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9320 44
2011-06-02
按照马克思的再生产理论,产品按用途分为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其中生产资料又分为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产品价值分为转移价值(d+c)和新创造价值(v+m)。
按照西方经济学的理论,产品按照“有待加工与“不再加工”的原则分为中间产品和最终产品。只有流动资产有待进一步加工被列为中间产品。厂房、机器等固定资产产品不再加工被列为最终产品,消费资料不再加工被列为最终产品。与此相应,产品价值分为中间消耗(c)和增加值(d+v+m)。
生产资料与消费资料的划分与中间产品与最终产品的划分区别在于固定资产。如果把固定资产列为中间产品,两种划分就完全一致。现在来研究这个问题。
西方经济学中划分中间产品与最终产品的目的是解决产值的重复计算问题。在不考虑固定资产的前提下,按产品流动法计算产值,只计算最终产品的产值(c+v+m)=9000;按所得流动法计算产值,只计算各部门增加值(v+m)之和=9000。这一点是没有异议的。如表7——1:
表7——1

合计

c

12000

6000

18000

v+m

6000

3000

9000

c+v+m

18000

9000

27000


但在考虑固定资产的前提下,异议就出现了。在按产品流动法计算产值时,除了计算消费资料的价值(d+c+v+m)=9000外,是否还要计算固定资产的价值600?在按所得流动法计算产值时,除了计算各部门增加值(v+m)=9000外,是否还要计算各部门折旧d=600?如表7——2。西方经济学以及由此建立起来的SNA核算体系认为要计算,我认为不能计算。如果计算就存在重复计算问题。在表7——2中看起来很明显。我认为,d和c按数学语言说是“同类项”,同属于中间消耗项目。如果把d看成是与(v+m)同一类性质的项目,那就大错特错了。在投入产出表中把d与(v+m)看成是同一类性质的项目,列在第Ⅲ象限;SNA核算体系把d与(v+m)合并为国内生产总值(d+v+m)。这个问题应该引起统计部门的重视。

表7——2

合计

固定资产
流动资产
d

600

600

c

400

11600

5400

17400

v+m

200

5800

3000

9000

d+c+v+m

600

17400

9000

27000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1-6-2 18:07:46
胡扯啊,中间产品是一种增量,之所以在GDP核算中被扣除,是为了避免重复计算。
固定资产貌似是一种存量,两者岂能同日而语乎?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6-3 10:34:32
2# 来者可追

不要啰嗦存量、增量那些玩意了,你直接说厂房、设备,按西经划分是中间产品,还是最终产品?按马经划分,是生产资料还是消费资料?然后比较。。。。。。。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6-3 11:46:05
厂房、设备等固定资产应该是中间产品。中间产品与最终产品应该按照消费资料与生产资料划分。只有消费资料才是人类追求的最终产品,而固定资产属于生产资料,是生产需要的,不是生活需要的,理应该是中间产品。西方经济学的划分是错误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6-3 13:46:30
我认为劳动者的消费品,资本家的固定资产,以及国家的公共设施——三者同样是最终产品!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6-3 17:38:41
生产总值Y中剔除了中间产品,但这个中间产品与楼主所说的不同,它仅指原材料、半成品一类的东西,不包括固定资本之类的终端资本品。既然这些资本品没有剔除,那么很显然它们被计入到了Y中。

有一个著名的公式:Y = C + I + G + NX

西经关注的产出Y本就包括消费、投资、ZF采购及净出口。

说白了,它并不只着眼于消费品。

如果楼主只想关注消费品,那么不如买中国统计年鉴或者上国家统计局网站查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