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管考试 九区 经管在职研 考研专业课
938 0
2021-12-28

本科某211会计学专业,边工作边备考,复习不到100天,通过制定好MBA备考计划,顺利上岸包邮区某985学校的MPAcc(会计硕士)。笔试260分,管理类综合175分,英语二85分。前人说:“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 之前备考的时候,看过不少人的MBA备考计划经验贴,如今顺利上岸,特写下此文以作回馈,既是对自己备考历程的一场记录,也是分享MBA备考计划经验教训,避免后来人踩坑。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短短数言,道尽人生:立志、践行、实现。因而,这篇文章我也按着这个脉络来分享。

一、考研择校

大三下学期,同宿舍的同学有两个要考研,我也开始思考考研这件事。大学几年,每次都是老师划重点,自己考前突击,安稳过线。突然转入高强度备考,难度不低,想试试推免,奈何实力不济。于是,尝试投简历找工作。

工作一年多,忽而感到了厌倦,偶然之间遇上了在人大读MPAcc的高中同学,再次萌生了考研的想法。然而,选择哪所学校成了我面临的第一个抉择。

高中时读过一篇文章,大受感动,立志一定要去考个985名校。但是,高考发挥失利,进入了现在的末流211学校。选择了考研,首选自然是985学校。学硕上岸难度太大,专硕更符合我的实际。最初也想搏一把清华、北大,加了几个备考群,发现可能自己还是没那个实力和毅力。因为家在中部地区,也不认为自己有留在北京的能力,南下或许也是个不错的选择,也曾考虑厦门大学,后来觉得还是太远了。包邮区似乎很适合我,离家不是很远,硕士后留下也容易些。决定考研后,我一边工作,一边用闲散时间搜集各学校信息,最终选择了如今上岸的学校。

我在考研择校上花了不少时间,之前的犹豫不决不可取。如果你也像我一样,还在为择校纠结,不妨借助一些外在指导。比如一些择校小程序,填写个人信息和偏好,然后就会得到一些推荐院校,你只需结合自己的实际选择其中一所即可。

因为做了两手准备,既想考研,又想工作。两边兼顾,所以备考过程也比较痛苦。我准备的比较晚,奉劝其他想考研的同学,考研备考要趁早。考研这条路上,大家的终点是一样的,起点却不一样,早点出发才能领略更多的路上风景,才能在华山论剑之时力压群雄,独占鳌头。

二、备考历程

(一)了解考试科目

会计硕士(MPAcc)与工商管理硕士(MBA)、公共管理硕士(MPA)、工程管理硕士(MEM)、旅游管理硕士(MTA)、审计硕士(MAud)、图书情报硕士管理类联考(MLIS)等专业同属于管理类联考,考试科目都是管综和英语二,一共两门。

(二)准备备考资料

1. 十年真题至少两套

将军打仗,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考研复习最最重要的是选好复习资料。十年真题是必须的,管理类综合能力和英语二的真题都是必需品,而且不止购买了一套。市面上的真题解析书籍五花八门,鱼龙混杂,不可盲目相信某一家的答案,货比三家,自己做题的同时,参考多家答案,不仅能校对正确答案,有时还能得到不一样的解题方法。此外,真题只做一遍真题是远远不够的,多做才能更深体会真题的精髓,所以多准备几套不同出版机构的真题是非常有必要的。

2. 笔记本两个

英语是一个需要长时间练习和积累的科目,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准备一个词句积累本非常有必要。在做真题的过程中,对于阅读中的生字词、常用句式、短语、长难句、名言警句等都需要记录整理,甚至熟读背诵。在做题与整理的过程中,弄清生字词的读音与意思,分清长难句的结构与成分。

管理类综合能力以选择题为主,需要一个错题本来警醒自己。人的记忆是很容易衰退的,思维是很容易形成定式的,同一道题,做第一遍会错,当做到第三遍可能还会踩同一个坑。因为思维方式没有改变,做题技巧也没有掌握,此时,错题本的功能便会显现出来。同样,错题本还能反映出自己的薄弱环节,方便自己找到短板,对症下药。

3. 辅导课程

个人时间、精力有限,如果财力允许的话,报个班也是不错的。机构的老师都是研究出题套路的专家,也都各自有一些自己的方法,听老师讲解绝对是走捷径,可以较快的提高个人能力。个人视野受限,很多地方可能复习不到,但机构的老师们却不会忽略。如果财力不允许,网上也有很多免费课程,有时间的时候听一听,学一学,受益也不小。

4. 其他材料

(1)英语单词书。词汇是语言的基础,不认识词汇,整个句子就难以理解清楚意思,懂再多的复杂句式都只能是空中楼阁。英语二要求掌握5500个单词,因此单词书需要准备一本,每天翻一翻,背一些。

(2)在线练习APP。刷单词的话,百词斩还可以,路上或吃饭时一些零碎、闲散的时刷一刷单词,不求背过,看到这个词认识即可。管综的话,华图在线APP也不错,可以分题型刷题。

(3)练习题与模拟题。真题的数量总是有限的,练习题可以作为补充,检查能力,锻炼题感。一些机构考前出的模拟卷,价值也不错,可以做一做。

(4)关注一些报考专业相关的公众号或微博。个人可能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去搜集各种备考信息或院校政策变动,很多机构的新媒体在这方面做的很好,完全足够个人了解信息。对于一些疑难困惑,也可以通过社交软件沟通,从专业的人那里得到答案。

(三)制定备考规划并实施

我清楚地记得9月13日,我花了一天的时间为自己写下了备考规划,也算是送给自己的一个生日礼物,期待这朵希望之花在来年开出绚烂的花朵。

9月—10月:夯实基础,全面提升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备考之初,就是打基础的阶段,了解考试的考点,认识基础词汇、句子。因为历年真题的题型基本一致,所以除了每周真题练习外,我选择了分模块进行复习,英语最重要的就是阅读理解部分,得阅读者得天下嘛。

审题,勾画原文中的句子,与答案进行对照,选择同义替换选项,训练自己锁定正确选项的能力。管综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前期的话,主要复习数学基础和逻辑判断,作文是等到12月份才集中突击了一下。

11月-12月:实战演练,考前点睛

这段时间的各时间节点基本和前两个月保持了一致,但在做题和练习重点上更侧重于真题,大段时间以刷真题为主,零散时间做一些网上的练习题,总之,抓住一些时间学习。此外,还参加过一些机构的线上、线下模拟考试,成绩也还凑合,能看得过去。

通过不断的真题练习和听视频讲解,会渐渐形成自己的答题思路和模板。一开始做题错误很多,时间也常不够用,随着做题量的增长,速度也慢慢有个提高,基本能在规定时间完成。在这个做题过程中,我也形成了自己的做题顺序。

管综:

先做写作题。两道写作题就占了全部分数的三分之一,如果前面做题速度很慢的话,很容易造成来不及写作文,白白错失许多分数。我的习惯是花一二分钟读题,三五分钟内在草纸上勾勒出自己的思路,然后进行写作,写的过程中注意结构严谨、条理清楚,尽可能地把字迹写清楚。如果情况允许的话,我会引用几条名人名言作为论据,同时还可以增加文章的文采。写作时长不要太长,争取一个小时内完成。

再做逻辑判断。逻辑判断基本都是文字,经过长时间的练习,基本扫一眼题目就大概能指导考查点在哪里,能够迅速找到正确答案。30道题,尽量把做题时间控制在45分钟以内,给数学基础多留时间。

最后做数学基础。这部分计算量比较大,花费时间也比较长。我的策略是扫一眼题目,会做就用心做,不会的话就空着,先做其他,等所有题做完再回头研究拉下的难题。如果时间不够,那就根据自己已有的答案蒙一下不会的题,在蒙时候选择这部分题型中选择最少的选项。

英语:

考试时会提前几分钟发卷,发卷后随手翻的过程中可以看到作文,因此,在等待开考的过程中我会构思一下作文,根据模板插入素材。所以,我的个人习惯是先写作文,再做阅读理解和翻译,最后做完型。

考前半月:

考试临近,再做题也难以提高太多,无需给自己太大压力,放平心态,按部就班即可。我基本上保持着三天做一套题的模式,保持手感,但周六的真题演练不放松。这短时间,我主要做一件事,背诵模板,英语作文模板、管综写作模板。个人在考场上临时想结构是很耗费时间的一件事,提前备好模板,考场上直接往上套,就像英语的完形填空一样的。当然,自己可以多准备一些素材,有素材、有框架,随意发挥。

此外,考前有很多机构会出点题班,可以听一听。能不能压中,就看运气了。

建议每个人根据自己的习惯,形成自己的做题顺序和答题模板,并一直沿用下去。考前做好最充足的准备,考时才能心中不慌。

(四)备考策略

1. 重视真题,有针对性的刷题,做题在质不在量

我本人是不赞同沿用传统的题海战术来刷题备考,这样做在我看来简直是浪费时间,而且效果也不是很好。我练习题做的不多,近十年真题来来回回刷了好几遍,错题也整理了一大本,再通过总结错题难题查缺补漏。真题,尤其是近10年来的真题,基本上覆盖了99%的知识点及考试的题型,同时也是对管理类联考的命题思路及考试难度的一个反馈,通过真题了解考试难度,适应考试节奏,所以应该优先用真题进行练习或模考,充分消化错题难题。若后续还有时间精力,可以利用其他少量有针对性的题目进行练习,补足知识短板,熟悉解题思路,提高解题速度,培养解题技巧。

2. 重视英语,提高阅读能力

单词是英语的第一关,很多考生在背单词的时候,往往是坚持不下去的,那怎么办呢?我们应该找对正确理解的方法,去理解词汇,比如词根记忆法、词缀记忆法、形意词、近义词等,盲目的背诵知识,徒劳无功,感动自己罢了。刷单词的APP充分利用,等车的时候、吃饭的时候刷一刷,不求背过,至少见到一下就能反应出什么意思即可。

俗话说,“得阅读者得英语”,阅读理解占卷面的40%,若是加上新题型,阅读理解几乎占据英语卷面的50%,若是阅读理解做好了,过线不是问题。系统性的学习词义转换题、推断题、判断题、例证题、态度题、主旨题等做题方法,有针对性的提分。

三、成功上岸

等待着,等待着,考研成绩公布,参考了前一年的学校线和国家线,自认为稳进面试。于是,开始着手准备面试事宜。

在群里咨询了一些已经上岸的学长、学姐的经验,为了保险起见还报了了班。感谢黄老师的一路指导,考前押了几道题,细致讲解了答题思路,考试时候我按照他的模板回答,几次看到考官点头肯定,最后分数出来,果然不出所料。

不将就,不妥协,无愧青春,无愧生命。虽然上岸了,但前路还很长。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管理类联考院校最新资讯、历年笔试真题、分数线、面试复试真题、学霸笔记、管综资料包就在【华图教育MBA】微信公众号,公众号回复“真题”领取真题试卷、答案与解析。此外,还可以添加微信免费领取哦~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