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中**为 “政 府”)
谈一个个人的观点,征地矛盾比较尖锐,核心的是中国体制下的**经济利益问题,如果这个问题得不到解决,即使解决了征地中的问题,难免还会有其他问题的出现。
在中国,**从来就不是什么守夜人,而是一个非常强势的主体,这就形成了一种惯性的思维。从本级**自身来说,想管的事情非常多;从**外的上下级关系看,本地产值如何、财力如何、建设如何,是衡量工作得失的标准;从社会层面看,群众对社会寄予厚望,做的不好,本地发展不好,就是**的责任。
一个强势的主体,被各方赋予了很多的责任,其结果,只能是千方百计地实现本地区发展,但是由于强势主体的实际操作者,只是任期内的地方官员,因此,这种要求下的发展,必然是急功近利,不考虑长远后果的。
在现有的体制下,一个地方发展,既要有好看的财政指标,也要有好看的街道、房屋、广场等。财政指标,必然涉及到**如何实现增收的问题,而基础设施建设,更需要大资金的投入。这些钱从哪来?
社会经济发展有其必然的规律,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也有一个过程,在短期内,**获取大笔资金很难通过本地实体经济的发展的途径实现。也就是说,在现有产业提升的基础上实现本地财政的增长显然过于缓慢,而变现现有资产无疑是快速致富的最佳途径。这是一条自古不变的迅速融资渠道,在急需用钱时,首先是借,借不来时,就是要当,或者干脆卖断。
在**手中,出卖土地无疑是成本最低、最便宜操作的途径。这一方面解决了财政征收问题,另一方面还可加大建设力度,改善城市环境面貌,是名利双收的事。
但是,**手中并没有地,**手中城市建设用地往往已经名花有主,即使采用危房改造推倒重建商业、住宅的方式,也显得成本过高,但操作难度较大。而现有法律却规定了**可以向集体经济组织拿地。拿地的成本,基本是农用地的成本,天都知道农业产值相对其他产值来说增长缓慢,平均亩产从1000年前到现在恐怕也没增长多少,即使增长了不少,真正增加的实际货币收入也少的可怜。所以,**以很低的成本就可以拿到底,然后经过包装后,高价出售,从中赚取差价。
这个包装的过程,除了土地资源原本就是稀缺的,价格容易被哄抬外,还包括整治周边环境,小规模开发周边,进而提升土地价值。原来以为中国**这样做,后来发现包括台湾、香港以及国外其实普遍都是这么操作的。所以,在生活中,我们经常发现在寸土寸金的地方,居然还有有待开发利用的空地,这就是**购买的原始股。如果这个地方恰好在居民区,那么就很惨,在居民入住多年后,还要持续不断地受到施工的骚扰。
农民虽然淳朴,但是这其中的利益还是看的清楚的,失地后生活的着落问题更与其息息相关,所以,对待征地,从内心上肯定是抵制的,有时也必然会表现在行动上。有的积极抵制,主动出击,有的消极抵制,自残自焚,方式虽然多样,但终究是个社会问题。
解决征地中的矛盾,提高征地补偿费用是一个简便但不彻底的方法。
首先,征地补偿费提高到多高才合适。提高征地补偿费,最直接的目的是满足被征地农民的现实需求,避免使其产生巨大的心理落差,但更深层次的目的,是要解决失地农民的生存问题。土地在中国农村不仅仅是一种民事权利,更具有社会保障的功能,中国农村的稳定,在很大程度上归因于土地制度,虽然土地是集体的,但是实际上使用者是农民个人,其自产自销自用,至少基本生活不成问题。目前,很多地方出现了农用地荒废的问题,村里的青年人出去打工,甚至举家外迁,留下的老弱病残无力耕种,看看似土地已经不这么重要。但是,现在看似不重要并非不重要。中国的经济发展及结构转型还都处在变动之中,也可以说经济发展很快,但并不稳定,经济波动或者至少有经济波动的很多隐患。在经济波动时,受到冲击,首先就是这些外出务工人员,在经济不景气时,他们的生活,在城市是无法得到解决,还要回到农村这个生他养他的土地。可以说,土地在中国充当的社会经济波动而造成社会问题的“缓冲阀”的作用。身于农村,留有一地,便进可攻、退可守,生老不愁。这是农村稳定、中国稳定的关键。因此,征地补偿费提高,只是在经济层面上解决了暂时的问题,远远无法解决可能造成的社会问题。经济问题可用价值衡量,社会问题一旦产生,造成的损失是无法作价的。
其次,**的增收问题无法解决。提高征地补偿费,必然压缩**的盈利空间。在单位征地面积获利降低的同时,为了解决增收问题,必然会导致**更多地征地、更多地卖地。因为,**增收的动因没有解决,而在中国现有的体制下,也无法解决,这恐怕也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一直从近代以来,各国**都呈现出强势化的倾向,这是**的性质使然,是国家制度的性质使然,是一种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虽然有不同的观点批评**的强势定位,但这就是一个现实,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是用纯粹的理论无法解决的问题。
因此,在不得不接受一个强势的**,不得不接受**要增收的现实,要解决征地中的矛盾,必须要解决**的增收问题。如果不解决增收的问题,即使遏制了土地财政的问题,**也必然会另辟他径,继续寻找快速致富的途径,比如,提高公共服务定价、征收各种税费等等,总之,**要会采取一切可能的手段,甚至是不可能的手段使财政平衡、盈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