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微观经济学
52212 449
2011-05-20
建议:本帖与《釜底抽薪再革微观命:没有资源具体用途选择研究的最优化理论不可能实现真正的最优化》一起阅读,两帖主题一样,旨在说明平均效率最大才最优!
https://bbs.pinggu.org/viewthread.php?tid=1121166&page=1&from^^uid=6259



【孰对孰错?谁人胜出?
happy哥欢迎辩论!
happy哥鼓励拍砖!
witswang 与hhgxyzp的争论你支持谁?
欢迎积极发表意见,happy自费五千币支持此次辩论,
一周后witswanghhgxyzp或者某位热心网友获得一次性奖励五千币】
具体结果由happy以外的微观经济学相关版主、热心会员(两天内,24号前)一人一票投票获得
必要的说明:
1、一直以来,本人在微观版发了不少贴子,提出了很多问题,也作了些讨论,但许多问题的讨论并没有最终答案,不是本人不想给,而是一些问题在目前的微观框架下难以回答,或者说,要想说清楚,就需要说明更多的问题,越说越多,最后只能不了了之。
同时,之前的发贴,在本人来说,也是为今天和今后发贴奠定基础。现在,本人感觉基础差不多了,因此,在本人看来,现在可以发一些重磅的贴子了。
2、对标题中的革命作些解释。以前曾发过关于此问题的贴子,但并没有深入讨论。现在再作些说明。在经济学学术史上,我们常见的被称之为经济学革命的主要有边际革命和凯恩斯革命,革命大概是经济学发展史上最重大的创新了,次要点的重大创新大概就是学派的兴起或新的经济学分支的产生,如新制度经济学、杨小凯的新兴古典经济学等。
观察经济学的革命,其实并不是真的革了命,完全抛弃以前的理论,而是往往用新理论取代旧的理论,或者经济学的发展发生重大转折。所以,千万不要简单地认为,革命就是把以前的弄死,革命的更大特点在我看来是经济学发展方向的转变。
  不过,本标题所说的革命,倒是有一些革命的原始意(含)义,就是通过指出现有理论的重大缺陷,然后才意味着有需要新的理论取代旧的理论含义。但就算能够取代,也不一定就是经济学的革命,也许仅仅是比较重大的创新而已。
另外,取这样的标题,也有引起大家看贴、讨论、重视等意思。
3、对版主的建议。在下常在此发贴,也许版主有些印象,我绝不会仅仅发些哗众取宠之题。如版主觉得标题不妥,请务必等看完我的完整内容后再作定夺。如版主觉得本贴子有道理、有思想,请多支持、尽量给予尽可能多有照顾和方便。在下首先表示诚挚的感谢!
我相信,本贴对活跃本版、本论坛会作出大的贡献的!!对微观经济学的学习、交流、讨论、提升微观经济学学术讨论气氛会有很大帮助的。
4、我的分析是基于将微观经济学的灵魂或核心理解为最优化理论而说的。如果我的这一判断错误,或者你不赞同,我的整个贴子就将作废!或者你视作作废!
5、欢迎各位阅读本贴,敬请各位热烈讨论发言,特别是本论坛的那些高手,在下真诚地期待您们的批评、指正。当然,我也想提醒一下,如果有谁连文章都没阅读就轻易发言,那就是有点草率了!
最后,我只欢迎纯正的学术讨论和交流,要想漫骂、讥笑等,在下不欢迎,请您远离!谢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1-5-20 03:20:21

三句话的核心思想:  
证明:
同样的成本支出,企业可以赚取比最大化利润还要大的利润

说明:
微观经济学最优化理论存在重大的逻辑缺陷



第一句话:
同样的成本支出,利润率高时赚取的利润比利润率低时赚取的利润要多。


公式表示:p-利润ρ1-高利润率;ρ2-低利润率,TC-同样的支出成本,

因   ρ1>ρ2, 所以, ρ1*TC>ρ2*TC , 即p1>p2 .



对这句话,我们都相信,只要有小学生的文化水平,就不会对此话的正确性有任何的疑虑。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5-20 03:35:57
第二句话:
以完全竞争产品市场短期均衡时厂商有正利润存在为例(其它三种市场也同样适用),厂商利润最大化时的利润率一定小于利润率最大化时的利润率,完全竞争市场的最大利润率在AC曲线最低点时的产量上;但同时,厂商利润最大化时的产量一定大于利润率最大化时的产量。由于利润最大化时的产量Q2和平均成本AC2均大于利润率最大化的产量Q1和平均成本AC1,所以,利润最大化时的成本总支出TC2一定大于利润率最大化时的成本总支出TC1。


对第二句话,我们都相信,只要了解微观经济学的,就不会有人对此话的正确性有任何置疑的。至此,显然,在逻辑上,第一、二句话不会有问题的,要有,也只能在第三句话上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5-20 03:41:49
发帖标记,坐等思想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5-20 03:50:38
第三句话:
根据第一、二句话推导第三句话:第二句话告诉我们厂商在不同的产出水平上有利润率的高低不同,那我们就有利用第一句话的可能,即用高利润率赚取比低利润率多的利润。但要实现高利润率比低利润率多的利润,一个判断可比性的前提条件就是支出的成本要相同,如果支出的成本不同,说赚取的利润多或少就不一定有意义(至此,第三句话所说的上述内容应不存在逻辑问题)。现在,如果我们能够有办法做到把厂商利润最大化时支出的总成本TC2按利润率最大化的要求重新组织生产,那么,就满足了支出成本相同的要求,如此,我们也就可以理直气壮地说,以利润率最大化为目标的厂商可以赚取比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厂商更多的利润。那么,我们有办法做到吗?当然有,这就是完全竞争市场要素的完全流动假设允许任意一个厂商任意的成本支出都可以按利润率最大化的要求或目标来组织生产。显然,只有能“任意”,厂商才能赚取比最大化利润还要大的利润(如果我们有分歧,那一定就在第三句话下半部分的内容上)。


就第三句话来说,其逻辑上正确或不正确的关键显然取决于对“把厂商利润最大化时支出的总成本TC2按利润率最大化的要求重新组织生产”或“任意一个厂商任意的成本支出都可以按利润率最大化的要求或目标来组织生产”的理解。


首先,就厂商目标和产量的可选择性和可变性来说,尽管“生产技术固定(从而成本函数固定) (审稿人原话)或客观,但目标的选择却是可变的,既可以选择利润最大化,也可以选择利润率最大化,还可以如计划经济那样选择总产值最大化,这就是说,目标的选择是主观的、可变的,而不是必然地只能选择利润最大化目标。审稿人在此强调“固定”,虽没有明确说目标也是固定的,但其潜意识中的逻辑或批驳在下的潜在逻辑就是认为目标是唯一的,也是最优的,不能选择的。我们不知道自然有没有目标,以及自然是否会选择目标,但人是会选择目标的。如果厂商的目标可变、可选择,那么,自然地,实现目标的产量自然也是可选择、可变的。既可以按利润最大化目标选择和决定产量,也可以按利润率最大化目标选择和决定产量。既然目标可变,产量可变,投入的总成本当然也是可变的,随着目标和产量而变,“成本函数固定”丝毫不意味着投入的总成本必须在利润最大化的产量上,它只不过是指投入——产出这两者间的变化关系固定而已。如果投入的总成本被固定在利润最大化产量上,那它还是什么函数吗?看审稿人意见,其潜意识似乎在认为总成本的投入是固定的。


其次,对“重新组织生产”的理解又取决于对完全竞争市场含义的理解,特别是对生产要素具有完全流动性含义的理解。在我看来,在其一般含义的基础上,我们还可以进一步理解为:


第一,可以任意组织很多条生产同样产品的生产线或生产工厂,也就是我文中说的“生产单元”。如,我们既可以按利润最大化目标组织N个生产工厂或生产线,也可以按利润率最大化目标组织M个生产工厂或生产线。这是由目标的可选择性决定的。


第二,任何生产要素的所有者对任意数量的生产要素,都可以通过借贷、合作、参股、合伙等任何方式,投资于完全竞争市场进行产品生产。在完全竞争市场含义下,这些方式不存在任何效率上的差别。而且,任何单个的要素所有者投入的要素数量并没有任何的固定性(现实中有,但完全流动的要素在逻辑上不应该存在数量上的限制,如果有,这一假设条件就不满足),虽然单个生产工厂在目标确定后投入总量有限制,被固定,但你可以投资于别的新建的生产工厂。


显然,由于TC2大于TC1TC2的成本按利润率最大化目标组建一个生产工厂后有剩余,但厂商可以把剩余的资源合作投资于另一追求利润率最大化的生产工厂 ,从而当然一定可以赚取比最大化利润还要大的利润。

简单地数学证明:

利润率最大化时利润=(TR1-TC1)

利润最大化时的利润=(TR2-TC2)

根据上述思想或分析 TC1=TC2(指重新组织生产后,单就某一AC曲线来说,有利润时,TC1与TC2是不相等的)

因此 ,   (TR1-TC1)-(TR2-TC2) =TR1-TR2=PQ1-PQ2(同样的产品价格)

因Q1=TC1/AC1(AC1指利润率最高时的平均成本,或AC曲线最低点时平均成本)

      Q2=TC2/AC2 (AC2指利润最大化时的平均成本)    又AC1<AC2

所以, 有 PQ1-PQ2=P(TC1/AC1 -  TC2/AC2 )   =P(TC2/AC1 -  TC2/AC2 )=P*TC2(1/AC1 -1/AC2)>0

即同样的成本支出,按利润率最大化组织生产,比按利润最大化组织生产,赚取的利润要多.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5-20 04:14:36
三句话说完.
理解我的话的关键是,可以通过参股、债务、合作等一切方式,按利润率最大化要求组织生产。
特别强调:
第一、在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产权与交易费用无关,即这些方式的不同不影响资源配置效率。
第二、在上述生产方式下,一个厂商可以拥有一个或数个企业,也可以拥有小于1或大于1的非整数个数的企业。当然,这是从持股比例来说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