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个观点可以归纳为:前者,资本主义会随着其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发展,尽管资本主义自身对这个生产力具有许多制约因素,但只要这个生产力得到发展,资本主义就能得到发展;后者,资本主义会在其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一定程度上消亡,生产力越大,资本主义制度的消亡越快,资本主义制度无法容纳更高的生产力,生产力会胀破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及整个社会制度。这两个观点确实具有很大的背反性。前者,即“扩展说”:表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容纳限度总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得到扩大,并且只要生产力仍得到发展,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容纳限度也仍然随着扩大。后者,即“容纳说”: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具有一定的容纳程度与限度,当生产力的发展超过这个限度,这个生产关系就会被胀破而崩溃。以下著名的“两个决不”,也明显表征了马克思的这种“容纳说”:“无论哪个社会形态,在它们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存在的物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1]在此,马克思将生产关系,及由此而建立起来的整个社会关系与社会制度,看作是一种体积基本上固定的“生产力容器”,如果它所容纳的生产力太大,则容器就会胀破,整个社会制度就会崩溃。因此,在马克思看来,消灭资本主义最基本的途径就是尽快使生产力迅速发展,从而尽快使资本主义的整个生产关系陷于危机并最终崩溃。而使生产力迅速发展的基本条件就是人类科技的发展,所以马克思非常关注蒸汽机、电力等等自然力的广泛应用,将它们看作“最革命的因素”。但是他可能没有充分预料到,正是人类科技的这些发展,正是人类生产力的这种发展,使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至今仍然“健在”,并且发展前景仍然良好。
[1]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第8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