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制度经济学
18859 101
2006-09-19

坐公交车时,社会上是提倡让座的。我们大多数人也乐见斯人、乐为斯事。
通常提倡让座的理由是,老弱病残更需要座位。可是有些上班族也持相反意见,说我们乘公交车是工作需要,为了糊口不得已而为之,一天工作下来身心疲惫,坐趟汽车还要把座位让出来给闲着没事的老人——他们既然已经退休,何必出来乘车找苦受?如果他们自愿找苦受,那么让座也大可不必了。
当然,需要座位的并不全是闲来无事的老人,可是关于让座的堂而皇之的理由,似乎确是以谁更“需要”座位来衡量的。
可是,一个人是否比另一个人更“需要”,是以序数来相比。我们知道序数之间是无法比较的。
既然如此,为什么要让座?虽然如此,我还是很愿意让座,这又怎么解释?
让座应该被提倡吗?

突然觉得有必要做个简要的说明。

“应不应该让坐”本来就是一个愚蠢的问题,或者说,这个问题只是一个“镢头”。我期望这个问题能引出精彩的讨论,但我不希望讨论变成“应该”与“不应该”这个简单的二元对立的战场。

不是不能说应该不应该,而是尽量不要简单地下结论。这是作为“搂主”的小小的提议吧。

呵呵,上面这段话不针对任何人,算是“多余的话”吧。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1-16 9:51:05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6-9-19 13:22:00
对于这个问题偶有一个很有意思的观察:那就是在国营的公交车上,让座的比率远高于在私营的公交车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9-19 18:49:00

不知道是否可以这样解释:一般认为规则作用之一是为了降低不确定性,而其形成则是人们长期博弈的结果。每个人都会衰老,衰老意味着争夺资源能力的降低,每个人衰老之后都面临这样的不确定性——也许会被社会照顾依然享有资源,也许会被社会抛弃无法享有资源。每个人都不想出现后者,于是社会形成了对老年人进行适度照顾的规则意愿,进而形成了一些道德规则。同时,尊重、照顾老人的道德规则古已有之,如果考虑原始生产方式,给年轻人以未来生活资源获得的确定性保证,也许还考虑到了年轻人生产行为的激励。从这个角度而言,让坐应该被提倡。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9-19 18:58:38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9-19 18:58:00

在上海曾经见过这样一个制度:等车的队伍被分成了坐队和站队两部分,前者可以花费时间成本等到有空位置的车来,这种车来了坐队先上,座位满后,站队再上。如果来的车没有空座位,坐队的人就等着。我观察过几次,这样的等车队伍中,坐队老年人居多。而我一直在想的问题是:如果一个年轻人在坐队等了很久有了位置,他是否真的可以毫无心理负担的面对一个老人坦然坐之。毕竟没有标示证明他是坐队的。而且也有可能存在站队塔便车的行为。同时,当非正式规则成为一种道德准则之后,违背其需要支付道德成本。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9-19 21:36:00

真正使“让座”成为问题的是道路交通状况。

火车上是否经常性地存在“让座”?(特别是在规定座号的条件下)

在北京的部分地段与时段,上班/下班所需要的时间不亚于乘一次短途火车,有的甚至更多。即便是身强力壮的年轻人,谁可以承受天天如此的奔波呢?(更不说他们起早贪黑心身疲惫了。面对工作的压力,又赶上拥挤的公共交通,负健康已不仅是“悄然而至”了)。

我们不排除少数人的冷漠与麻木,但如果大多数人从心里不愿意让座,肯定不是所谓“道德”所能说明的。

基于所谓“道德”假设的政策,其结果很可能只是损害了道德的权威。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9-20 12:33:00

让座也是一种期权行为,我今天让座,让更多的人尤其是年轻人、小孩看到了,等我们老了,他们这些人见到我们也会主动让座的,也就是说,我买了“让座”这个期权,在我年老的时候,就可以兑换了。

再说了,从道德角度考虑,人人都有老的时候,“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古人都知道这个道理,当你站在老人这个角度,你就会明白他们的意愿了。

[em01]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