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是每个人终将面对,也无法回避的话题。数据显示,2021年全国统计的死亡人数是1014万人,每一天有2.7万人告别此生。
在大多数人眼中,死亡是一种忌讳。
33岁的哈尔滨女子李卓当过空姐,后来转行做了入殓师,她每天的工作就是为逝者修复面容。
3月30日,李卓接受上游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从业近3年,平均每年送走200余名逝者,“我们的工作是为逝者还原生时状态,整修逝者面容和身体,让逝者有尊严地离去。死亡并不是禁忌,入殓师也不是什么妖魔鬼怪,这是一份正常的工作。”

▲生活中,李卓也是个喜欢自拍的女生。图片来源/受访者提供
空姐转行做起入殓师
李卓身材高挑,长相精致大方,说话带有东北人的直爽。她的微信头像是一张自拍照,还加了心形贴纸,和大多数女生一样,李卓会把日常分享在社交账号中。很难将她与入殓师这个职业关联在一起。
入殓师这一职业,在很多人眼里略显神秘,部分人还带有抵触,对于李卓来说,这是一个能够找到自身价值且热爱的职业。
33岁的李卓,大学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便是空姐,就职于南方一家公司。由于经常出差,无法兼顾家庭,为了更好地照顾两个孩子,李卓便选择了工作时间相对稳定的银行工作。
2019年后,李卓通过丈夫李先生开始接触入殓师行业。李先生的父辈从事殡葬行业,此后他子承父业,经营着一家殡葬用品店,同时也担任殡葬司仪的工作。李先生也是第一批在哈尔滨市民政局备案的殡葬服务从业者。繁忙时,李先生需要24小时待命,经常需要在深夜外出工作。担心在劳累状态下开车不安全,李卓偶尔为丈夫开车,跟着他一起外出工作,因此慢慢对这行有所了解,并逐渐转变观念。
李卓还记得第一次抬遗体时的场景。2019年时,李卓陪同丈夫与往常一样在车内等候。这一次的逝者是一名年仅16岁的女孩,与家长发生口角后在家中自杀。在相关流程结束后,需要为女孩进行换衣等工作,但李先生与其他工作人员均是男性,家属也强烈反对由男性换衣,为此李先生只能找李卓帮忙。李卓了解情况后,看着这么小的孩子,内心十分难受,止不住地掉眼泪,也愿意帮忙。第一次接触逝者的李卓尽管内心很害怕,但还是硬着头皮完成了。
事后,这名女孩的父母从外地赶回家中后,向李卓表达了感谢。这种正向的反馈,让李卓的想法发生了改变——做的是一件有意义的事。
在逐渐了解这一行业,并认可这份工作的价值后,李卓跟着东华苑殡仪馆的一名入殓师学习。
如今李卓从业已有近3年,她与丈夫李先生一样,成为了备案的殡葬服务从业者,平均每年送走200余名逝者。

▲李卓的工装上贴着“生命有终点 服务无止境”的话语。图片来源/受访者提供
让逝者安详且有尊严
李卓的工作几乎全年无休,通常每日下午的时候是相对清闲的,“休息时间自己决定不了,上个月按计划有7天假期,但我们只休息了两天。”
入殓师的工作内容包括为逝者净身、穿衣服、修复面容等,让他们安详且有尊严地告别这个世界。
入殓师的工作并非简单的化妆,为逝者化妆与普通的化妆完全不同。李卓说,为逝者整容时用到的工具与材料都是特制的,例如石蜡、油彩、缝合钉等。已冰冷的身体不易上妆,所以常规的操作大约需要一个半小时。
不同原因去世的人,他们的皮肤、器官等都产生了不同程度的破损,所以首先需要进行修复,让已经冰冷的人重现生时样貌。
因疾病去世的逝者皮肤颜色会发生变化,例如因肝病、胆病去世的,从头到脚的皮肤都是发黄的,通过化妆后看起来会更自然些,像睡着了一样,家人看到心里也会好受些,得到一种安慰。
当逝者意外去世,面部有创伤或者损毁的部分时,需要进行清创、填充、缝合、修复损毁部分等,接下来才是整容,包括清洗脸部、上粉底、梳头发、画眉毛等,通过化妆把伤口遮盖。李卓遇到过最难操作的情况,耗时近5小时。
入殓师这份职业,不仅是为遗体整理仪容,也是为了给生者安慰。当李卓轻柔地完成这一系列动作后,逝者脸上的神情更加安详。“当家属看到时,心里多少会有些安慰。我的工作就是有意义的。”李卓说。
把工作做好让家属心里得到安慰,是李卓觉得很有成就感的事情。2021年底,李卓为一位离世的独居老人化妆,起初始终联系不上老人的子女,此后李卓接到了一个国际长途电话,才了解到老人的子女都在韩国定居。尽管家属心急如焚,但由于疫情的原因,无法回到国内,无法送别老人最后一程。
无奈之下,老人的后事全部委托给李卓代办。在为老人化妆后,通过视频通话,家属们看到了老人最后一眼。事后,家属特意向李卓鞠躬表达感谢。“这样的情况下,只能代替他的子女送别老人,其实到最后我们就是逝者最后的家人。”李卓说,这次的经历对她来说印象深刻,她明白所从事的职业存在的价值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