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原则上说,郎和左的观点是没有错的。但是,“官”太大本身就是政府过小的关键原因:前总理一上任,就可以把中央政府缩减一半;这种现象本身就说明了总理的权限过大了,而政府就随时有可能被压缩。
我国的中央政府确实是一个很小的政府:仅美国农业的公务员(据说有十几万),可能就比我国中央政府所有主管经济部门的公务人员还要多。但是,我国政府实际上是一种统治型政府,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服务型政府,其结果就是地方和基层政府是世界上最大的政府。其他国家一个镇、甚至一个县只有不多的一些政府官员,但我国是五套班子直接到乡镇。如此庞大的革命队伍,显然不是为了服务于经济、服务于社会,安排干部(内部人事斗争)、养闲人成了其主要目的。
政府有许多事要做,提供公共品服务是其中的核心内容。只有大政府,才有可能实现提供公共品服务的目标。同时,也只有大政府,才能做到政府内部的制约和相互监督。应该说,我国过去二十多年的政府改革,正是在一种极其错误的小政府思路指导下的改革,其结果是政府内部失去了相互监督和制约的力量,大“官”日益严重。
政府改革过程中,所谓精减政府官员,最后只是把提供公共品服务的政府官员,改为事业单位,向社会收取服务费用;而那些不提供社会服务的人,继续留在政府中,权力反而膨胀了。这个道理实际上很简单,因为大家都得活,不能为社会提供有价值的公共品的人,只能在上级领导身上下功夫,结果通常会得到重用;作为领导,也要照顾大家的饭碗,只好在这两类人中间进行平衡。总体来说,我国以精减政府为目标的改革,是极端错误的。
制度和历史都有路径依赖性,就目前的情况看,只是简单地说中国要大政府,实际上已经没有意义了,反而会形成更多的政府闲人,给全体劳动人民带来更大的负担。关键是如何能够解决社会对官的监督和限制。这本身是极其困难的,中国二千多年来都没有解决好,逼得毛泽东只好发动文化大革命,但最后同样于事无补,因为社会最后要监督和限制的实际上是他自己,而不是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