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制度经济学
3771 2
2006-09-28
按照产权经济学的理论,产权的明晰性就是为了建立所有权、激励与经济行为的内在联系。我的问题是,在我们国家的事业单位的财务部门,他们管理着单位的资金,但他们对这部分资金的产权却是模糊和残缺的,如何能让他们有激励去管理好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6-10-9 18:23:00

其实,他们也可以被认为是“产权的经营者”,他们掌握资金的目的是为了支付单位经常性开支和其他开支,他们的工资也应该由两部分组成:1.基本工资,是指他们做为单位的职工,应得的劳动报酬;2.业绩工资,是指他们作为经营者,其工作给“产权所有人”带来“利润”,而所得的报酬。

愚见,误笑!!

哈哈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10-9 18:50:00

产权并不单纯是建立所有权。产权表现的是人与人的行为关系。

就事业单位的财务部门而言,其往往不持有决定单位资金使用途径的权力。单位资金包含许多方面的支付,不同方向的支付有不同的主管领导负责,只有见到主管领导的签字,其才能支付资金(所谓财务一支笔的概念)。财务部门主要是记录资金来龙去脉。根据财务制度判断凭证的有效性,资金使用用途是否合乎规定,保存资金使用凭证。每年,本单位或上级审计部门会对其财务纪录进行审核。主管领导的签字、审核制度、其他相关的财务制度等都是对其持有资金持有、管理、支付等权限(产权)实施的激励制约。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