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1343 0
2011-06-15
方正证券对商贸行业长期前景的看好来源于如下简单的逻辑:刘易斯拐点出现后职工薪酬将持续快速上涨,继而推动零售企业进行商品攀升,提高坪效及人均产出,并减少费用率水平(折旧、水电、人工),故而提升零售企业的垄断地租水平。方正证券认为零售企业盈利能力的提高又给贸易行业的增长带来了空间。  方正证券认为在发展经济学中,“刘易斯拐点”是由阿瑟*刘易斯在讨论二元经济结构转化中提出的,其内涵是:二元经济结构转化是一个劳动力在维持生计部门(以传统农业为代表)和现代部门(以工业和服务业为代表)再配置的过程,而此过程的连续推进必然导致农业劳动力从“无限供给”转为“有限过剩”,而劳动力工资也必然会从“相对稳定”变为“显著提升”,上述农业劳动力供求关系和工资水平的转变即为“刘易斯拐点”。
  方正证券认为刘易斯拐点将对刺激内需产生明显的积极影响:伴随着劳动者真实工资的持续提高,考虑到劳动者的群体数量和消费函数,则其工资和收入增长无疑会为国内需求启动、发展动力转化提供有力支持。随着农民工工资的稳步提高,带动居民收入普遍增加,更加刺激了消费的增长。
  方正证券以日本(1960年左右)、韩国(1971年左右)为例,它们分别于上世纪60-70年代经过刘易斯拐点,在此后的十几年拐点期中,它们的经济均表现出了这样的特点:一方面是工资水平和可支配收入的快速上升,另一方面是批发零售业以高于GDP的增速增长。方正证券提示从日本和韩国的情况看,拐点期中也有可能出现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即高通胀和高工资螺旋式上升的情况。但从数据来看,工资增速一般要高于CPI增速,也就是说工资的高速增长使得人们能够容忍较高的通货膨胀,因此通货膨胀并不会妨碍居民进行消费。
  百货与宏观经济关系最为密切。从方正证券了解到的情况来看,日本百货行业随着经济高速增长、收入大幅提高而迅速发展起来。在刘易斯拐点出现后的20 世纪60 年代,百货企业继续高速增长,直至90年代的经济衰退。
  近几年,在全国各地,尤其是东部沿海地区,出现了严重的“民工荒”问题。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09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显示,2009年东部地区外出农民工人数下降8.9%。特别是珠三角地区,外出农民工人数同比下降了22.5%。而各地区的招工难问题也日益凸显。
  根据国家统计局农调队调查结果,2009年第3季度,我国东部、中部、西部的农民工收入分别为1455元、1398元和1382元,从2003到2009年的工资平均增速为11.4%、16.0%和16.2%,增长十分明显。而城市的熟练劳动力和一般居民在这一时期的工资涨速不超过13%。所以在过去几年中,相对城市的熟练劳动力来说,农民工收人水平的差距在动态的意义上已经开始下降。另一方面,在2007年之后,中国的CPI和CPI食品的裂口持续加大,CPI食品的增速要明显高于CPI,这或许也意味着在宏观层面内中国走过刘易斯拐点的时间可能在2007年前后。这主要是由于随着农民工工资的快速增长,农产品的价格的涨幅就会系统地快于生产资料价格的涨幅。这一裂口是为了补偿越来越昂贵的农民工工资。
  (方正证券研究所)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