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经管百科 爱问频道
2040 9
2011-05-05
前一段参与一个讨论,为啥《货币战争》这样烂的书很畅销
我给了一个解释,就是当前的经济学丧失预测能力,2007年--2008年经济学家都极度乐观,而货币战争预言了美国经济的崩溃,以及黄金上涨 通货膨胀等
后来发现大量的事实,就是正确的理论和错误预测 、错误的理论和正确的预测联系在一起,此外,还有正确的预测导致巨大的亏损,错误的预测导致盈利;正确的理论导致经济低迷,错误理论导致国家巨大的成功。
索罗斯《金融炼金术》288页,指出,“投资上的成功和预测中的失败,怎么可能协调起来?”此前他详细解释了自己错误预测市场,却赚了钱,正确预言市场,却赔的的厉害
80年代,三流演员里根成为总统,他的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放弃凯恩斯主义,采用“货币学派”,后来的分析证明,货币学派是错误的,拉佛曲线是错误,但里根带领美国走出滞涨,而此前10年,只要**紧缩货币,就经济衰退、工人失业,引起一系列社会问题,**被迫放弃紧缩;一旦放弃紧缩,就引发严重的通货膨胀,如此循环了10年没有解决,让一个三流演员和一帮傻B经济学家解决了

今天的经济学和金融学似乎已经肥肠肥肠准确,以至于各种问题都可以用数学证明,真正与物理 化学一样成为一种科学,以至于数学水平成为经济学、金融学最重要的能力;但实际的预测与这种能力成反比,数学上越正确,现实的反差愈大。所以宋鸿兵这种人红极一时,他的理论不但不需要数学知识,连基本的经济理论都不需要,捕风捉影、东拼西凑,竟然红极一时

哪位高手给予解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1-5-5 22:27:56
里根采用芒德尔的观点,实际上是认为美国经济的困难源于资本形成缓慢,从而导致劳动生产效率下降,进而使供给和需求在达到低水平的平衡之后,无法向更高水平的均衡迈进。资本边际收益不断下降,能源和劳动力的价格不断上升,矛盾积累的结果就表现为没有需求的生产过剩。而此时,**如果用需求管理的老办法向经济中注入购买力,不但不能使原有的低水平的生产结构得到调整,反而还会加剧这种过剩的生产能力的积聚,从而造成新一轮更为严重的萧条。
通俗的说,在芒德尔看来,美国经济的问题并不在于生产的东西大家买不起,而在于大众想购买的东西美国经济生产不了。如果要改变这种局面,就必须从改变社会生产的结构,为老百姓提供那些所需要的产品入手。既然美国的产品都是美国公民制造的,那么制造这些产品的整个社会自然就有能力购买自己所生产出来的全部产品。于是乎,这就回到了古典经济学派当中那条最著名的定律——萨伊定律——“供给创造需求”。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5-5 22:32:07
在1980年的大选中,里根全盘接受了供给学派的理论,并将其作为自己的竞选纲领的理论基础。尽管在其他“主流”经济学家们看来,供给学派不过是在政界支持下的暴发户,极其浅薄又缺乏系统性。但这个学派为里根**的经济决策所指明的方向却并没有因为其学术地位不高而将艰难蹒跚的美国经济引入歧途。恰恰相反,他们开出的药方在有意无意之中为这个国家重新带来了青春和活力。
于是,一场足以和30年代的罗斯福新政相提并论的革新开始了。
要想使公众对里根**的新政感兴趣,首先必须使人们相信,里根总统和他的供给学派顾问已经找到了把大家闹得人心惶惶原因到底是什么。如果大谈油价上涨这类话题,或者强调美国以外的种种因素,譬如说贸易摩擦,是不会对大家有什么吸引力的。因为他们要么是总统阁下鞭长莫及,无法施加有效影响;要么属于冰冻三尺的国际问题,非朝夕可毕其功。精疲力竭的美国公众需要一种令人耳目一新的速效兴奋剂。于是里根总统和供给学派的大师们选中了以往美国总统所信奉的凯恩斯主义开刀祭旗。
里根明白无误的告诉大家,滞胀的根源在于凯恩斯主义所倡导的需求管理政策。**为了增大需求采取的干预措施不一定会造成实际产量的增长,而很可能只是单纯依靠扩大货币供应量来形成没有生产保证的虚假需求,从而引起物价上涨,储蓄率下降。
春秋中文社区http://bbs.cqzg.cn当老百姓鼓足干劲准备赶在钞票变成废纸之前来一次大抢购时,惊慌失措的银行必然不顾贷款客户的死活把贷款利率与存款利率急剧调高。银行如果不想破产,就得使贷款利率的升幅在绝对量和相对量上大于存款利率的升幅。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在贷款客户相对减少和呆滞账款不断增加的情况下,保障银行获得维持生计的必要收入。
当贷款利率急剧上升时,人们会发现去银行贷款进行投资和设备更新是一件不必要,也不明智的事。因为现有的设备虽然不是最先进的,但生产的产品在通货膨胀的起始阶段也相当有吸引力。因而可以赚取可观的利润。但是贷款却必须接受苛刻的利率条件。
尤其是在令人胆战心惊的浮动利率下,任何技术变革都会成为恐怖的冒险活动,而又缺乏相应的利润回报前景。由于投资下降所导致的技术变革迟缓最终必然使需求的扩大超过实际生产增长所提供的可能。于是生产必然由于资本供应不足而产生停滞或下降,而货币量的扩张又会使通货膨胀在所难免。这样滞胀就产生了。
尽管这个推理过程并不严谨,细心的读者也许会发现,在诸如货币供应量的加大是如何影响利率上扬的问题上,供给学派的解释有含混不清的迹象。但对说服饱受折磨的公众来说,这就已经足够了。供给学派在回避了凯恩斯主义关于经济中存在可供利用的闲置资源这条重要假设,把“需求能够创造出自己的供应”这条凯恩斯主义定律斥为祸水之后,扭头请出了萨伊定律。春秋中文社区http://bbs.cqzg.cn
这个定律从表面上看起来与凯恩斯主义的定律正好相反。它断言,在完全竞争的市场经济条件中,商品和劳务的供给能够创造出自己的需求。经济根本不可能发生严重的购买力不足的情况,市场自动调节能够使经济自动达到充分就业的均衡。
这个定理的前提条件显然是明白的,那就是“完全竞争的市场经济条件”。这意味着市场机制将充分发挥作用。然而这却是一个虽然简单但又极其严格的假设条件。按照自由市场经济主义者的理论,这个前提表明产品的价格将完全在市场中由供求双方决定。任何其他的非市场因素的存在,譬如说垄断、外部性、供求双方的信息不充分,或者过度竞争,都有可能使市场出现失灵。也就是说,如果产品的价格并不反映供给双方的要求,那么就不可能使生产要素,譬如说劳动力、资本等资源在价格的引导下自由流动,使供应和需求达到平衡点。萨伊定律在30年代的大萧条中被抛弃,并不是因为这个定律本身出了问题,而是由于垄断和外部性等因素极大地限制了市场机制对于平衡生产和需求所能发挥了决定性作用。而这时,凯恩斯所提出的需求管理不过是一种在不完善,没有充分竞争的市场机制的情况下,依靠**的干涉缓解,而不是消除供求不平衡矛盾的权宜之计罢了。
在一个完全竞争的市场中,利率的升降会使储蓄全部转化为投资,其结果不但会抑制对资本品的过度需求,也会弥补对资本品的需求不足。因此,要制订出一系列的供给管理政策来刺激储蓄,储蓄便会自动转化为投资,而投资的增加显然能够提高劳动生产率和产量,进而促进经济增长。于是乎,一个没有通货膨胀的充分就业经济局面就会出现。
至于凯恩斯所提出的边际投资收益递减,供给学派认为这个问题完全可以通过技术的进步来解决。战后美国经济40年的发展,为社会生产积累了雄厚的技术储备,这一点在军事航天和航空等各个领都有着充分的表现。然而这些技术之所以未能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一方面是因为技术本身还不够完善从而缺乏商业应用价值。另一方面,则是因为技术的开发缺乏足够的资本将其转化为现实的社会生产力。一旦这种转化得以实现,那么不断自我完善和不断进步的技术开发机制将使生产率的提高足以抵消边际投资倾向递减所带来的损失。
事实上,供给学派认为,边际投资收益递减的根本原因在于这种投资仅仅使生产规模得以扩大,但却没有能够带来劳动生产率的相应提高,因此将不可避免的陷入困境。但随着计算机等先进技术的大规模使用,投资与生产率的提高真正实现了“刚性连接”。这样,凯恩斯主义所提出的边际投资收益递减理论,就不能反映在科技革命时代,投资对于一个社会的经济进步所发挥的真正作用。因此,要想使美国企业和美国经济摆脱以上的困扰,就必须加大投资的力度,使社会经济的增长建立在科学技术所提供的牢固的基础之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5-6 12:06:30
肥肠想听听大家的看法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5-6 15:20:47
肥肠想听听大家的看法 自己顶一下 否则沉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5-6 18:50:58
预测是一场金融游戏~~不仅保住了大量业内人士的饭碗,也满足了人们对未来无限的恐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