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畜牧业时代,是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第二阶段。如果我们盘点一下中外历史,就会发现,在这一生产力发展阶段,尤其是在农业民族,曾经出现过多种生产关系,可见,生产力发展阶段与生产关系不是一对一的关系,而可能是一对多的关系。即使是在生产力发展的现阶段,不是也并存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吗?
在农业民族的历史上,在生产力发展的第二阶段曾经出现过哪些不同的生产关系呢?盘点一下中外历史,曾出现过如下这些生产关系:
1、奴隶制;
2、中国古代的井田制;
3、欧洲中世纪的领主庄园制;
4、中国历史上的均田制;
5、近代美洲新大陆的种植园奴隶制;
6、中国的土地租佃制;
7、雇佣劳动制。
在农业、畜牧业时代为什么会出现这多种多样的生产关系?这些生产关系的共同点是什么?它们之间的不同之处又是什么?形成这些不同生产关系的客观条件又是什么?我们试着来从头分析起。
在农业、畜牧业时代,尤其是在农业民族,有两大最基本的生产要素:一是劳动力,一是适于耕种的土地。但是,当劳动力和土地处于分离状态时,他(它)们不是生产要素。只有当二者结合起来时,他(它)们才是生产要素,才能生产出劳动产品。而且,二者结合后生产出的劳动产品,除了满足劳动者及其家属的需要之外,还能向他人提供剩余产品。所以,别看以上各种生产关系五花八门,它们都有两个共同点:
一是它们都能通过一定的方式实现劳动力与土地的结合,换句话说,它们都是农业时代社会生产的组织形式;
二是它们都能够使统治者和剥削者占有劳动者的剩余产品。
当然,统治者承担着社会管理者的职能,需要大量获取剩余产品来维持其庞大的社会管理(统治机构)的需要;另一方面,自从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到能够提供经常性剩余产品以后,一部分社会成员就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占有他人的剩余产品,以使自己摆脱劳动的必要性和使自己过奢侈生活的动机和行为,社会由此出现了以占有他人剩余产品为生的剥削者。
那末,这些生产关系之间的不同点又是在哪里呢?
首先是这些生产关系形成的条件不同,这里所谓的条件,主要是指:在不同国家、不同时期劳动力资源与土地资源的相对关系不同。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土地资源丰富,劳动力资源相对稀缺,人们的居住地之外存在着大量未开发的、统治者和剥削者无法控制的土地资源。
在这种情况下,通常出现的是奴隶制。奴隶制的本质就是:统治者或剥削者无法控制土地资源,只能通过对劳动者的强制人身占有,来占有劳动者创造的剩余产品。
在中外历史上,这种情况的出现又有三种状况:
(1)人类进入农业、畜牧业时代初期。
这一时期,地球上人口稀少,对于那个时期的人们来说,他们居住地之外似乎存在着无穷无尽的土地资源,这些土地资源是不可能被统治者和剥削者所垄断性地控制的。而且,在农业时代初期,人们还不懂得通过施肥等方法来保持地力,一个地方的土地经过若干年的耕种以后,会逐渐变得贫瘠,于是,人们就会放弃这一地方,寻找并迁徙到另一处土地肥沃、水源丰富的地方去,这一时期的统治者和剥削者对土地的占有是不稳定的。所以,这一时期普遍出现的是奴隶制,因为统治者和剥削者只有占有奴隶人身,才能强制性地获得剩余产品。
(2)长时期的战争以后,人口锐减,国内出现大量无主荒田。
这种情况最典型的是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自从东汉末年天下大乱以后,中原地区经历了数百年的大战乱,大量人口避乱到南方。出现了“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的情景。人口锐减,出现大量无主荒地。中国实际上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开始盛行土地租佃制,但是,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已盛行了近千年的土地租佃制却实行不下去了,因为既然到处都是无主荒地,谁还会去租地主的田地来种?而统治者为了统治的需要和战争的需要,门阀豪强势力为了维持和发展地方势力的需要,都需要大量的剩余产品。为了获得大量剩余产品,这一时期的统治者和地方豪强势力纷纷恢复奴隶制,将战争中掳掠来的人口强制变成自己的奴隶(有官府的奴隶和门阀豪强的私家奴隶),社会盛行起了奴隶制。
(3)欧洲人发现美洲新大陆的初期(经历了两个半世纪)。
当时的美洲新大陆上存在着大量无主的尚未开垦的土地资源。所以,当那些在欧洲母国一无所有的穷人来到新大陆以后,全都跑去抢占和开垦土地去了,谁还愿意为资本家和种植园主打工?有的资本家把自己的工厂搬迁到了美洲新大陆,还带去了他的工厂里原来的工人。结果,到达新大陆以后,马上就发现,所有的工人都跑光了,连给他早上打洗脸水的仆役也跑了。
所以,为了维持剥削制度,一方面,这一时期的新大陆殖民地统治者颁布禁令,严禁人们私自开垦土地,但是,由于新大陆太大,殖民统治者的力量有限,仍无法禁绝进入新大陆的人们开垦占有无主的土地,禁令的效果有限。另一方面,在农业、矿业等领域发展起来了奴隶制。由于当时,来自欧洲的移民已经深受“自由、平等”等观念的影响,基本无法奴役,所以,奴隶主们最初将奴役的对象放在了土著的印第安人身上,但因为印第安人人数有限,奴隶的来源不足,于是,很快就产生了罪恶的黑奴贩运制度。这就是这一时期美洲新大陆普遍出现种植园奴隶制的根本原因。
至于搬迁到美洲的工业部门,由于其性质已经是较发达的社会化大生产,需要各方面素质较高的劳动力,来自非洲的黑奴不符合其需要,这一时期就出现了“契约奴”制度。资本家们到欧洲各国招聘贫穷的工人,与这些工人签订契约,由资本家负责支付工人移民到新大陆的全部费用,工人到达新大陆后必须强制为资本家工作二至三年,期满后工人方能离开资本家的工厂,这才勉强维持了这一时期新大陆的工业生产。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