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会,是一个再正常不过的事情,我是可以继续往前的。我确实不会啊,这是事实啊,有什么见不得人么。以前会有一个责怪机制,那个看书的时候要打的怪,是责怪,是自己对自己的责怪,抗拒的是自己本身的力量。这个一直压在自己的头上,如影随行,喘不过气来,它时刻不放过自己。我不会就是不会啊,考不过又怎么样,学不会又怎么样,这会脑子拙笨、反应不过来又怎么样,不影响和失去任何东西啊。不需要按着自己确定的方式才能做到某件事,我也就不需要被自己的强迫所限死。不是我所认为的,只有某某样才是正确。
不是一遍就要会,一次就要全通,一碰到就要掌握,才是应该的,不是,没有这样的道理,不会才是正常的。不要拿曾经做到的来要求现在的自己,漫漫长路,自有自己的方式,能进入的方式都可以,能真实触碰到它就可以。自己提前必须想好了所有的路径,其实是套上自己只能在这道上走,这是对自己的抹杀。为什么可以只关注当下,因为落实行动的时候,我只是与手头上的、当下的具体问题发生直接联系,解决办法要发生作用在当下。我自己定的标准、目标,可能是毫无理由的。
我做好多事,是为了救自己,是为了克服某个事情,比如读书,看很多书,希望找到真理,然后有朝一日得到解救。其实还有另外一个结果,那就是,经由书或者其他媒介,一个机缘,进入了另一个世界。比如现在看税法,是记下知识点、掌握全部、通过考试,还是了解了税法的世界,做同样的事,却得到两个不同的结果。对人的生命来说,应该打开一个新世界,进入到那个世界,才足够美丽吧。意义不在于今天晚上必须完成题目,做完题不是我的目的本身。以前的人生,活成了类似为考试、做题而活,忘记了意义本身,而只求形式,这深深地烙在了思维和习惯里,潜意识里认为,做完题就会了。其实也许有另一种方式,没做完题,也会呢。从那个生命的桎梏中解脱出来,而这个桎梏正是自己加的。
没有什么是好什么是不好的价值判断,抑郁症这个阶段,最好没有这些东西,懵懵懂懂,只做自己在乎的。人艰不拆,说的也是这个道理吧,真的要一个成人打破、放弃自己过往的人生,从一个三岁智力开始生活,但他成人的经历又明明知道很多的价值判断,要不受左右地投入到生命本身中去,也许太难做到。有一个标准刻在了我的脑海里,左右我的人生,意识到并怀疑它,开始新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