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休闲区 十二区 跨学科讨论区 哲学与心理学版
1896 5
2011-04-27
【「本体」、「现象」与「不存在」的关系】
  
  本体(即西方哲学所讲的“存在”原意)与现象(我们一般所说的外在表现)的关系在哲学及宗教的问题中的分类:
  
  以下“可以”一词表现,存在“有”的说法,也存在“无”的说法。
  
  1、西方:现象一定有本体;本体可以无现象
  2、中国:现象一定有本体;本体一定有现象(中国这方面划分模糊)
  3、印度:现象可以无本体;本体可以无现象
  
  我们以杯子为例子:
  
  现象:杯子的颜色、形状、等等可以感官感知的部分即为现象;即经验主义所说的感觉经验;我们普通人所认为的外在表现,或者叫属性。
     这里是指“可以感官感知”,你没有看到,不代表你或别人不能看到,存在看到的可能性,即是可以看到。
  本体:杯子的现象或属性,并不是杯子,如:杯子是红色的,但反过来不成立——红色的是杯子。所以,属性都是一个整体杯子的部分内容,属性被综合成一个杯子这个整体的内在规定性,即本体。或者说就是杯子的本身或本质。按西方哲学所说——它是不能被感觉经验的。
  
  a、本体有现象、现象有本体:两者是一个意思。都是指事物一定有使现象综合成一体的内在规定性。但这个内在规定性是事物原本(不依人的认识)就有的,还是仅是人的理性思维抽象出的概念;则不一定。如:杯子一定有本质,杯子的现象仅是这个杯子存在的形式。
  b、本体无现象:是指一种人不可感觉经验感知的存在,西方一般仅指上帝,上帝的存在,是不可能被看见、听见、摸到的,但上帝是存在,他不进行任何表现、印度的梵与中国的道也是如此。但这种不表现,是指不直接表现,如果从本源的角度而论,一切世间的表现,都是其间接的表现,所以,有些人认为,这些内容可以通过推理的方式,间接的被认识、但不能直接被感知。
  c、现象无本体:此即佛教的缘起论。一切仅是现象的和合,其自身是不存在的。如:杯子的现象可以被感觉经验,但杯子没有本质或本体,杯子不存在。这种观点,无论在中国还是西方,都是没有的,即使在印度佛教以外,也没有。在西方,哪怕杯子本质不是事物本身在人认识以前就有的,也必然要有一个因为人针对现象的综合抽象而得到的本质,所以,西方承认现象的有。而佛教甚深派的单空见,是通过现象必须是本体的现象为理由,而连现象一起否定。
  

  
  补充,中国没有明确的本体与现象的划分,比如道,道如果仅从其表述来看,与西方的本体是一致的。但如果你在中国说桌子是道的表现,与说桌子就是道,两者,是一样的。本体与表现,在中国,是没有明确的区别性的。例如——人心就是道,人心也可以是道的表现。这两句在中国可以是同义语,但在印度与西方,两句所表达的意思是完全不同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1-4-28 14:51:42
  
  中国与西方、印度人不同的是,中国人不太理解现象怎么可能没有本质(本体),而且只要有现象,一定与其本质是一体的。
  但在西方人眼里,没有现象的本质是可以理解的,但没有本质的现象,怎么可能?
  而在印度人的思维中,基本与西方人的思维差不多,但却有一部分人可以理解只有现象,没有本质的思维。
  
  就象人的抽象能力和想象能力一样,一个没有时间与空间的状态,在有些人的想象中,怎么也想象出不来这种影像的想象意象,只能出现的是概念式的,而在有些人可以模糊的想象出来,但在有些人,可以清晰的想象出来。
  
  有本体的现象存在,可以理解;但不一定能理解没有现象的本体存在;更不用说理解没有本体的现象不存在了。随着对本体的否定程度,对应的,人能理解的程度会越来越低。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4-28 15:01:08
  
  所以,所以,当你说你看到的桌子并不存在,你只是感觉到不存在的桌子的现象,而没有本体的现象也不是存在时、桌子根本不存在时,很多人第一个反应就是——什么都不存在,我怎么会感觉?这肯定是疯话!

  对有些人来说,他们只能理解到有现象肯定有本体的程度——我感觉到桌子的现象了,桌子本身一定存在。
  能理解深层的思维,必定经过、也能理解肤浅的想法;但只能理解肤浅的思维,不一定理解更深的思想。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4-28 15:39:42
  
  我们感觉到的世界,及我们感觉到的内心的世界,都是现象的世界,现象是没有本体的,没有本体的现象,也同样是不存在的。
  所以——不存在的自己,不存在生活而生活于一个不存在的世界中!但不存在,却是成为被假设成存在的前提,谁在假设——不存在假设的主体。
  

  
  很多人理解不了,没关系,换成他们的思维理解能力可以的表述,他们就认为讲的通了——我们感觉到的世界是现象的世界,我们感受到的内心世界也是现象,现象都有本质,尽管我们无法感觉,只能推理猜测,但我们坚信一切现象都是有本质的,所以,我们是真实的存在的,世界是真实存在的,我们内心的世界也是真实存在的。——就如同给原始人讲太阳时,你必须要说太阳是神,否则你讲的再透的核聚变及所谓的能量与物质、引力等物理知识,最后,崇奉太阳神的人们还是会把你当魔鬼烧死。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4-28 16:00:39
  
  抽象的观念也是一样,人们习惯了抽象思维,似乎抽象出来的概念必然也所谓的客观世界中存在。
  
  “人类通过实践掌握知识”,实践在哪?这个实践仅仅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它只是指向性的,实践是不存在的,在现实生活中,脱离了任何具体的人的活动的、抽象的实践,是根本没有的。
  人们总是分不清“抽象的概念不存在于现实中、仅指向于现实”的道理。所以“人不存在,现实中只有具体的人”这句话在有些习惯于抽象思维的人眼中,不可理解,这种单线思维,导致他们在现实中找不出抽象的人,却仍无法理解“人不存在”是怎么回事。在他们眼中的结果就是——我明明看见我自己了,我明明看见你了,明明看见他了,怎么“人”就不存在了?这叫胡说八道!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4-28 17:03:42
  
  普通人的思维总是经历这样的阶段——具体、抽象、展开
  
  开始是认识不同的事物,并且总认为它们是不同的。
  通过抽象,找出了不同事物的共性,于是就想继续抽象下去,找出一切事物最终极的共性。最后自认为找到了,比如道、梵、上帝、本源(精神或物质)。
  但道、梵、上帝,根本无法被感觉到,怎么办?还要再往回还原展开,要讲清楚它们是怎么展开成世界的,所以,最后我们直接感觉到了世界,但无法直接感觉这个终极的存在——感觉讲通了。
  
  但是被我们思维抽象出来的内容,真的存在于世界中吗?反正它是展开了,它存在不存在,只要我感觉到世界了,就应该存在,它的存在根本不需要理由,只需要自己能不能理解——这就是唯一的理由。
  
  我们总喜欢搞统一,道就是梵、梵就是上帝、物质就是精神、……它们就是一个东西,只不过是我们因为自己的感觉局限和思维局限,从不同侧面观察和理解的不同,尽管理解的矛盾,但它们仍是一个东西,于是——我们相信我们坚决要相信的东西。
  然后我们为我们坚信的存在,找一些自己能够理解,也能够符合别人理解力的东西,对其存在、展开、变化、转换等加以说明,于是辩证法、逻辑、等等出现了。
  
  
  不过,我们一般人的思维似乎也就只能到这里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