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人 二区 学术道德监督
2011-5-2 21:28:35
敢问,理工类的土鳖博士在science上发过几篇论文?都不算新鲜事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5-2 21:32:56
能静下心来搞学术研究的人很少资源,把握资源的人哪有时间搞学术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5-2 21:35:58
落后的国家没有自己的经济学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5-2 21:38:32
因为我们没跟上脚步~还在咀嚼西方的经济模式,创新谈何容易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5-2 21:44:13
说到底就差距还是很大 理工科我们的差距和西方的正在缩小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5-2 21:49:02
4楼和10楼总结地很到位,论坛的牛人很多。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5-2 21:54:46
1. 大环境上,我们才二三十年的市场经济环境,市场经济运行的特点和机制、股票、期权等还没有像中国传统文化一样深入到我们的骨髓,从而感性和直觉认识上有偏差。经济学科不像理工科,外在的社会经济环境很重要。很多经济学概念在国外就如唐诗在中国,反过来也一样,很多经济学概念在中国就如唐诗在欧美。对经济学概念我们都没有一个深入骨髓的感知,如何能有经济学上的创新性研究?
2. 我们国家的经济学教育转向现代经济学教育时间还很短,而且绝大部分的经济学土鳖没有受过严格的经济学训练,三高即便有学过那也是皮毛,比如高宏里的SDGE,有多少土鳖经济学博士能完整地解释和计算出来?而动态一般均衡模型是现代宏观经济学里面一个很基本的模型了,而很多土鳖博士还在中级的IS-LM、凯恩斯的需求管理上面打转。高宏除了罗默的,有多少土鳖还认真看过其他的高级宏观教材?很多基本的技能和知识我们土鳖都没掌握,何从谈起在国际主流TOP经济学杂志上发文章?国内很多高校的经济学教育都不合格,很多经济学博导更是屁都不懂,怎么指导学生在好杂志上发文章?而计量经济学也是近几年来才在国内大范围的使用的,尚处在套用、搬运的阶段。
3. 博士教育主要是学术教育,培养的博士主要是让他们毕业以后在高校或其他研究机构从事学术研究,可我们的很多老师、博导们、学生似乎没意识到这点,因而在潜意识里面就没想着从事基础性的研究,没想过要为学术做出原创性贡献和增量贡献。国外top期刊上的文章都很学术性,而国内很多杂志和文章都太强调现时的政策含义什么的了,而解读政策大部分时候都不需要太高深的知识,类似这样的文章是很难在国际一流杂志上发表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5-2 21:59:57
chenghao 发表于 2011-5-2 01:28
我知道清华经管培养的土鳖可以发journal of finance 哈哈
statistically, it's an outlier.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5-2 22:06:49
我们的现实是,读到博士,英语没学好,中文也忘了!只会写什么“给力”呀,“酷”呀之类的了!悲哀,中国教育的悲哀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5-2 22:34:33
4# 佛跳墙12 有见地!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5-2 23:18:30
这个也是有江湖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5-2 23:59:03
反正没有看到过多少这样的牛人,进一步学习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5-3 00:16:27
5# chenghao 是吗 哪个啊 这么强悍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5-3 00:27:55
制度环境也是个大问题啊,哪个高校给也设个学术休假制度并执行到位嘛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5-3 00:32:22
5因为土王八---经管的人花了太多时间上人大论坛。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学术道德监督 版,详细出处参考:https://bbs.pinggu.org/viewthread ... &from^^uid=174939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5-3 01:02:02
土鳖硕士华丽飘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5-3 01:55:29
环境不行,基础也不行。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5-3 04:25:12
你有无有搞错,清华有人在JF 上发文? 我统计过了近10 JF 上的文章, 没有见到过 5# chenghao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5-3 06:54:40
主要是语言障碍,尤其是涉及到人文学科及思想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5-3 07:37:40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5-3 07:44:05
呵呵,杂志都被潜规则了,呵呵。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5-3 07:46:04
中国经管类里有真正做学问的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5-3 07:55:09
学了别人的东西
还想爬在别人头上
难哦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5-3 07:59:33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5-3 08:00:47
总结得很好 呵呵 10# gujun1225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5-3 08:19:15
价值观,文化的差异。
西方的管理擅长管物。
中国的管理擅长管人,中国是“人治”的社会。
中国人讨厌制度,很多的“游戏规则”都是人说了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5-3 08:26:17
qiqijinan212 发表于 2011-5-2 10:52
非常赞同以下观点:
其实我觉得原因有如下几点:
1. 研究问题不是主流。我们更多的研究所谓的中国问题,并一直以为国外很感兴趣。殊不知,人家感兴趣的是中国廉价劳动力,而不是中国的经济和资本市场。真正主流的问题仍然在欧美;
2. 学术训练非常不足。这种训练不足导致了我们根本无法自己创造前瞻性的研究,而只能去灌水;甚至于由于训练不足,我们连灌水的功力都略显不足;
3. 国人过于浮躁。要知道,一篇顶级论文所要耗费的功夫和时间是普通论文不能比的。一般国内学者谁有这个心思去做?制度环境不是绝对的理由。
4. 语言问题。我们的确学了多年的英语。但是我们的英语真的很好么?事实上,我们的英语只能拿来考试。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学术道德监督 版,详细出处参考:https://bbs.pinggu.org/viewthread ... age=1&from^^uid=98030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5-3 08:35:58
10楼说的和好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5-3 08:41:15
不过这种形势已经有所改观!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学术道德监督 版,详细出处参考:https://bbs.pinggu.org/viewthread.php?tid=1089726&page=3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5-3 08:51:19
1.我们一直在使用西方的范式进行研究,社会科学在既有范式下的创新更难。
2.国外的学术交流更频繁和有效,一篇论文一般都要参加很多场不同高校的seminar,多次修改之后才会发表。国内根本就没有这样的学术条件和氛围。
3.英语不是母语,缺失了一大优势。
4.国内博士教育宽进宽出,太多人是追求文凭的,学生之间的学术竞争和研讨严重不足,对博士的学术训练严重滞后。博导的水平参差不齐,很多并不具备指导博士的水平。
5.一些新兴学科对于研发投入要求比较大,国内科研经费使用效率底下,凭关系比凭实力更常见。
6.国外培养的社科博士基本都进入高校和科研机构工作,这些单位的收入待遇也是不错的。国内有太高比例的博士毕业之后的工作几乎与学术无任何关系。在不存在一个成熟的博士就业市场的情况下,学术水平的高低也就无关紧要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加微信,拉你入群
微信外可尝试点击本链接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