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金融体系是促进金融业功能发挥的关键因素。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金融支持密不可分,加快转变金融发展方式需要不断改进和优化金融体系结构,有效地动员社会资源,向代表着经济发展的行业、产业集聚,提高全社会资源的配置效率。 同时,
国际经验也表明,当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由快速扩张向平稳增长转变之后,经济体自身吸纳和消化
风险的能力将下降,也需要通过金融体系的平台作用,对经济运行中的风险进行适当的定价、分配、分散和转移,从而降低全社会的交易成本。从这个意义来说,更好地满足实体经济的发展需要,必须构筑一个结构合理、功能完善、安全高效的金融体系。
近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我国金融业改革不断深化,体系结构逐步健全,
银行、证券、
保险呈现出快速发展的势头。综合实力明显增强,抗风险的能力大幅度提高,各金融子系统之间的协同效应充分发挥。但随着金融体系的市场化改革,我国金融业经受住了
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为促进
宏观经济稳定健康发展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也应该看到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客观需求相比,与金融业有机结合、协调发展的内在要求上,当前我国的金融体系发育程度还不够完善。
一,从金融市场的体系看,直接融资的比例总体上还偏低。应该说这几年直接融资的比例上升是比较快的,但总体来看仍然偏低,使金融风险高度集中于
银行体系。这样既不利于银行的有效管理,也不利于平衡资产负债水平。直接融资的规模相比
股票市场、公司
债券市场的规模偏小,难以有效满足投资者不同的风险偏好和进行有效地投资组合的需要。
从金融机构体系看,金融机构和金融服务主要还是围绕大企业、大城市开展,对于广泛中小企业、科技型企业和农村经济、欠发达地区的金融机构和金融服务,供给相对比较薄弱。刚才刘主席也讲了,这几年有很大的改进,但相对来说还是比较薄弱的。金融资源的配置结构性矛盾依然存在。
总的来看,为适应今后一个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必须按照“十二五”规划提出的组织多元、服务高效、监管审慎、风险可控的金融体系发展目标,加快金融体系的市场化改革。积极推进市场组织、产品和服务创新,逐步建立更加开放、包容的金融体系。健全金融子市场之间的联动发展机制,不断发挥金融市场的功能,更好地促进经济转型和结构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