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大学生为何不愁就业》是6月3日《新闻午报》一则报道的标题,报道说,香港大学生不仅就业率高,90%以上的毕业生会在半年内找到工作,而且待遇也不错,平均月薪在10000港元左右;据预测,今年香港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率可能达100%,而他们的入职平均月薪将为9000至1.2万港元。 
   香港大学生为何就不愁就业?报道给出的答案是:“除整体经济向好因素外,香港大学适应市场的专业设置和就业指导也功不可没”——香港各大学均有向学生提供全面就业辅导的服务。 
   内地各大学并不缺少就业指导与服务,内地大学的课程设置虽然不尽科学合理,但与香港大学的差距尚不至于如两地大学生就业状况表现的那么明显。 
   问题在哪里呢?如果有可能,如下一个实验或许能给出答案:让一批香港的学生到内地找工作,再让一批内地的学生到香港找工作。这样一个实验可以验证如下问题:大学生质量与就业环境,到底哪一个才是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根本原因;更深入的问题是,为何香港的企业与机构求贤若渴,每年都为大学毕业生留出很多职位,而内地企业招聘大学生就像上菜市场拣烂菜叶一样呢? 
   就业环境总与市场环境不即不离,这里的“市场环境”不是指市场是否繁荣,而是指市场是否规范、是否有秩序。如果一个企业只需要靠行贿,就可拿到项目、卖出产品;只需要降低工资、延长绝对劳动时间,就能获得绝对利润;可以置市场规则于不顾,任意降低安全、卫生、福利、环保成本,侵犯他人知识产权,甚至可以造假售假,那么它又哪里需要那么多大学生呢? 
   尤应指出的一点是,在内地,并不是所有大学生都必须为就业发愁,有权力背景的家庭,其子女相对于其他阶层的子女,不仅更容易获得受教育的机会,而且更容易获得就业的机会,更容易拿到铁饭碗、金饭碗——“关系就业”是内地就业中的普遍现象,而“关系就业”的实质就是“权力就业”。这似乎说明不了什么问题,因为“权力就业”并没有影响到整个就业机会的增减。但“权力就业”折射出的却是制度环境的不完善,一个“权力”凸出的市场不可能对市场规则有什么尊重,而市场既然不需要规则也就不需要什么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