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曼昆的经济学原理里面有个简单的剖析: 通胀率与失业率成正比。 现在的用工荒, 也有可能是“被失业” -- 如果工作的收益不如机会成本的时候, 农民工也会选择用脚投票。
至于结构问题, 不排除, 但是结构问题不是一天两天出现的, 但是用工荒却有明显的突发性。
至于讨论大学生的知识结构, 那更是过细了, 教学与实践如果没有差异, 那科学与工程就没有多少差别了, 大学生即使没有一点知识, 也是一个非常不错的劳动力, 主要社会能支付起合理的价格, 他们不会选择不工作, 所以企业挑大学生的刺,从不同的角度看,不排除以下可能:
1. 不少企业根本不需要真正的“大学生”, 他们要民工价的“大学生”, 此时大学生本身就是只是一个文凭而已。
2. 企业招了大学生,实际上却做技工用, 自然大学生还缺乏技工的技能。这时候本身是很正常的,毕竟企业大都还是需要螺丝钉, 但是这个却成了企业挑刺的理由, 有些无厘头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