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力,为“王加才博论”博客组成员之一。曾从事多年的地质教育和实地工作,愿为象我等的弱势群体等进行社会呼吁。
我一向对能为弱势群体表达心声的任何人心怀敬意,可王老师最近发布"助学贷款是套在穷人脖子上的枷锁"一帖中,从六个方面指出了现行大学资助体系的不完善之处,并将助学贷款形容为"永远是套在穷人身上的枷锁,不是迫不得已千万不要去碰助学贷款这只老虎"。的确,资助体系是存在很多不完善的地方,但王老师所指出的六个方面能不能指出这种不完善的要害呢?我们不妨一一来看: 一、助学贷款额度不合理.是的,现在助学贷款额度最高是每年6000,您从有些学校有些专业学费高达一万以上,认为限额太低.笔者查了一下国内物价水平居前的北京、上海二个城市, 2006年新调整的学费标准中,北大多数专业学费是每年5000,某些学院为5300,只有医学院才达到6000每年;复旦的预收标准为5000-6500元之间, 也就在6000上下.而在其他城市,学费的标准集中于4000上下,因此,贷款额度大体上是合理的,而且这个额度是2004年制定的,相信有关部门也会根据学费标准向上浮动的.至于您说的学费高达一万三千元或一万五千元,这应该是独立学院或者艺术、软件等专业收费,但回过头我想问的是:他们选择到这些地方上学时,是不是也应该考虑一下自己的经济承受能力呢?助学贷款也是由银行提供的,他们也是需要考虑风险的.
二、助学贷款申请过程与学校缴费衔接不合理.其实这也不是什么大问题,贷款办理程序是在入学以后,但目前很多地方实行一次申请,多次放贷,也就是说,假如学生家里很穷,准备四年全都贷款,也就是在第一年办理手续,以后就无需申请,也就不存在与学校缴费衔接不上的问题,至于您说的"不交费就不给注册,你没有注册,学校就可以不承认你是他们的学生,可以随时终止你的学业" ,我想还没有哪个学校在学生等待银行发放贷款过程中,不让学生参加校内的考试,随时终止学生学业把.至于学生参加校外较为昂贵的其他考试,与助学贷款何干.
三、 助学贷款利息高得惊人.我不知道您说这话时,对情况有没有调查过,以我所在省份为例,贷款的利率为6.39%.以您所说的女生为例,在校贷款12000,分四年还清,一个月还款额为285左右,如果分六年还,月还款额会低很多.而且银行在其期间还会接受一次展期申请,即使一个月收入700,也不至于被逼的"连买卫生巾的钱都没有了,仅管自己一直是省吃俭用的"把.月房租占收入比例43%,为什么不问问她的消费是否出了问题呢?
四、助学贷款何时开始收利息是问题.我认为贷款由以前的财政和个人各担一半利息,变为在校期间免息,毕业后付全部利息是一种更为人性化的操作,既有利减少贷款学生在校期间负担,也有利于激励学生早日还款.学生毕业后继续攻读学位的,是可以申请展期继续享受免息待遇,政策是这么规定而且我们也是这样操作的,至于您所说的学生,要么是他个人没有办理相关手续,要么是银行没有把政策贯彻到位,无论属于哪种原因都不能成为您指责政策本身的理由把.对于毕业后创业的学生,完全应该支付利息,因为政府已经给予创业大学生一系列的优惠.当然,如果再能给予免息那是鼓励创业另一项优惠而已.
五、 与助学相关的助学制度并不完善.高校的助学体系是有奖、贷、勤、减等,国家助学奖学金虽然金额较高,一般每年有5000上下,但是每个学校能争取到的名额是很少的,就我所在学校而言,算上省里奖学金每年也就100个名额左右,相比于3000名贫困生来说,作用有限,正是因为此原因,助学贷款才应该发挥更大的功效,而不是您说的"套在穷人脖子上的枷锁".国家级奖学助学金评定过程我还没参与,不加评论,黑幕或多或少会存在,所以对获得者"多是乡镇领导的亲戚熟人"保留意见.
六、助学贷款是穷学生的精神枷锁.从字里行间可以看出,您是把贫困当做是一种羞于见人的耻辱,是见不得光的,贫困大学生应该通过盲目的高消费来弥补经济上的差距,高校应该将获得贷款学生的名单作为机密文件予以封存,以填平您所说的两极分化,消除您所指出的歧视.不知道这是不是您所期望的行为?
"总之,只有穷人的孩子,才去申请这令人生厌的助学贷款,富人的孩子从来不和这东西打交道。"令人生厌的助学贷款本来就是让穷人的孩子去申请,如果富人的孩子也能很随便地申请到,那是工作不力所至.助学贷款是穷人孩子能够顺利完成高等教育,穷人的孩子自己申请,毕业后自己偿还贷款,是一种独立,成熟的表现,请您高抬贵手,不要给他们强加更多的枷锁.
最后,期望你再深入写写关于助学贷款的其它方面.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4-4 17:52:31编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