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课时突然想到这个问题。
经济学原理是关于人类选择行为及其相应社会后果的一套定理。这些定理通常是在严格假定条件下推导和证明出来的,很多时候的假定不现实,无法检验。所以,这些定理通常不食人间烟火,距离现实很远,以致有人就认为这些定理不科学,也没有用处。但是这些纯粹性的定理是经济分析的基准或参照系(钱颖一,2002),是使用经济学方法分析问题时必须的。对于研究和应用,掌握经济学原理当然只是第一步,之后,一部分研究者对经济学定理进行推敲,看看会得到什么样新的结果。或者从定理本身出发放松各种定理的假定,让理论不断逼近现实,或者从现实情况出发考察各种定理的假定,力图构建更符合现实的模型。另一部分研究者则基于基本定理,用它们来分析各类现实问题,得到新的解释,这就是“经济学帝国主义”。最后这两部分人的工作是殊途同归,形成了一系列围绕基础原理的应用经济学分支,推进了经济学的发展。这两部分人是处于经济学学科的核心地带。
学生(本科、硕士、博士)在掌握了经济学原理之后,具备了“经济解释”(理解、分析和研究问题)的基本理念、概念和方法,无论是事非研究性工作,还是研究性工作,对相关问题的理解将不再是单纯凭直觉,凭经验,而是有理论参照系,并且能够自己判断,具有批判精神和批判能力。尤其是经济学学科的科学性相对较高,对学生的知识充实和思维培养优于其他社会科学。这就是读经济学学位的重要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