,社会总债务规模累积迅速且巨大。但是消费者信贷规模滚雪球式的累积会掠夺最终端消费市场远期的交易支付购买力,其逻辑很简单,消费端的消费支出=收入-储蓄+信用-消费信贷的本息到期支付(储蓄可以是负值),假如一旦经济危机爆发收入减少,金融危机爆发信用消失,那么消费支出就会萎缩减少甚至消失。大量买方的消失,就会导致经济的生产和消费循环减速或终止,从而导致更加严重的经济灾难。
以上是核心逻辑之一。
其次是我国金融银行体系采用间接融资模式为社会提供融资资金,这种基于银行的间接融资模式可以导致货币派生现象,而直接融资不会出现派生货币现象,本来社会融资就具有加快货币流速繁荣经济的作用,然后叠加银行信贷派生存款导致社会流通货币供应也同步迅速增加与扩张,从而令经济发展更加迅速和繁荣,社会资金获利能力大幅度提高,因此带杠杆经营可以扩大盈利因素下,更加刺激各种信贷融资需求的增加,银行的信贷资金可以超过银行准备金上十倍的规模来提供。于是在这种金融货币体系内部也产生了正反馈现象了。
这种金融货币体系的发展模式就是银行信贷规模很庞大,且增长迅速,带来了经济迅猛发展与繁荣的同时,也迅速累积了庞大的社会总债务规模。
这是核心逻辑之二。
以上两个逻辑,还需要叠加电子货币及其交易支付体系的催化剂作用,有了电子货币这个催化剂,就可以让以上两个逻辑迅速叠加正反馈互相促进与发展,同时社会融资及社会总债务更在快速累积到了巨大的天量规模,目前中国社会融资规模超过310万亿人民币,是我国基础货币供应的10倍,这是在实物货币时代(非电子货币时期)是绝对不可能出现的。
于是,我国宏观经济与金融货币体系的运行本质与逻辑,就可以抽象为以下的金融方程式了:
部分准备金制度+消费者信贷 ==电子货币的催化作用==债务危机+金融危机+经济危机+经济繁荣↑ (债务GDP构成的经济泡沫下虚假的繁荣如气体般挥发)
本人对中国的房地产行业定性是:房地产行业一业兴而百业荣,那么反之,房地产一业崩而百业衰,假如房地产行业一旦崩溃,它会导致更加严重的经济危机,甚至经济灾难。假如房地产泡沫一旦破灭,这不是中国经济危机的结束,而是经济灾难的开始。
我们虽然经历了一场经济繁荣,但上面的金融方程式更会带来一场经济灾难。
这是本人对宏观经济和金融货币体系在大局观上的思考和分析得出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