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金融投资论坛 六区 金融实务版
1205 0
2022-02-21

年初,兴证全球基金发布公告称,公司副总经理董承非因个人原因离任,且不转任公司其他工作岗位。


董承非曾任兴全趋势投资、兴全新视野两只基金的基金经理,管理规模超过500亿元,任职回报分别为321.08%、91.09%。离开兴全基金后,董承非的下一站备受市场关注。



正式“奔私”加入睿郡资产


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官网显示,董承非1月26日从兴证全球基金离职,2月14日证书状态变更至上海睿郡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这意味着,这位500亿“顶流”正式加入私募基金行业。



截图来源:基金业协会官网


基金业协会官网显示,睿郡资产成立于2015年5月18日,股东分别为杜昌勇、王晓明、缪钧伟以及上海澎郡企业管理咨询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持股比例分别为35%、30%、25%、10%。其中,董事长杜昌勇、副总经理王晓明均在兴证全球基金任职投资总监、副总经理。



年初以来36位基金经理离职


2022年以来,A股市场表现不佳,公募基金经理离职也迎来了小高潮。Choice数据显示,截至2月18日,年内已有36位基金经理离职,处于2015年之后同期最高水平。基金经理离职频繁的2021年同期有30位基金经理离职,2020年同期是29位,2015年同期是37位。



数据来源:Choice数据


统计发现,今年离职的36位基金经理来自29家基金公司。其中,工银瑞信基金、博时基金的离职人数较多,均有3人,汇添富、天冶基金、申万菱信基金各有两人离职,其余公司均有一位基金经理离职。汇添富离职基金经理陆文磊任职基金经理年限已超13年,是36位离职基金经理中任职年限最长的一位。


从公告披露的基金经理离任原因来看,以“个人原因”及“个人发展原因”为主。这其中包括“公奔公”、“公奔私”的主动跳槽,也包括业绩不佳未通过考核以及公司治理问题被调岗。


例如,1月28日,华安基金连发5份基金经理变更公告,公司旗下明星基金经理崔莹因个人原因卸任所管的华安逆向策略等5只基金基金经理职务。业内人士透露,崔莹未来或将和业内另一位明星基金经理合伙创办私募。



近一年基金经理离职情况


如果把时间拉长到最近一年,离职基金经理人数超过4人的公募基金共有26家。博时基金离职人数最多,有9位;新华基金、鹏华基金、前海开源、嘉实基金离职人数均超过7人。


从基金经理离职比例来看,虽然博时基金离职人数最多,但其基金经理团队共71人,因此基金经理变动率并不高,仅12.68%,嘉实、华夏、广发、易方达等头部公司的离职比例更低,均不到10%,且基金经理平均任职年限也在四年以上。



数据来源:Choice数据



“三年之痒”和生命周期


值得一提的是,基金经理在任职年限上有明显的“三年之痒”特征。


Choice数据统计,目前任职于162家公募基金的2919位基金经理中,任职年限在1年以内的共有557人,任职1-2年的有452人,任职3.4年的279人,任职4年以上的1260人。呈现出明显的两头效应。


而一旦度过“三年之痒”后,基金经理的认知稳定性也随之提高,任职4年以上的基金经理占比最大,达到43.17%



数据来源:Choice数据


22家公募的基金经理平均任职年限超过5年。其中,睿远、东方阿尔法、国海富兰克林基金经理平均任职年限分别为9.05年、7.89年和6.49年,位居前三。银河、景顺长城、工银瑞信、华安、南方等老牌基金公司旗下任职超过4年的基金经理都在10人以上,南方基金甚至达到40人。



数据来源:Choice数据


业内人士表示,由于年度考核、年终奖等原因,春节前后一般会出现公募行业离职小高峰。业绩不好的基金经理可能在考核压力下被“下课”,业绩好的基金经理在拿完年终奖之后,会趁着“高光时刻”跳槽,寻求更好的平台和机会。


这其中就包括一些优秀的基金经理为了更多的话语权和自我价值的实现,选择“公奔私”加入私募行业,开启新的事业。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