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休闲区 十二区 休闲灌水
1055 1
2011-04-27

拜读了林泉忠先生《从元旦新年看东亚的西化》一文。文中提到:明治维新期间,日本大量引进西方的制度、技术、文化,作为脱亚入欧的一环,日本也率先于一八七三年采用公历,同时废除了农历。日本放弃农历(准确的说是太阳太阴历),采用公历确实是有西化的原因,而当年日本**突然改行公历实际另有隐情,解决明治**的财政困难才是促使改历的直接原因。

有据可查,日本从7世纪末期开始使用中国的历法,一直到1685年,才有了日本人自己编制的贞享历,后来几经改历,到明治初期使用的是天保历,这些历法都是阴历。明治维新前,官吏的薪俸由以前以年度来计算和发放的年俸改为按月发放的月俸。由于阴历是以月亮朔望立月,每隔几年就会有一个闰月,有闰月的年份就要按十三个月发放官吏的薪俸。1873年将有闰6月,就遇到这个问题。当时明治新政权面临着近代化工厂的建设,旧工厂的改造,建立学校与军队,对士族发行秩禄公债等一系列重要任务,每一项都需要巨额资金,国库空虚可想而知。于是,明治**于农历1872119日发布了改历诏书,决定废太阴历,颁行太阳历,以即将到来的123日作为187311日,从此诸祭典等旧历月日一律按照新历的相应日期施行。这样一来,不仅1873年由旧历的13个月变成了新历的12个月,而且187212月份因为只有两天,这个月的工资也就被免掉了。改历的结果是为**省下两个月的财政支出,对**来说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财政困难。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1-4-27 12:22:48
1873年日本废除农历改行公历被称为“明治改历”,是日本历史上最后一次改历,几乎没有争议就付诸实施。由于事出突然,1872年11月9日发布改历诏书,仅仅20多天后就要实施新历,过新年,各方面都缺乏足够的准备,已经印好的旧历日历全部作废,让印刷业者蒙受重大损失;尤其是习惯于旧历的民众很不适应,一度造成混乱,改历也被批评为“粗暴的改历”。然而,大多数国民还是服从并支持了**的决定。为了让民众逐渐接受新历,最初的日历都是采取新旧历并记,一直到1909年旧历才被完全放弃。

可见,日本放弃农历,实行公历是实行西化的结果,而1873年有闰6月,才是改历的真正动因所在。

在明治改历的同时,日本也导入了西洋的24小时制计时法。此前日本长期使用中国的“百刻制”(把一昼夜均分为100刻)与“十二时辰”(一天分12个时辰,采用地支作为时辰名称)并用的定时法计时,从室町时代开始,改为使用“不定时法”,即将日出到日落、由日落再到日出各自分为六等分,根据季节的变化,时间长短有不同,白天与夜晚长度也不尽相同。这种计时法是根据日出日落判断时间,农民更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人们没有精确的时间概念,以至于在日本工作的外国人评价说,“日本人不紧不慢的程度简直令人吃惊”。使用24小时制后,过去的时辰被精确的时、分所取代,社会节奏因此大大加快。

明治维新以后,**官厅、军队、学校都聘请了不少外国人,这些外国人都坚守母国的生活习惯,要求实行周休制,与日本的逢一、逢六休息(俗称“一六日”)产生矛盾,也影响了**部门的办事效率。1876年开始,首先从**部门、学校等公共机关实行了星期日休息的制度,此后逐渐普及到企业。

引进公历和24小时制及周休制度是对东方国家传统生活方式的挑战,日本于1873年走在了前面,20多年后,朝鲜李氏王朝也在1895年末宣布以当年阴历11月17日为西历1896年1月1日。对于日本的改历,当时很多中国人都表示不解。如驻日参赞黄遵宪在日期间与日本友人谈及改历时提到,“中东两国沿用夏正已二千余年,未见其不便。且二国均为农国,而夏时实便于农,夺其所习而易之,无怪民间之嚣然异论也”,并说“中国特不欲更改,并非无人及此”,从黄遵宪所言可以看出当时的中国不是无人懂得新历,而是不想改,因为国人还拘泥于农业社会的传统,只能眼看着日本人改革旧制,快步走向近代化工业社会。直到1912年,随着中华民国的建立,中国最终也在大势所趋下改行公历。与日本不同的是,虽然朝鲜半岛与中国改行西历,但传统的阴历在社会生活中仍发挥着重要作用,传统节日仍用农历。日本社会在使用太阳历后,原本密切反映自然节气转换的节日与季节感和天候变化拉开了距离,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也在淡化,这一点曾饱受诟病,这就是“脱亚入欧”的代价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