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读了林泉忠先生《从元旦新年看东亚的“西化”》一文。文中提到:“明治维新”期间,日本大量引进西方的制度、技术、文化,作为“脱亚入欧”的一环,日本也率先于一八七三年采用公历,同时废除了农历。日本放弃农历(准确的说是太阳太阴历),采用公历确实是有“西化”的原因,而当年日本**突然改行公历实际另有隐情,解决明治**的财政困难才是促使改历的直接原因。
有据可查,日本从7世纪末期开始使用中国的历法,一直到1685年,才有了日本人自己编制的“贞享历”,后来几经改历,到明治初期使用的是“天保历”,这些历法都是阴历。明治维新前,官吏的薪俸由以前以年度来计算和发放的“年俸”改为按月发放的“月俸”。由于阴历是以月亮朔望立月,每隔几年就会有一个闰月,有闰月的年份就要按十三个月发放官吏的薪俸。1873年将有闰6月,就遇到这个问题。当时明治新政权面临着近代化工厂的建设,旧工厂的改造,建立学校与军队,对士族发行秩禄公债等一系列重要任务,每一项都需要巨额资金,国库空虚可想而知。于是,明治**于农历1872年11月9日发布了“改历诏书”,决定废太阴历,颁行太阳历,以即将到来的12月3日作为1873年1月1日,从此诸祭典等旧历月日一律按照新历的相应日期施行。这样一来,不仅1873年由旧历的13个月变成了新历的12个月,而且1872年12月份因为只有两天,这个月的工资也就被免掉了。改历的结果是为**省下两个月的财政支出,对**来说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财政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