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人 二区 学术道德监督
1261 4
2011-05-19
《自然》社论:摆正自己在审稿中的位置
5月19日出版的《自然》杂志刊登社论——《审慎的时刻》(There's a time to be critical),就期刊编辑、作者和审稿人在审稿过程中如何摆正自己的位置进行了探讨。以下为文章主要内容:

《自然》杂志近日刊登的一篇文章抱怨一些审稿人很多时候要求作者补充实验、提供更多实验数据,而不管其是否会对论文通过有实质性帮助,且期刊编辑往往也是被动地采纳审稿人的意见。我们收到的一些审稿人的来信表明,这篇文章引起了一些审稿人的注意。

针对文章作者的调查结果压倒性地支持这样的观点:同行评议已使论文受益。批评者们并不知道我们编辑经过了多少讨论和关键性评价才做出决定的,同样重要的一点是,审稿人也耗费了大量的工作,提出建设性意见以确保《自然》发表的一些优秀文章能获得必要的支持。

拿《自然》系列期刊来说,《自然》的编辑自身都要能判断一篇文章是否符合期刊的门槛,并会经常拒绝审稿人的一些要求。但编辑未必一定具备专业性知识,他们也有可能向专家寻求专业建议来解决问题。

现在看来,《自然》也曾拒绝过审稿人让作者补充研究工作的要求——有时候,编辑也会觉得补充工作并不能充分有益于论文。

我们觉得,为了论文质量坚实并真正具有影响力,作者要拒绝过早发表;编辑勿消极应对审稿意见;最重要的是,审稿人尽可(对作者)提出更多的要求,但也需审慎从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1-5-19 20:31:28
说的好 尤其是最后一句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5-20 00:17:28
说的好,审稿人、作者、编辑的关系要摆正。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5-20 09:18:09
现在看来,《自然》也曾拒绝过审稿人让作者补充研究工作的要求——有时候,编辑也会觉得补充工作并不能充分有益于论文。
-------------------------------

苍白的辩解!有实例提供不?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5-20 16:25:24
作者也可以强硬一些,有时候需要坚持自己的观点。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加微信,拉你入群
微信外可尝试点击本链接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