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从维持一生产组织内共结之生产关系的角度进行分析
作为社会生存细胞的种种生产组织中,实际也存在着因分工而形成的各种具体生产关系。尤其在现代社会化大生产的历史条件下,已经不存在完全的个人独立完成的使用价值生产场合,因此,所有的生产都是有一定分工的,进而是有一定的组织形式的。在此处,我们就是在考察此种集体性生产场合所表现出的各种具体的人与人之间的生产关系中的生产性与非生产性划分,即通过对于生产组织所指向的生产目的的考察,指出在此生产组织中因分工而存在的错综复杂的具体生产关系中,哪一些生产关系是直接指向生产目的的主要生产关系,而哪些不是。
在集体性生产组织中,在生产组织中劳动的各人之间,存在着一系列具体的而且错综复杂的生产关系。在这些生产组织中,往往存在各种各样的劳动分工。比如生产工序中的裁剪、钣金、喷漆等不同工种,再比如行政和管理岗位,技术岗位,等等。他们在同一生产场所,为企业目的共同发挥作用,分别使用不同的具体劳动,从而使生产组织能够生产出使用价值,进而达成利润等其它目标。虽然生产组织可能有各种各样的生产目的,但其前提条件,或者说首要结果,总是要生产一定的产品,即生产某一使用价值。所有的生产条件,所有的生产要素,都要首先为了此一使用价值的有效生产而集合,至于此一生产过程背后的目的,是为了盈利,还是为了垄断等等其它目标,在单纯的生产过程中都是不加以考虑的。
因此,就作为一个单纯的使用价值生产组织,从生产组织的主要生产关系的角度来考察,劳动者为生产组织直接生产某一产品(使用价值)的劳动,即作为使用价值形成过程中某道必备工序的劳动,才是该生产组织的生产性劳动。这种生产劳动事实上也可视为一种一般意义上的生产劳动,即在所有的社会,在所有的、涉多种劳动集合的使用价值生产场合中,只有直接生产该使用价值的劳动,才是这一使用价值的生产性劳动。凡不是生产该使用价值所必备的劳动的,都是非生产性劳动,或者就不是劳动。比如在在一家家具制作厂,为完成家具这一使用价值的生产,切割劳动,喷漆劳动和组装劳动都是必须的。但是同一生产组织的管理劳动和财务劳动却不是,它们是辅助工人更快更高效完成生产的劳动,而本身对于此一使用价值是没有生产能力的,从而不是家具的生产性劳动。
这种划分具有极重要的指导意义,就是在一个生产组织在不改进生产工艺的前提下要想提高产能,如果明确此种类型的生产性劳动与非生产性劳动划分,就很容易做出选择,要么增加生产性劳动,即简单扩大生产,要么减少非生产性劳动,即降本增效。二者显然是不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