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粗粗地看了看萨缪尔森的经济学,所以没什么印象,最近拿起曼昆的宏观经济学细读,发现了一些不知怎么理解的小死角,也没弄懂查明,直接引发的极为可能是错误的联想,各位大神权当笑话看,指点指点
一切的联想都是源自投资=储蓄
1.由形式的不同,市场上可分为ZF和私人两类,所有的资金可以看成一张大饼,在我国无疑是ZF拿了大头,那么私人的储蓄总量也就少了,投资相应也少了,但是为什么报道上经常说投资过热呢?我想是否是存在概念上的通用,所谓的投资过热所指的是ZF主导的ZF购买过多,ZF的购买在很大程度上支撑着我国畸形的经济现状,拉动着我国GDP的高速增长,而这些有赖于庞大的税收去完成,故我国的税收负担也是事出有因,成为了一个无法根治无法改变的顽疾。
2.近期大家纷纷对个税免征额提高至3000表示太低,建议提到5000以上,但专家学者皆不为所动,众人即谓之,读书者为肉食者谋。我想这不仅仅涉及到读书人的品格,也牵扯到一个zf比较敏感的话题——破除垄断,税收的减少必然会增加储蓄的总量,私人的投资也随之增加,但高利润的行业大多被国企垄断,又是马克思那句话,(话说马克思讲过很多话,但个人觉得这句最彪悍)一旦有适当的利润,资本家就会大胆起来。有百分之五十的利润,它就铤而走险;为了百分之一百的利润,它就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律;有百分之三百的利润,它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绞死的危险。所以私人的投资资金涌向了一切有泡沫的地方,物价进一步随之上涨,人民生活艰苦,税收放低,又一次循环。
综上所述,归结到了一个大家比较认可的观点,藏富于民不能通过简单的税收完成,而是应该辅之以放宽行业管制,疏导私人投资资金。
其实我一直不大明白曼昆书里的那句话,通过金融市场,资金的流入(储蓄)等于资金的流出(投资)。这是不是基于市场出清之类的考虑,假设了金融机构不会保留一部分资金?
回头一看,发现写得结结巴巴,很多意思没表达出来,还需要多加改进。谢谢各位捧场(抱拳),书还有很多没看,经济学原理尚未全部弄明白,出现错误希望各位温柔的指出哈。轻拍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