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发展经济学
4255 2
2006-09-23
构建台湾海峡经济区不仅适应了世界经济区域化潮流,而且对中国的和平崛起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它的构建不仅可以形成一个能与长三角与珠三角相媲美的又一个经济增长中心,而且将促进两岸经济一体化,进而促进政治和解与和平统一。本文认为类似自由贸易区或CEPA的模式是台湾海峡经济区的最佳选择。
  [关键词]台湾海峡经济区 区域经济一体化
  台湾海峡区域,是指台湾海峡两岸毗邻的闽台两省及粤东、赣南和浙南的部分地区所组成的地域。台湾海峡经济区则是指这一区域空间内的经济一体化发展过程及状态。1980年代以来,顺应世界经济区域化、集团化的发展趋势及中国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两岸经贸关系发展迅猛,台湾海峡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已显露端倪。
  台湾海峡经济区的战略目标与功能定位
  台湾海峡经济区以和平与发展为宗旨,通过扩大两岸经贸交流,形成合理的产业分工体系,促进海峡两岸产业的升级,构建以国际市场为导向的制造业和现代农业及发达的服务业组成的产业体系,促进海峡两岸经济的共同发展,建成一个能与粤港经济区、大上海经济区相媲美的经济区,并使之成为:
  1.中国经济新的增长极。改革开放以来,珠江三角洲利用港澳优势和长江三角洲利用上海浦东政策的优势实现了经济的起飞,成为我国经济的重要增长中心。从现实看,香港已经是亚太营运中心,而上海已成为祖国大陆经济发展的火车头,也将成为祖国大陆在亚太地区的营运中心。如果建立海峡经济区,台湾亚太营运中心将在某种程度上变为现实,成为带动中国经济发展的又一个增长中心。
  2.两岸“三通”先行区。若海峡之间从海上直航起步,进而实现空中直航,从而实现直航“三通”,对于两岸之间的贸易、货物运输、观光旅游及直接投资都将产生极大的促进作用与影响,海峡经济区将会成为两岸“三通”先行区。
  3.海峡两岸经济一体化的衔接区。就地缘经济发展而言,闽台经贸关系是两岸关系中最活跃的部分。闽台两岸的经济布局恰成东西呼应格局,台湾西海岸集中了岛内主要加工工业区、高科技园区和海空港与城市群,福建的东部走廊则是该省开放和发展水平最高的地区,主要的海空港与城市群也集中于沿海一带与台湾相对。海峡两岸经济发展水平虽有一定的差距,但这恰恰构成双方经济合作的动因和基础。台湾为了将丧失比较优势的产业外移,促进岛内产业升级,将毗邻的海峡对岸作为产业转移的重点地区之一,而福建为了加快经济发展,也将吸引台资发展闽台经贸关系作为重要对策。经过近20年的努力,福建开辟了台商投资区、经济特区、开放城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沿海开放区、海峡两岸农业合作示范区等,为推动闽台关系的发展创造了基本条件。20多年来,闽台两地经贸关系经历了20世纪80年代以台湾海峡民间贸易和小额贸易为先导,逐步向投资为主与贸易相结合,带动科技、农业、劳务等各个领域全面合作发展等几个阶段。从区域空间扩展的趋势看,台湾西海岸由南北高速公路、纵贯铁路、机场等大动脉组成的西部走廊发展轴,联结着台北、台中、高雄三大都会区的二十几座大小城镇,构成了台湾经济的重心区,集中了台湾80%以上的人口和国民生产总值。随着海峡两岸经济交往的发展,台湾西部走廊的经济重心区将进一步强化,三大都会区将连成一片,形成纵贯南北400公里内的大城市带和亚太地区多功能中心。在福建东海岸,随着福厦沿海一线大规模的开发,将逐步形成厦门、泉州、福州三大都会区,福厦沿海大城市带的雏形已显露出来,并将进一步向南北西端延伸,从漳州向南伸展至汕头,从马尾向北延伸至温州,这样,由海峡西岸两大城市带所组成的巨型的台湾海峡大城市圈,将构成海峡经济区的核心区域,形成一个实力十分强大的组合经济中心,有力地推动台湾海峡区域经济的一体化发展。随着区域经济中心吸引力的不断增强,其辐射能力也将成比例地不断扩大,海峡经济区的空间范围将进一步扩展到南部的潮汕梅地区、西部的赣南地区及北部的温台地区。
  4.“一国两制”的试验区与和平统一的结合部。海峡两岸严重对峙时期,台湾海峡成为阻碍两岸交流的海上屏障。按照“一国两制”构想,海峡西岸的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而海峡东岸的台湾则继续保持资本主义制度,建立海峡经济区,通过探索两种经济体系接轨的途径,将使海峡经济区成为“一国两制”的实验区与两岸和平统一的结合部。
  5.建成海峡两岸乃至祖国大陆与世界经济接轨的中介地。台湾在发展市场经济的过程中有许多经验可供借鉴,福建可率先建立起与国际惯例相适应的,与国际经济接轨的经济运行机制。同时,台湾与大陆东南沿海地区都是我国与海外交通最早的地区,是外向型经济发展最成功的地区,是从海外通向中华大地及中国走向世界的重要桥梁。从所处位置看,台湾海峡是东北亚与东南亚的中心点,向西紧邻祖国大陆,向东遥望北美、是亚洲的地理要冲,具有枢纽的地位。当世界经济重心向亚太地区转移之际,台湾当局曾提出把台湾建成“亚太营运中心”的计划,其主要目标是要鼓励外商企业及已形成跨国公司的台湾企业,以台湾为基地,从事跨国性高附加价值的经济活动。“亚太营运中心”在规划之初就明确以祖国大陆为腹地,因为祖国大陆区域辽阔,市场潜力大,对跨国公司颇具吸引力,海峡经济区的建立显然将成为中国腹地与世界经济交流的重要桥梁。
  台湾海峡经济区的总体思路与推进策略
  建立海峡经济区的总体思路是:抓住两岸关系出现新形势的契机,推动两地全面“三通”,促进以闽台为核心、以浙南粤东为两翼、以赣南为腹地的海峡区域经济的全面合作与发展。通过贸易与投资便利化措施,促进两岸产业、市场、体制与基础设施的全面接轨,实现海峡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将海峡经济区建成中国版图内经济发达、最具活力的经济区域,推动大陆经济的发展和两岸和平统一进程。为此,可选择类似CEPA的自由贸易区模式在建立海峡经济区的过程中,应逐步淡化经济边界,实现经济运行机制的趋同化,产业结构的互补化,基础设施的网络化,经济政策的协调化。循此思路,我们提出如下设想:
  1.进一步开放市场准入,实现贸易与投资的便利化。两岸目前实现完全的贸易与投资自由化还没有现实可能性。但可以进一步开放市场准入与贸易、投资的便利化。大陆对台湾产品登陆和投资方面已经基本没有政策障碍,大陆民众赴台观光旅游也将开放。如果能够就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亲民党会谈在经贸领域达成的共识,进一步进行商谈,并逐步予以落实,将大大促进海峡两岸的经济一体化进程。
  2.建立海峡区域产业分工协作体系。贸易与投资便利化措施的渐次落实,一方面航运时间将大为缩断,运输成本也大为降低,另一方面台商经营的范围向福建、江浙和长江中上游地区发展,使两岸比较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祖国大陆东南沿海地区目前劳动密集度高的加工出口业具有比较优势,恰好与擅长中上游原材料与零组件产业的台湾密切配合。如果两岸的航运成本大幅降低,人员往来更加便捷,必定有更多的台湾加工业者到近在咫尺的海峡对岸投资设厂,建立高效率、高品质的生产基地,通过改善东南沿海的港口设施以及往来港口与生产基地之间的陆上交通系统,使台湾的供料厂商能在最快捷的运输、最低廉的代价之下与下游厂商配合。因此,不待人为的安排,就可以发展出恰当的分工体系:两岸间或就特定产业进行诸如原料、半成品、成品各生产阶段的分工;或就企业功能在原料、生产、行销、研发、设计等方面进行分工;亦可按照两岸间的比较利益来规划两岸分工生产的架构,或从产品生命周期,将不同品质等级的产品配销到两岸市场,或以台湾资金、商业化经验与大陆科技、市场相结合,形成新的产业分工形态。
  3.加强政府间的政策协调。过去,两岸的政策互动与调整都是在市场机制的驱动下独自进行,在政策取向上显示出不小的差异性,对双边经济交流造成极大的障碍。随着两岸经济交流的深化,相互之间的矛盾与冲突也将随之增多,为了保证经济合作顺利,有效地推进、加强彼此之间的沟通和协调就显得格外重要。两岸经贸合作论坛以及各种地方政府支持的民间交流与合作机制正在逐步建立。福建可以抓住机遇,扩大两地行业协会与民间组织及地方政府的交流与沟通,建立起从民间、行业中介组织与官方的协调机构,推动两地政策与管理的协调,促进两岸经济的协调发展。
  4.加强基础设施的协调与衔接。海峡经济区的交通与通讯设施应扩大台海两岸及沟通内地与台湾的经济联系,即以南中国区域和中南地区为腹地进行大网络规划,建成海陆空一体化的交通运输体系及现代通讯体系,海峡西岸的汕头、厦门、湄州湾、福州、温州都是天然良港,只有温州、汕头拥有通往腹地的铁路及公路干线。福州、厦门被指定为首批直航试点口岸,但通往邻省及内地的集装箱公路和铁路尚属阙如,一旦两岸通航,陆上交通即成瓶颈。因此,加强海峡西岸港口与内地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的衔接与协调是一项应及早进行的项目。海峡两岸通讯设施的衔接,可以协调建设厦门至金门、福州至马祖的海底光缆,或联合租用经过台北与汕头的3号国际海缆。在生活设施方面,闽台合作建设金门、马祖的供水、供电设施,台湾方面可以在福建沿海建设大型电站,以偿还购买福建生活用水、用电的费用。
  5.经济运行机制的衔接。随着区域内产业与基础设施衔接的加速,就需要相互间经济机制的衔接。可以研究、借鉴台湾的经济与法律制度环境,有些可以移植借用,如“合同法”、“投资法”、“专利法”、“仲裁法”等,从而为台资企业在福建发展提供法律保障。同时,厦门、福州保税区可以借鉴台湾出口加工区和高雄境外航运管理中心的管理经验,加快“两区”对接步伐。在口岸管理上应借鉴港台体制,加强协调,使通关更为快捷,高效和经济。当然,两岸四地经济机制衔接内容颇为复杂,有些方面不可能完全实行对接,如金融领域的货币汇兑、汇率机制等,这需要政策协调。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6-9-25 01:31:00

是你写的,还是抄的。

不过你没关注政治和军事啊。

仅做参考,使用价值不高。

陈水扁应该看看。国民党应该看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10-24 14:58:00

[原创]海峡西岸经济带应为一国两制经济带

在我国珠三角、长三角和环渤海(两洲一海)经济带中,珠三角是一个颇具特色的“一国两制”的经济带,这个经济带不久将延伸到台湾海峡两岸,加上桂、琼两省区和珠江上游云、贵部分区域,总面积为72.69万km2,为英国的三倍,德国和日本的两倍。这个“4+3”的“一国两制”经济区,还有长江、西南诸河流域和华北等可作为纵深辐射带。区域人口约2亿,在世界上仅次于中国、印度、美国和印度尼西亚。“一国两制”经济区可做到资源整合,优势互补,通过海峡的跨海大桥和高雄的深水大港辐射,台湾和海峡西岸的厦门,漳州、福州等地将形成一个中国式的濑户内海经济带,在大陆经济增长带动下,台湾经济也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预计在10-15年内,一国两制经济区其经济总量可以赶英超德、20-25年内可超过日本目前的经济水平,从珠三角到海峡两岸,可以发展成为中国沿海一大世界级经济带。与长三角、京津唐经济带形成类似美国波士华、日本三湾一海经济带。在未来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10+1)框架内和太平洋经济时代,一国两制经济区将形成一个强大的竞合力量,在核心区位上发挥巨大的作用。这个发展机遇在于两岸共同把握:两岸人民携手同唱:“根是黄土地的根,源是黄河的源,人是炎黄子孙---龙的传人,心是永恒的中国心。五千年历史铸造的东方文明,五十六个民族组成一个大家庭,九百六十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昂首挺立十三亿中国人。同根、同源、同是炎黄子孙,同是龙的传人,不论是大江南北、长城内外、海峡两岸,我们都是一家人。同根、同源、同是炎黄子孙,同是龙的传人,祖国统一,民族振兴是我们共同的责任。“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