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方法的革命马克思主义哲学自我革命,革的是教条主义的命。因此,马克思主义哲学革命首先是在研究方法上的革命。长期以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和著述,囿于对经典作家的注释和阐述,经典作家没有讲过的哲学问题不能讲,也不必研究。经典作家的言论被奉为绝对真理,只能照着讲,稍有不同,就视为异端,离经叛道。社会生活中“唯上为是”,结果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权仅仅归属于少数领导者。这种教条主义窒息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生命力。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哲学家们以实践论为武器,解放思想,冲破了教条主义的禁锢,马克思主义哲学重新恢复了生机,取得可喜的成果,这必须首先肯定。但仔细观察我国今日的哲学界,“唯书、唯上、不唯实”的教条主义学风仍普遍存在着。有的学者看似十分思想解放,但实质上只是摘取马克思早期著作《1844年哲学经济手稿》的某些论断来建构自己的哲学体系。有的学者不迷信马列老祖宗,却迷信现代西方资产阶级哲学,跟着他们转向,贩运西方时髦的、有的甚至在西方已过时的陈腐观念。有的主张“回到马克思”。自然也有学者仍然囿于传统的观念和体系,继续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只能讲马列经典作家讲过的概念、范畴,无须建立不同于苏联哲学教科书的新形态、新体系。今天哲学界的许多争论带有某种经院哲学的色彩,主要是在争论谁对马克思哲学的理解符合马克思的原意,而不是在争论谁的哲学观念更符合时代的精神、实践的需要和人民的要求。有些哲学家不顾当代世界和中国的严峻现实,从善良的主观愿望出发,大倡类哲学、和谐哲学。
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特征。我们要坚持的是马克思主义的辩证的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精神,而不是具体的结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自我革命决不能从本本出发和从主观愿望出发,决不能唯书、唯上,而必须从实际出发,以实践为标准。
(七)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对象的革命
长期以来,马克思主义哲学把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最一般规律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改革开放以来,学者们提出了诸多不同的研究对象,主要有:(1)思维与存在的关系;(2)人与世界的关系;(3)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4)人的实践活动;(5)人等等。这些见解,都有一定的真理性,但似乎都不夠准确、全面,尚可商榷。
从西方哲学史看,马克思以前的哲学着重研究的是:世界是什么(本体论),怎么认识(认识论),旨在解释世界,以求得真理。马克思以前的哲学家并不是不要求改造世界,而只是认为,世界应是什么和如何改造的问题不是哲学研究的问题。在这方面,黑格尔尤为典型。他说:“认识理念就是哲学的目的和任务” 。又说:“哲学的任务在于理解存在的东西”,“关于教导世界应该怎样”的事,不是哲学研究的。“密纳发的猫头鹰要等黄昏到来,才会起飞。” 对此,马克思说:“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马克思的这一名言实质上已道出了新唯物主义哲学研究的对象。
任何科学,都以客观规律为其研究对象。笔者认为,作为科学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不仅应研究世界是什么(本体论),怎么认识(认识论),以求得真理;更重要的要研究世界应是什么(价值论),怎么改造(改造论或实践论),以求得自由(自由论)。基于这一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对象应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最一般规律。这里的改造世界不仅指改造客观世界,而且包括改造主观世界,改造人本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