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学习笔记1.0
1329 1
2011-05-22
这是我偶尔看到的经典,觉得非常有现实意义,在我们身边处处就有处世圆滑,八面来风者,俗称“老滑头”或曰“老油条”,滑的像泥鳅,他总是常有理,谁也抓不住他的把柄,因为凡是他总在推卸责任,做事没有责任,或者以自我利益为核心,明哲保身!极大地讽刺有些人人性中最可悲的一面。

大名鼎鼎——差不多


在中国问谁最出名?


或许无人可及差不多先生!


随时随地就在您的身边。


常有理——差不多!


凡事别较真——水清则无鱼;


遇事别完美——含含糊糊。


为何假货泛滥?


此君是质检员——差不多就签字;


为何贪官多多?


此君纪委书记——别拽到我就行!


就这样处处差不多,


呼风唤雨撒豆成兵!


环国内内外困扰危机四伏,


外资依附度高达72%


自主创新能力严重不足,


就是差不多就贴牌可以!


最可怕此君的繁衍能力极强,


多少中华少年浮躁不安,


学习差不多就行——说得过去就可以!


职场亦是如此!


泱泱中华五千年大国竟然“钱学森遗憾”


高校林立大师为零


皆是官家差不多而至!


冯延红(二马论道)感言这是一种可怕的处世态度,虽然很社会,但是其负面影响太大,国家的复兴可此君,民族兴旺靠此君举旗?还是奉劝青少年学子——用心做事!真诚做人!唯有此才是自己在未来的职场生涯中最大化体现自己的价值,整个中华大地需要“认真”药方医治!

你知道中国最有名的人是谁?提起此人,人人皆晓,处处闻名。他姓差,名不多,是各省各县各村人氏。你一定见过他,一定听过别人谈起他。差不多先生的名字天天挂在大家的口头,因为他是中国全国人的代表。

  差不多先生的相貌和你和我都差不多。他有一双眼睛,但看的不很清楚;有两只耳朵,但听的不很分明;有鼻子和嘴,但他对于气味和口味都不很讲究。他的脑子也不小,但他的记性却不很精明,他的思想也不很细密。

  他常常说:“凡事只要差不多,就好了。何必太精明呢?”

  他小的时候,他妈叫他去买红糖,他买了白糖回来。他妈骂他,他摇摇头说:“红糖白糖不是差不多吗?”

  他在学堂的时候,先生问他:“直隶省的西边是哪一省?”他说是陕西。先生说,“错了。是山西,不是陕西。”他说:“陕西同山西,不是差不多吗?”

  后来他在一个钱铺里做伙计;他也会写,也会算,只是总不会精细。十字常常写成千字,千字常常写成十字。掌柜的生气了,常常骂他。他只是笑嘻嘻地赔小心道:“千字比十字只多一小撇,不是差不多吗?”

  有一天,他为了一件要紧的事,要搭火车到上海去。他从从容容地走到火车站,迟了两分钟,火车已开走了。他白瞪着眼,望着远远的火车上的煤烟,摇摇头道:“只好明天再走了,今天走同明天走,也还差不多。可是火车公司未免太认真了。八点三十分开,同八点三十二分开,不是差不多吗?”他一面说,一面慢慢地走回家,心里总不明白为什么火车不肯等他两分钟。

  有一天,他忽然得了急病,赶快叫家人去请东街的汪医生。那家人急急忙忙地跑去,一时寻不着东街的汪大夫,却把西街牛医王大夫请来了。差不多先生病在床上,知道寻错了人;但病急了,身上痛苦,心里焦急,等不得了,心里想道:“好在王大夫同汪大夫也差不多,让他试试看罢。”于是这位牛医王大夫走近床前,用医牛的法子给差不多先生治病。不上一点钟,差不多先生就一命呜呼了。差不多先生差不多要死的时候,一口气断断续续地说道:“活人同死人也差……差……差不多,……凡事只要……差……差……不多……就……好了,……何……何……必……太……太认真呢?“他说完了这句话,方才绝气了。

  他死后,大家都称赞差不多先生样样事情看得破,想得通;大家都说他一生不肯认真,不肯算帐,不肯计较,真是一位有德行的人。于是大家给他取个死后的法号,叫他做圆通大师。

  他的名誉越传越远,越久越大。无数无数的人都学他的榜样。于是人人都成了一个差不多先生。——然而中国从此就成为一个懒人国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1-5-22 05:22:34
自己先顶一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