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人 二区 外文文献专区
1681 42
2022-06-10
英文标题:
《Polarization under rising inequality and economic decline》
---
作者:
Alexander J. Stewart, Nolan McCarty and Joanna J. Bryson
---
最新提交年份:
2020
---
英文摘要:
  Social and political polarization is a significant source of conflict and poor governance in many societies. Thus, understanding its causes has become a priority of scholars across many disciplines. Here we demonstrate that shifts in socialization strategies analogous to political polarization and identity politics can arise as a locally-beneficial response to both rising wealth inequality and economic decline. Adopting a perspective of cultural evolution, we develop a framework to study the emergence of polarization under shifting economic environments. In many contexts, interacting with diverse out-groups confers benefits from innovation and exploration greater than those that arise from interacting exclusively with a homogeneous in-group. However, when the economic environment favors risk-aversion, a strategy of seeking low-risk interactions can be important to maintaining individual solvency. To capture this dynamic, we assume that in-group interactions have a lower expected outcome, but a more certain one. Thus in-group interactions are less risky than out-group interactions. Our model shows that under conditions of economic decline or increasing wealth inequality, some members of the population benefit from adopting a risk-averse, in-group favoring strategy. Moreover, we show that such in-group polarization can spread rapidly to the whole population and persist even when the conditions that produced it have reversed. Finally we offer empirical support for the role of income inequality as a driver of affective polariza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 mirroring findings on a panel of developed democracies. Our work provides a framework for studying how disparate forces interplay, via cultural evolution, to shape patterns of identity, and unifies what are often seen as conflicting explanations for political polarization: identity threat versus economic anxiety.
---
中文摘要:
社会和政治两极分化是许多社会冲突和治理不善的重要根源。因此,了解其原因已成为许多学科学者的首要任务。在这里,我们证明了类似于政治两极分化和身份政治的社会化策略的转变可以作为对财富不平等加剧和经济衰退的局部有利反应。采用文化进化的视角,我们开发了一个框架来研究在不断变化的经济环境下出现的两极分化。在许多情况下,与不同的外部群体互动会带来比仅与同质内部群体互动更大的创新和探索利益。然而,当经济环境有利于风险规避时,寻求低风险互动的策略对于维持个人偿付能力非常重要。为了捕捉这种动态,我们假设小组内互动的预期结果较低,但更确定。因此,小组内互动的风险低于小组外互动。我们的模型表明,在经济衰退或财富不平等加剧的情况下,一些人口成员从采取风险规避、群体内偏好策略中受益。此外,我们还表明,这种群体内极化可以迅速蔓延到整个人群,即使产生这种极化的条件发生逆转,这种极化也会持续下去。最后,我们为收入不平等作为美国情感两极分化驱动因素的作用提供了实证支持,反映了发达民主国家小组的研究结果。我们的工作为研究不同力量如何通过文化进化相互作用来塑造身份模式提供了一个框架,并统一了通常被视为政治两极分化相互冲突的解释:身份威胁与经济焦虑。
---
分类信息:

一级分类:Economics        经济学
二级分类:General Economics        一般经济学
分类描述:General methodological, applied, and empirical contributions to economics.
对经济学的一般方法、应用和经验贡献。
--
一级分类:Physics        物理学
二级分类:Physics and Society        物理学与社会
分类描述:Structure, dynamics and collective behavior of societies and groups (human or otherwise).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social networks and other complex networks. Physics and engineering of infrastructure and systems of broad societal impact (e.g., energy grids, transportation networks).
社会和团体(人类或其他)的结构、动态和集体行为。社会网络和其他复杂网络的定量分析。具有广泛社会影响的基础设施和系统(如能源网、运输网络)的物理和工程。
--
一级分类:Quantitative Biology        数量生物学
二级分类:Populations and Evolution        种群与进化
分类描述:Population dynamics, spatio-temporal and epidemiological models, dynamic speciation, co-evolution, biodiversity, foodwebs, aging; molecular evolution and phylogeny; directed evolution; origin of life
种群动力学;时空和流行病学模型;动态物种形成;协同进化;生物多样性;食物网;老龄化;分子进化和系统发育;定向进化;生命起源
--
一级分类:Quantitative Finance        数量金融学
二级分类:Economics        经济学
分类描述:q-fin.EC is an alias for econ.GN. Economics, including micro and macro economics,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theory of the firm, labor economics, and other economic topics outside finance
q-fin.ec是econ.gn的别名。经济学,包括微观和宏观经济学、国际经济学、企业理论、劳动经济学和其他金融以外的经济专题
--

---
PDF下载:
-->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22-6-10 08:30:29
不平等加剧和经济衰退下的两极分化Ander J.Stewart1*、Nolan McCarty2*、Joanna J.Bryson3*德克萨斯州休斯顿大学生物系、新泽西州普林斯顿大学伍德罗·威尔逊学院、德国柏林赫蒂学院美国数字治理中心*astewar6@central.uh.edu, nmccarty@princeton.edu, jjb@alum.mit.eduSocial政治两极分化是许多社会冲突和治理不善的重要根源。因此,了解其原因已成为许多学科学者的首要任务。在这里,我们证明了类似于政治两极分化和身份政治的社会化策略的转变可以作为当地对贫富不平等加剧和经济衰退的有利反应。采用文化进化的观点,我们开发了一个框架来研究两极分化的经济环境的出现。在许多情况下,与不同群体的互动比仅与同质群体的互动更能带来创新和探索带来的好处。然而,当经济环境有利于风险规避时,寻求低风险互动的策略对于维持个人偿付能力非常重要。为了捕捉这种动态,我们假设小组互动的预期结果较低,但更确定。因此,小组内互动的风险低于小组外互动。我们的模型表明,在经济衰退或财富不平等加剧的情况下,一些人口成员从采取风险规避、群体偏好策略中获益。此外,我们还表明,这种群体内的两极分化可以迅速蔓延到整个人群,即使产生这种分化的条件发生逆转,这种分化也会持续下去。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22-6-10 08:30:32
最后,我们从经验上支持收入不平等作为美国有效极化驱动因素的作用,反映了发达民主国家小组的研究结果。我们的工作提供了一个框架,用于研究不同的力量如何通过文化进化相互作用,形成身份模式,以及通常被视为政治极化的冲突解释:身份威胁与经济焦虑。简介“民粹主义”运动在美国、英国、巴西、匈牙利、波兰、印度和菲律宾等不同国家的兴起,使得学者、记者和其他观察人士都在努力了解他们的支持来源。讨论往往被简化为一场赛马,将重点放在社会身份上的争论,如种族、族裔和民族主义敌对行动,与民粹主义运动支持者和政党的经济焦虑对立起来。这两种主张的拥护者都能找到对其论点的支持。种族焦虑的支持者提供了横截面和实验证据,表明支持美国和英国的民粹主义立场与种族焦虑之间存在联系(Schaffner等人,2016;Luttig等人,2017;Sideset等人,2017;Inglehart和Norris,2016;Tesler,2016),而经济焦虑的倡导者可以指出中产阶级选民的经济和社会福祉的长期负面趋势(Arnorsson和Zoega,2016;Kolko,2016),以及其与两极分化情绪的已知相关性(Mitrea et al.,2020)。我们建议,这些论点应该被视为互补的,而不是相互竞争的。不平等和经济衰退可能导致经济福祉和社会地位的下降,也可能导致社会行为的变化,从而引发集团内部的冲突。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22-6-10 08:30:35
此前,新闻观察家已经注意到经济和种族焦虑之间的互补性(Atkins,2017;Levitz,2017;Robinson,2017;Judis,2016),而大量研究已经描述了立法和有效极化与不平等之间的经验关系(McCarty et al.,2016;Gidron et al.,2018)。然而,描述两极分化可能因经济困难而产生的机制的正式模型尚未开发出来。在这里,我们通过开发一个正式的模型来解决这一差距,该模型用于在不断变化的经济环境下群体内外互动的动态。采用文化进化的框架,我们假设一个人的经济成功既取决于她与他人的互动,也取决于潜在的经济状态。此外,我们假设成功人士的行为可能会被他人模仿和表达。在这种背景下,我们研究了一种社会获得的行为策略的结果,该策略编码了每个人在各种经济变化情况下,在大量人群中,是与自我“相似”(群体内互动)还是“不同”(群体外互动)的人进行互动的选择。在我们的模型中,与依赖小组外互动的策略相比,依赖小组内互动的风险较小,但成功的风险较低。一系列实证结果显示了多样性对成功决策的一般益处(Ruef,2002;Woolley et al.,2010;Martinez and Aldrich,2011)——直觉上,可以假设与更多元化的外部团队成员的互动可以汇集更多适用于更广泛情况的知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22-6-10 08:30:39
这种互动成功后,会产生更好的解决方案和更大的效益。然而,我们也假设,与更熟悉的群体内互动相比,由于个体之间的协调能力更强,群体外互动的失败风险也会增加(Carruthers和Smith,1996)。我们表明,在广泛的条件下,当人口面临经济衰退时,风险降低和利益最大化之间的权衡减少了群体外互动。我们表明,这种群体极化是有传染性的,在其他经济强劲的情况下,面临经济危机的亚人口会使整个人口陷入亚最优极化状态。类似地,我们表明,即使在最初产生风险厌恶和极化的条件发生逆转之后,极化的人口仍然可以被困在这种状态。最后,我们检验了美国的不平等与有效的政党极化之间的经验关系,这是一项衡量外部党派相互厌恶的调查,被认为与政党制度的社会群体分裂有关(Iyengar et al.,2012;Iyengar and Westwood,2015;Mason,2015,2018)。利用美国全国选举研究(ANES)和国会合作选举研究(CCES)最近三次总统选举周期的数据,我们表明,不平等和有效极化在美国各州之间存在关联,这与发达民主国家中不平等和有效极化存在关联的类似结果一致。这一证据为我们的理论框架提供了进一步的支持。综上所述,我们的工作为两极分化的出现提供了理论和实证支持,以应对经济困难。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22-6-10 08:30:42
我们的框架还提出了一种解释,即一旦极化建立,扭转极化的明显困难(McCarty et al.,2016)。out-groupinteractionin-groupinteraction1-ppin-group interactionqi1-qibi0 out-group interactionsuccess failureqo1-qoboabc成功失败图1:社交互动多样性的简单模型。a) 从焦点个体(黑轮廓)的角度来看,一个群体被分为“相似”自我(在群体中,这里是蓝色)和“不同”自我(在群体外,这里是红色)的玩家。每个玩家都有一个策略,在任何给定的交互中,他们可以选择概率为p(蓝色箭头)的入组成员或概率为1的出组成员- p(红色箭头)。b) 如果焦点参与者参与群体内互动,则成功的概率QI产生的收益Bi>0。否则,交互失败的概率为1-钱德不会产生任何好处。c)类似地,如果重点参与者参与小组外互动,则其成功概率为Qo,产生的好处大于0。相反,交互失败的概率为1- qoand不会产生任何益处。最后,我们假设小组外互动与更高的回报Bo>BIAN和更高的风险qo<qi相关。请注意,在我们的模型中,群体是任意的,所有群体成员在与群体内外成员互动时都面临相同的风险和回报。结果为了研究面临不平等加剧或经济衰退的人口中的两极分化,我们采用了文化进化的方法(Kashima,2008;Boyd和Richerson,1985;Cavalli-Sforza,1981)。这种方法基于这样一种想法,即大量人口中的每个成员都采用一种策略,该策略决定了他们与群体内成员和群体外成员互动的倾向。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