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hgxyzp 发表于 2011-7-26 21:45 
我说的那些话是针对你116楼的图而言的。
我已经逐渐失去耐心了。
简单的瞬时框架你不接受!
好,我自己给你演算,告诉你在会计期间不是瞬时、采用精确计算的情况下,照样有类似的“P/P1切换系统”!
现在,你又说我解释的只是长期,你想看短期!
好,我就一次性把话说死,我就让你看一看短期的、会计期间不是瞬时的、采用精确计算的环境下,“P/P1切换系统”到底是什么形态!
这一切都只是无聊的细节问题!
你相不相信我照样可以变出116楼的那幅画?
我看你怎么解释。
-------------------------------------------------------------
首先,是例行介绍:
我们用
均衡会计利息强度 r 来衡量收益率!
令w1 = W1 * e ^ (- r * t1)
令w2 = W2 * e ^ (- r * t2)
其中W1,W2为要素会计价格,0 <= t1,t2 < T,T为会计期间总长度!t1,t2表示要素成本在具体的什么时间发生!它们是有规律的,一般是固定值!
w1,w2显然表示折现到期初的要素价格。
因此,w1*
K+w2*L表示折现到
期初的成本值!其中K用蓝色显示,表示其值固定不变!
令P1*Q = P2*e^( r * (T - t3) )*Q
其中P2为商品真实会计价格,t3 < T,表示商品售卖的具体时间,假设它为常数,确定之后就固定不变!当然,Q为售卖的商品数。
故,P1*Q表示售卖收益的
期末值!
现在,我们定义P为:
P=P1*e^( - r * T )
这是P1折现到
期初的值。
我们定义STC = w1*
K + w2*L,SAC = STC / Q,SMC = dSTC / dQ = dTVC / dQ
其中STC表示折现到
期初的总成本。
照样可以证得:SACmin处有SAC = SMC
例行介绍结束
-------------------------------------------------------------
开始正文:
短期内,我们定义一种利润率强度——
外界厂商1元钱自负盈亏会计利润率强度R1
我现在就给出R1的计算方法:
P2 * [ 1 * e^( - r * t2 ) ] / SMC = 1 * e^( R1 * ( t3 - t2 ) )
将现有的(P2,SMC,r)组合代入上式,可解得R1的值!该方程就是R1的定义式。
我给出解释:
外界股东在t2时刻投入1元钱用于聘用员工扩大生产,那么,按均衡会计利润率强度 r 计算,他等于在期初投入了 1 * e^( - r * t2 ) 元钱。
SMC也是期初性质的值。
[ 1 * e^( - r * t2 ) ] / SMC 表示 t2 时刻投入的1元钱,能让厂商多生产多少单位的商品!
而P2 * [ 1 * e^( - r * t2 ) ] / SMC 表示多生产的商品在 t3 时刻对应的总价值为多少!(t3时刻商品售卖的实际会计价格就是P2)
令其等于1 * e^( R1 * ( t3 - t2 ) ),这个R1的含义很明显,它是用于衡量t2时刻投入的1元钱到t3时刻为止增值所对应的会计利润率强度的!
以上就是对外界厂商1元钱自负盈亏会计利润率强度R1及其计算方程的解释!
(1)当 R1 > r 时,外界纷纷涌入该行业,要求入股,并增加产量!
(2)当 R1 < r 时,外界入股厂商纷纷逃出该行业!
(3)
均衡时,必有 R1 = r > 0
还记得上面的R1的计算方程么?
P2 * [ 1 * e^( - r * t2 ) ] / SMC = 1 * e^( R1 * ( t3 - t2 ) )
在均衡时,R1 = r
且按照定义, P = P2 * e^( - r * t3 ),故 P2 = P * e^( r * t3 )
将方程式中的R1换成r,P2换成P * e^( r * t3 ),最终可以推导得到——
P = SMC
很简单的推导,你自己代一下,很快就会推得此结论!
这就是均衡时的另一个等价的条件!
P = SMC(Q*)
短期内,在给定价格P2,进而等价于给定P2的衍生价格P、P1的情况下,只要调节Q,找到适当的值Q*使得P = SMC(Q*)成立就可以达到最优了!
由于 P = P2 * e^( - r * t3 ) = P1 * e^( - r * T )
故P=SMC(Q*)时必有:
P = P2 * e^( - r * t3 ) = P1 * e^( - r * T ) = SMC(Q*)
由于 r > 0 ,故均衡时必有:
P = SMC(Q*)
P1 > SMC(Q*)
P2 > SMC(Q*)
其中Q*为均衡时的最优产量!
还要我画图么?
图形为:
正文结束!
-------------------------------------------------------------
我不知道你还想怎样?
这不就是116楼的图片么?而且还更复杂!
但本质仍没有变!
我都说过了,你只是在细枝末节上纠缠,那些细节无助于推翻我的论述。
现在我按你的复杂计算、短期、会计期不为瞬时等要求,重新演算了一遍。
还是得到了类似于116楼的图片。
还是存在类似的“P/P1切换系统”。
你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