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936 0
2011-05-13
正值“两会”之际,中国的一系列政策另人眼花燎乱,最令人们争议的是北京的楼市限购令。曾几何时,我们高举市场经济改革的大旗,商品的价格由市场机制决定,一会限购,一会限价,一下子我们仿佛退回到了计划经济时代。为什么?这让我们非常困惑,也急于寻找答案。
    1998年房地产市场化改革开启,到2003年房地产价格才真正开始波动,再到如今已有十几年时间,住房商品化是我们当时改革的初衷。但是从2003年以来,除了2008年受全球次贷危机的影响有所冷却以外,房地产价格似乎只有上涨,没有下跌。对于次贷危机以前的房地产价格上涨,我们似乎有着很好的解释:中国经济繁荣,人民币升值预期造成的热钱涌入。但是,2009年以来,房地产价格依然故我的增长,能说是热钱涌入造成的吗?横竖也就那么点热钱,一会又是通货膨胀,一会又是房地产价格失控,这些说法恐怕有些自欺欺人了。那么,我们是否换一种思路呢?

2008
年以雷曼兄弟倒闭为标志的全球性金融危机的爆发,使中国遭受严重影响。一时间,出口锐减,工厂倒闭,工人失业,形势急转直下,而之前火热的房地产和股市似乎也遭受重创,一泄千里。紧接着,中国**迅速出击,其中备受瞩目的是4万亿财政刺激计划和2009年接近10万亿的天量信贷。结果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在欧美等发达国家还深陷金融危机泥潭中不能自拔之时,中国经济已率先复苏,股市楼市迅速回暖,一时之间,似乎风景这边独好,中国也备受世界羡慕和赞扬。但是房地产似乎火爆的有点过了头,农产品也在2010年遭到轮番爆炒,**迅速出台了相应的限价令与限购令,人们拍手称快。但是,真的控制得住吗?我很怀疑。

    我曾经也认为中国**通过自己的手段和政策有效制止了中国遭受金融危机的影响,还一度对美国**的救市政策嗤之以鼻,但是最近通过一年来中国经济境遇的所思所想,我有了全新的认识。金融危机并没有离我们远去,它像一个幽灵一样一直与我们紧紧相随,由于有**和一系列刺激政策的存在,我们之前与它拉开过一段距离,但是现在作出短暂的停留之后,它又追了上来,而且来得更迅速更猛烈。为了应对金融危机,我们出手迅速,10万亿的天量信贷,中央4亿的财政刺激带动的更大规模的地方**投资,我们一下子向市场上注入了大量的流动性,这也确实发挥了很大的功效,经济快速繁荣和复苏,但接下来的负作用也随即而至:市场上的流动性到处泛滥,民间特别是温州地下钱庄持续火爆,各种日常农产品轮番遭到爆炒。还好中国有房地产和股市这两个蓄水池,没有形成恶性通胀。但是在大多数人的基本住房消费需求严重受到影响的情况下,社会抱怨不断,于是针对房地产的一系列政策开始了,限购、掐断房地产企业的资金来源以及房产税也开始实施。但是这么多流动性,就像洪水一样在市场中流淌,你堵住一个口,它必然会向其他口来进行渲泄,找不到出口誓不罢休,如果不管不顾,势必会造成恶性通胀。
好了,问题出来了,如何管好这些流动性呢?中国央行无非就是提高存贷款利率、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再不济发发央票。但这能有多大效果?单就提高利率这项,中国目前实行的还是利率管制,利率市场化改革基本没什么动静,你调来调去,压根就没有反应资金供求关系,这样调起来也起不了多少作用,何况发达国家现在实行的是低利率政策,我们还要考虑这种利差会给人民币带来的升值压力。我们再看一下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我倒觉得有点多此一举的味道,中国本来每年都有一个信贷规模控制指标,再弄一个存款准备金你是不是有点画蛇添足了?至于央票啥的,发行少了没什么效果,多了成本也挺高的,况且经常用的,没有多少变动空间。这样看来这些货币政策工具似乎没多大效果,况且货币供应量是一个存量而不是一个流量,你不可能收回去的,难道要无休止的提高准备金率、无休止的提高利率?这样肯定是不行的,提高准备金率银行受不了,利率提得多了企业受不了,住房按揭了受不了。有其他办法吗?肯定是有的,就看**有没有决心实施了。
常言道:堵不如疏。在这里,我提出两个思路:第一个比较简单,就是降低进口税率,鼓励进口。通货膨胀始终是一种货币现象,通货膨胀之所以存在无非就是发行货币过多,这样反过来来看就是市面上的商品太少了。我们日常的思维通常就是回收市面上的货币,将它关进笼子里,但是我们是不是可以增加市面上的商品呢,市面上的商品多了,货币要追逐的商品多了,这样商品的价格自然就会下来。由于货币供应量是一个存量概念,而长期以来,我国实行的结售汇制度使得外汇占款相当大,如果能让大力鼓励进口,市面上的人民币就会换成美元或其他货币,这样货币供应量肯定会有相当数量的减少。第二个思路就比较难了,它和第一个思路是存在一定的联系的,进口大幅增加肯定会对国内市场形成一定的冲击,这时的流动性虽然得到了缓解,但是**肯定又要为失业头痛了。如何弥补这一缺陷呢?由此我想到了放开行业管制,让民资参与到竞争中来。放开电信、能源等以前只有少数国有企业垄断的行业,吸收民间资本参与进来,既有利于吸纳市面上过多的流动性,又能解决每年那么多新增劳动力的就业问题。行业的充分竞争又能带来物价平稳,工人工资增加,这样对缩小收入差距会起到不小的效果。整个行业的竞争还会带来国有企业效率提高,相应技术进步也会加快,这样内需问题也一并得到解决,何乐而不为?至于房地产也会暂时从这种改革中解脱出来,因为行业的放开肯定会使刚开始进入的企业有相当可观的利润,这样资本追逐高额利润的本性必然会使资金从房地产市场流出,这样**要对房地产进行改革相对也会从容得多。
奇怪,这么好的政策为什么不用呢?还在搞什么限购、搞什么管制,难道非要搞到失控才回头吗?想不通!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