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刘易斯拐点根本就不存在,那么何谈是否达到了刘易斯拐点或者是在后刘易斯拐点时期如何采取怎样的策略这类问题?
事实上,80年代以来,尽管农村居民收入可能在绝对数和增长速度上都无法和城市居民收入相比,但是农村收入始终在增长的确是事实,而且1978-2007之间平均每年7%左右的增长率似乎也很难认为可以近似地看做0从而被抽象掉(可比价格,手边没有现成统计资料,根据网络搜索)。因此在我看来,中国改革以来的农村收入数据数据并没有为刘易斯拐点的存在提供经验支持。此外,在理论上,对刘易斯拐点是否存在这一问题甚至刘易斯经济发展理论的有效性也存在争论:一些学者承认刘易斯经济增长理论的有效性,承认刘易斯拐点的存在;一部分学者认同刘易斯理论的重要价值,但是认为刘易斯拐点可能并不存在;也有学者干脆认为刘易斯理论对于理解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并无特殊价值,当然也不会承认拐点的存在。
总之,我的感觉是,无论从实证或者理论研究方面,对待刘易斯拐点这个提法都应该谨慎,它只是诸多可能性当中的一种,我们需要更加深入地研究。而以刘易斯拐点已经或者尚未到来的(个人)判断作为制定政策的基础,则更是缺乏充分依据和冒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