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微观经济学
2011-7-25 03:42:20
120# meishanjia1900

1、前面我已经说了,微观理论中没有利润率平均化的概念,只是古典的和我的有;
2、微观分析法中从来也不用会计利润或会计利润率,你引入了上述概念,你考虑过微观理论为什么不用吗?你否定了微观不用的理由了吗?没有!既然没有,你用或引入的理由是什么呢?
3、你仅对收益、价格进行折现,那你应该同时对成本进行折现,特别是变动成本进行折现,你折了吗?没有!既然没有,你做成本——收益对比分析,分析什么呢?按你的考虑,你连时间点都不在同一时点上,你那有A、B、C的图又正确在哪儿呢?你怎么和正统一致了?也许,我真的被你的PP1系统绕糊涂了!因为,这不是我熟悉的微观上有的啊!只要你让变动成本也折现,你那图的结论还成立吗?
4、我前帖提了一大堆置疑,你怎么不回答呢?是在考虑后回复还是不值得回复?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7-25 13:17:23
hhgxyzp 发表于 2011-7-25 03:42
120# meishanjia1900

1、前面我已经说了,微观理论中没有利润率平均化的概念,只是古典的和我的有;
2、微观分析法中从来也不用会计利润或会计利润率,你引入了上述概念,你考虑过微观理论为什么不用吗?你否定了微观不用的理由了吗?没有!既然没有,你用或引入的理由是什么呢?
3、你仅对收益、价格进行折现,那你应该同时对成本进行折现,特别是变动成本进行折现,你折了吗?没有!既然没有,你做成本——收益对比分析,分析什么呢?按你的考虑,你连时间点都不在同一时点上,你那有A、B、C的图又正确在哪儿呢?你怎么和正统一致了?也许,我真的被你的PP1系统绕糊涂了!因为,这不是我熟悉的微观上有的啊!只要你让变动成本也折现,你那图的结论还成立吗?
4、我前帖提了一大堆置疑,你怎么不回答呢?是在考虑后回复还是不值得回复?
-------------------------------------

我99楼的帖你应该仔细看。

我有时真的很苦恼,你提的问题我真的觉得很简单,以前都有答案,以至于我认为你根本没有看过我的帖!

你的问题是——
你仅对收益、价格进行折现,那你应该同时对成本进行折现,特别是变动成本进行折现,你折了吗?没有!既然没有,你做成本——收益对比分析,分析什么呢?
这个问题我早就解决过,你现在提问说明你没有仔细看我的帖。

我99楼的帖做过一个大段的引用,我将关键句挑出来给你看:
meishanjia1900 发表于 2011-7-15 16:44

期初,我们投入w1*L + w2*K这么多的成本,期末,我们得到P1*Q这么多的收益。

但是,期初期末涉及时间概念,时间是有价值的,该价值如何衡量?用“社会平均会计利润率”或“正常会计利润率” r 来衡量,当然,r > 0

于是,将期末的P1贴现到期初,若将其记为P,则有:

P = P1 / (1 + r)
将P1这个期末值折现到期初,这是情理之中的事!

但你却让我把成本这个期初值也折现,你认为这现实么?——大错特错,不是么?

-------------------------------------

再看你的提问:
微观分析法中从来也不用会计利润或会计利润率,你引入了上述概念,你考虑过微观理论为什么不用吗?你否定了微观不用的理由了吗?没有!既然没有,你用或引入的理由是什么呢?
我问你:

你如何理解“利润率为0值”这件事?

你如何理解?

你给我解释一下为什么现实中利润率为正!

你不是也认为这里的利润率指的只是经济利润率么?——你为什么选择在利润率之前加上经济二字?——不就是为了区别于会计利润率么?

微观经济学没有讲会计利润率的事!教材里是没说!

怎么了?难道你认为“P/P1切换系统”不正确?

你不是也在有意的区别“会计”与“经济”两个词么?——这不就是“P/P1切换系统”么?

为什么我将它阐述清楚之后你反而要攻击呢?

难道你认为“会计”与“经济”是一回事?

“P/P1切换系统”并非与你讨论时才产生的,我一直以来都依靠它来解释“利润率为0值”这件事!

否则你如何理解《微观经济学》?

只有这样的理解才是正确的!我虽然不是一个好老师,但至少是一个好学生!


还有一点:“P系统”与“P1系统”是等价的,《微观》说明了“P系统”,不就等于说明了“P1系统”么?《微观》说明了“经济”,不就等于说明了“会计”么?

我就直言不讳的告诉你我的想法吧:

《微观》说的是“经济”,你的《三句话》说的是“会计”,你自己还没有意识到,以为《微观》说的也是“会计”,于是就说《微观》错了。我认为这是没有道理的。你没有用“P/P1切换系统”去切换就直接把《微观》的“经济”结果当作“会计”结果,从而指责《微观》,这是你的疏忽。

你的LACmin:P1>LMC不就是《微观》的P=LAC=LMC么?两者根本就是一回事!你如果早点用“P/P1切换系统”去协调两者,就不会闹革命了。

“P/P1切换系统”是每一个读者所必备的工具,我相信大家都是聪明人,这绝不是我的专利,这应该是一个共识。你如果抛弃了“P/P1切换系统”,那你如何理解《微观》,尤其是“利润率为0值”这个论断?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7-25 16:55:11
关于“P/P1切换系统”我的认识如下:

(1)“P/P1切换系统”没有错误。你别说成本为什么不折现,为什么只折现P1,成本是期初的,P1是期末的,当然只能折现后者。

(2)“P/P1切换系统”是任何人都必备的工具,脱离它,任何人都无法理解《微观》。任何一个认真看过《微观》的人,都必然会得到自己的“P/P1切换系统”

(3)有“P/P1切换系统”存在,你就闹不起来革命,因为:

帖图22.bmp

两图统一!

左图是你的《三句话》观点,是会计的观点。

右图是《微观》的观点,是经济的观点。

两者由“P/P1切换系统”统一,根本没有矛盾!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7-25 21:51:01
回meishanjia1900上面两帖。
首先,我想说的是,你大可不必呈恼火状,我不可能记得和理解你的每一句话,我如此,你也如此,这是很正常的行为或现象,你说不是吗?我前帖不是说了吗,我花一个下半夜的时间重看我们之间所有的帖,可我说这样的话,你记得吗?特别是,我在前帖中说,特别是变动成本,也是要折现的,你看到了吗?你如看到,那你为什么不解释我的疑问呢?却来指责我?你说成本都是在一开始发生的,我真的不知道你在玩真的还是在玩假的,以你的水平,你不会不知道只有固定成本开支肯定是在期初发生的,如果你在期末生产,难道没有变动成本在期末发生?

其次,关于你的PP1系统,及其与我的观点是会计的还是经济的,我不想再你和多争了,因为你连我前面提出的一系列的疑问都没有给予任何的回答,这就失去了继续争论的基础。

再次。闹不闹革命,就我们之间的争论来说,我与你争论的仅仅是针对既定行为对象条件下的讨论,而我的另一帖关于行为对象选择或资源用途选择的帖子,就足以保证我的观点成立,而就你对此帖回应的内容来看,可以说还一点都不相干。如果我也依照你的个性,还不知要说多少指责类的或不高兴的话。总之,闹不闹革命,绝不是你的那些说法就够了的,何况,我对你的那些置疑,你有办法解决吗?
不多说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7-26 00:01:36
124# hhgxyzp

你的《三句话》观点很好,会计上是成立的!

我没有意见。

但你说《微观》错,我就不赞同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7-26 00:33:12
hhgxyzp 发表于 2011-7-25 21:51
你说成本都是在一开始发生的,我真的不知道你在玩真的还是在玩假的,以你的水平,你不知道只有固定成本开支肯定是在其实肯定发生的,如果你在期末生产,难道没有变动成本在期末发生?
以我的水平我还真的不知道!我不想装得很高水平!如果我漏了重要的事情欢迎指正。

在我的印象中,现有的会计方法应该是这样的:

---------------------------

会计规则是——

(1)无论是分摊到该期的固定资产成本,还是现期中任意时刻发生的变动成本,统统直接简单累加,当作该会计期间的总成本

(2)会计期间内任意时间产生的商品售卖收益,统统直接简单累加,当作该会计期间的总收益

以此会计规则算得的利润率,被定义为该会计期间的会计利润率

---------------------------

这个规则应该比较贴近于实际。

该规则没有明确提及“期初”与“期末”,但请注意“该会计期间的会计利润率”这种说法!

它的言下之意很明显:简单累加的总成本属于期初,简单累加的总收益属于期末

我想现有会计方法的精神应该就是这样的吧?

难道我真的错了?

如果我对会计精神的领会出了什么问题,我只能说你多包含,欢迎批评。我在学校的会计成绩实际上也就勉强及格,现在也忘得差不多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7-26 01:35:54
126# meishanjia1900

会计准则怎么处理的我也不知道。
但在逻辑上我认为我说的没错。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7-26 01:43:10
127# hhgxyzp

我相信我对记账方法的理解。

在定义会计利润率时,应该没有直接区分期初与期末。

但从计算过程可以明确感觉到会计上将累加成本划归期初,将累加收益划归期末。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7-26 02:55:13
128# meishanjia1900

会计上的方法主要是出于方便操作或者可操作性考虑的!与我们讨论内容比较近的应该是投资学、技术经济学课程中的内容!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7-26 04:15:13
meishanjia1900 发表于 2011-7-26 00:01
124# hhgxyzp

你的《三句话》观点很好,会计上是成立的!

我没有意见。

但你说《微观》错,我就不赞同了。
那你是不是说会计与微观矛盾呢?这话没听人说过呀!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7-26 04:15:50
14页开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7-26 13:01:51
129# hhgxyzp

如此简单的问题,你也纠结:

你怪我不够经济,不够投资,不够技术!很好,你看我如何在技术水平给你解释!

--------------------------------------

我们假如设定生产与销售都在一瞬间完成,你应该不会介意吧?

我们的投入是w1*K+w2*L,得到P1*Q的收益。

瞬时均衡会计利润率为r

则我们令P = P1 / (1+r)

你认为我没有办法解释这个P的含义么?你认为折现非要和时间挂钩么?

你认为假设瞬时完成和令P = P1 / (1+r)矛盾么?

P1 = P*(1+r)

很显然,P的含义是——P1水平下,若处于均衡,则瞬时生产单个商品需要投入多少成本才合适!

就算我们假定生产与销售在一瞬间完成,我们仍然可以顺利的解释P = P1 / (1+r)的含义!

既然P*Q表示应该有的成本,w1*K+w2*L表示实际成本,那么,至少大家都是成本!

将它们放在一起比较,应该没有问题吧?

比如:

P*Q > w1*K+w2*L

P*Q < w1*K+w2*L

P*Q = w1*K+w2*L

这不就都出来了么?

这不就是我说的东西么?

你说要将w1*K+w2*L除以(1+r),那请你说明——在瞬时生产框架下,这样的做法有什么意义?

在瞬时生产框架下,P1除以(1+r)仍可解释为单个商品应该有的成本!

但在瞬时框架下,你将w1*K+w2*L除以(1+r)或者将w2*L单独除以(1+r),这个应该怎么解释?你没办法解释!你为什么要这么做?

在瞬时生产框架下,P*Q表示应该有的成本,你的(w1*K+w2*L) / (1+r)或w1*K + [w2*L/(1+r)]如何解释?你能把它和P*Q放在一起比较么?P*Q理应和实际成本w1*K+w2*L进行比较,而不是你的(w1*K+w2*L) / (1+r)或w1*K + [w2*L/(1+r)]

我可以直接告诉你,你这样做——没有意义!

要么,将收益P1*Q除以(1+r),并与w1*K+w2*L比较!

要么,将w1*K+w2*L乘以(1+r),并与P1*Q比较!

我从来不曾认为将w1*K+w2*L除以(1+r)或w2*L除以(1+r)有意义!——特别是在瞬时框架下!

--------------------------------------

我的解释够投资,够技术吧?瞬时生产都搞出来了!

你说吧,在瞬时生产框架下,你的将成本除以(1+r)有什么意义?

我就直接给出我的结论吧:在瞬时生产框架下,你的说法不能成立,而我的说法可以成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7-26 13:33:01
hhgxyzp 发表于 2011-7-26 04:15
meishanjia1900 发表于 2011-7-26 00:01
124# hhgxyzp

你的《三句话》观点很好,会计上是成立的!

我没有意见。

但你说《微观》错,我就不赞同了。
那你是不是说会计与微观矛盾呢?这话没听人说过呀!
《微观》说的是“经济”,你直接用你的“会计”结果去抨击它不合适。

你忘了“P/P1切换系统”,它是“经济”与“会计”两个世界的翻译!

你帮了一个外国人,他对你说“Thank you”,结果你不懂英文,还反过来骂人家不懂礼貌,没说“谢谢”。

你不能怪外国人,他说了,你没听懂。

你真正缺少的是一个好翻译。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7-26 15:11:40
meishanjia1900 发表于 2011-7-26 13:01
129# hhgxyzp

如此简单的问题,你也纠结:

你怪我不够经济,不够投资,不够技术!很好,你看我如何在技术水平给你解释!

--------------------------------------

我们假如设定生产与销售都在一瞬间完成,你应该不会介意吧?

我们的投入是w1*K+w2*L,得到P1*Q的收益。

瞬时均衡会计利润率为r

则我们令P = P1 / (1+r)

你认为我没有办法解释这个P的含义么?你认为折现非要和时间挂钩么?

你认为假设瞬时完成和令P = P1 / (1+r)矛盾么?

P1 = P*(1+r)

很显然,P的含义是——P1水平下,若处于均衡,则瞬时生产单个商品需要投入多少成本才合适!

就算我们假定生产与销售在一瞬间完成,我们仍然可以顺利的解释P = P1 / (1+r)的含义!

既然P*Q表示应该有的成本,w1*K+w2*L表示实际成本,那么,至少大家都是成本!

将它们放在一起比较,应该没有问题吧?

比如:

P*Q > w1*K+w2*L

P*Q < w1*K+w2*L

P*Q = w1*K+w2*L

这不就都出来了么?

这不就是我说的东西么?

你说要将w1*K+w2*L除以(1+r),那请你说明——在瞬时生产框架下,这样的做法有什么意义?

在瞬时生产框架下,P1除以(1+r)仍可解释为单个商品应该有的成本!

但在瞬时框架下,你将w1*K+w2*L除以(1+r)或者将w2*L单独除以(1+r),这个应该怎么解释?你没办法解释!你为什么要这么做?

在瞬时生产框架下,P*Q表示应该有的成本,你的(w1*K+w2*L) / (1+r)或w1*K + [w2*L/(1+r)]如何解释?你能把它和P*Q放在一起比较么?P*Q理应和实际成本w1*K+w2*L进行比较,而不是你的(w1*K+w2*L) / (1+r)或w1*K + [w2*L/(1+r)]

我可以直接告诉你,你这样做——没有意义!

要么,将收益P1*Q除以(1+r),并与w1*K+w2*L比较!

要么,将w1*K+w2*L乘以(1+r),并与P1*Q比较!

我从来不曾认为将w1*K+w2*L除以(1+r)或w2*L除以(1+r)有意义!——特别是在瞬时框架下!

--------------------------------------

我的解释够投资,够技术吧?瞬时生产都搞出来了!

你说吧,在瞬时生产框架下,你的将成本除以(1+r)有什么意义?
按理说,你玩折现应该比我熟悉啊!
如果要对变动成本折现,你前面那图中的MC曲线就要向右移动,其结果是什么你懂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7-26 15:15:03
meishanjia1900 发表于 2011-7-26 13:33
hhgxyzp 发表于 2011-7-26 04:15
meishanjia1900 发表于 2011-7-26 00:01
124# hhgxyzp

你的《三句话》观点很好,会计上是成立的!

我没有意见。

但你说《微观》错,我就不赞同了。
那你是不是说会计与微观矛盾呢?这话没听人说过呀!
《微观》说的是“经济”,你直接用你的“会计”结果去抨击它不合适。

你忘了“P/P1切换系统”,它是“经济”与“会计”两个世界的翻译!

你帮了一个外国人,他对你说“Thank you”,结果你不懂英文,还反过来骂人家不懂礼貌,没说“谢谢”。

你不能怪外国人,他说了,你没听懂。

你真正缺少的是一个好翻译。
你的关于P/P1切换系统,我们并没有取得共识,有众多问题你还未解释,就是前面我的提的那些,你就对我的观点下经济与会计关系的结论,我觉得为时尚早了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7-26 15:16:39
再说,我前面也说了,我有另一系统在做保证,而你还没有任何涉及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7-26 15:17:03
134# hhgxyzp

在瞬时生产框架下,你先解释一下你的w1*K+[w2*L/(1+r)]为什么可以直接和P1*Q/(1+r)进行比较!

你给我解释一下为什么它们可以拿来比较!

你如果可以解释通,你再来批评我好么?

我的观点还就是和你不一样,我认为只能拿w1*K+w2*L与P1*Q/(1+r)比较!

你先解释一下,为什么在瞬时生产框架下你是对的,我是错的!

我上一个帖已经很明确的告诉你,在瞬时生产框架下,你错了,我还作了详细解释!

你现在告诉我,为什么你还要说你是对的,我是错的!

给个解释。

-------------------------------------------------

别怪我说你:

(1)如果会计期间是一个明确的时间段,或许你拿w1*K+[w2*L/(1+r)]和P1*Q/(1+r)进行比较还有点意义

(2)但是,当我们把会计期间压缩为一个点、一个瞬时,你拿w1*K+[w2*L/(1+r)]和P1*Q/(1+r)比较就一点意义都没有了!

瞬时生产框架下你就是错。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7-26 15:35:11
meishanjia1900 发表于 2011-7-26 15:17
134# hhgxyzp

在瞬时生产框架下,你先解释一下你的w1*K+[w2*L/(1+r)]为什么可以直接和P1*Q/(1+r)进行比较!

你给我解释一下为什么它们可以拿来比较!

你如果可以解释通,你再来批评我好么?

我的观点还就是不一样,我认为只能拿w1*K+w2*L与P1*Q/(1+r)比较!

你先解释一下,为什么在瞬时生产框架下你是对的,我是错的!

我上一个帖已经很明确的告诉你,你错了,我还作了详细解释!

你现在告诉我,为什么你还要说你是对的,我是错的!
我不知道你是如何理解你的瞬时生产的?
因为你对收益和价格做了贴现,在我理解,很自然的,那未来发生的成本自然也应该贴现,不是吗?不然,时间点不同,又怎么比较呢?除非,你的成本投入都是在期初发生的,你那样比较当然可以,一般的投资学课程里也确实如你做的这样比较,但这样做的前提就是投资是在期初一次性发生的,而收益确是在未来才发生的。现在你搞得如此精细,按经济学原理,变动成本只在生产时才发生,并不在期初发生,那你为什么不折现呢?另外,投资学对收益贴现,实际上,这收益精确地说,应该是净收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7-26 16:28:12
hhgxyzp 发表于 2011-7-26 15:35
我不知道你是如何理解你的瞬时生产的?
因为你对收益和价格做了贴现,在我理解,很自然的,那未来发生的成本自然也应该贴现,不是吗?不然,时间点不同,又怎么比较呢?除非,你的成本投入都是在期初发生的,你那样比较当然可以,一般的投资学课程里也确实如你做的这样比较,但这样做的前提就是投资是在期初一次性发生的,而收益确是在未来才发生的。现在你搞得如此精细,按经济学原理,变动成本只在生产时才发生,并不在期初发生,那你为什么不折现呢?另外,投资学对收益贴现,实际上,这收益精确地说,应该是净收益!
这可真是细节问题了!

解决方法有两个:

(1)目前的会计规则等同于瞬时框架。

因为虽然会计期间是一个整的时间段,而不是一个瞬时,但总收益与总成本的计算都是通过简单累加!

所以当前会计规则与瞬时框架没有本质区别!

假设大家都按它操作,假设大家都不再追求会计期间之内的更精确的资金计算,那么,这个社会的行为便会和我预言的一样!

(2)如果你要求更加精确,不想接受瞬时框架!那没有关系,可以如下操作:

无论你在会计期间的什么时间发生成本,均贴现到期初!

你要精确我就给你精确到死。

我们用均衡会计利息强度 r  来衡量收益率!

令w1 = W1 * e ^ (- r * t1)

令w2 = W2 * e ^ (- r * t2)

其中W1,W2为要素会计价格,0 <= t1,t2 < T,T为会计期间总长度!t1,t2表示要素成本在具体的什么时间发生!它们是有规律的,一般是固定值!

w1,w2显然表示折现到期初的要素价格。

因此,w1*K+w2+L表示折现到期初的成本值!

令P1*Q = P2*e^( r * t3 )*Q1 + P2*e^( r * t4 )*Q2 + ...... + P2*e^( r * tn )*Qn-2

其中P2为商品真实会计价格,t3,t4,...,tn < T,表示商品售卖的具体时间,假设它们都为常数,确定之后就固定不变!以后都在确定时间点售卖,只是在一个会计期间里会在多个固定的时间点售卖商品。当然,Q1,Q2,...,Qn-2表示每次售卖的商品数。

故,P1*Q表示所有收益的期末值!

现在,我们定义P为:

P=P1*e^( - r * T )

这是P1折现到期初的值。

你猜想该厂商会怎样比较他的利益?

如果P*Q > w1*K + w2*L,则应该投入生产,因为该生产的实际会计利息强度R大于均衡会计利息强度r

如果P*Q < w1*K + w2*L,则不应投入生产,因为该生产的实际会计利息强度R小于均衡会计利息强度r

在P*Q = w1*K + w2*L时,厂商生产达到均衡,此时,R = r > 0

均衡式为:

P = (w1 * K + w2 * L) / Q

我们将(w1 * K + w2 * L) / Q定义为LAC,现在你不能怪我没折现成本吧!我已经做到了!

于是,均衡时必有:

P = LAC,且此时必处于LACmin处!

现在要证明在LACmin处有:LAC = LMC

证明如下:

我们定义LTC = w1*K + w2*L,那么,LMC为:

LMC = dLTC / dQ

又由于LACmin处有:

dLAC / dQ = d(LTC / Q) / dQ = (1/Q)*(dLTC / dQ - LTC / Q) = 0

故此时必有——LMC = LAC

得证!

于是,均衡时有:

P = LAC = LMC

即:

P1 * e^( - r * T ) = LAC = LMC

由于r > 0,故均衡时,在LACmin处,必有P1 > LAC = LMC

如图:

帖图19.bmp

左图表示“P系统”:P=LAC=LMC

右图表示“P1系统”:P1 > LAC = LMC

我在精确计算的情况下仍然得到了以上两幅图!

你如何解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7-26 16:36:34
以上(2)的计算错误,我日后再想想吧,收回关于红字的部分!

现在已经改过,见楼下的帖!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7-26 16:44:52
关于上帖中(2)的更改如下:

---------------------------------------------

(2)如果你要求更加精确,不想接受瞬时框架!那没有关系,可以如下操作:

无论你在会计期间的什么时间发生成本,均贴现到期初!

你要精确我就给你精确到死。

我们用均衡会计利息强度 r  来衡量收益率!

令w1 = W1 * e ^ (- r * t1)

令w2 = W2 * e ^ (- r * t2)

其中W1,W2为要素会计价格,0 <= t1,t2 < T,T为会计期间总长度!t1,t2表示要素成本在具体的什么时间发生!它们是有规律的,一般是固定值!

w1,w2显然表示折现到期初的要素价格。

因此,w1*K+w2+L表示折现到期初的成本值!

令P1*Q = P2*e^( r * (T - t3) )*Q

其中P2为商品真实会计价格,t3 < T,表示商品售卖的具体时间,假设它为常数,确定之后就固定不变!当然,Q为售卖的商品数。

故,P1*Q表示售卖收益的期末值!

现在,我们定义P为:

P=P1*e^( - r * T )

这是P1折现到期初的值。

你猜想该厂商会怎样比较他的利益?

如果P*Q > w1*K + w2*L,则应该投入生产,因为该生产的实际会计利息强度R大于均衡会计利息强度r

如果P*Q < w1*K + w2*L,则不应投入生产,因为该生产的实际会计利息强度R小于均衡会计利息强度r

在P*Q = w1*K + w2*L时,厂商生产达到均衡,此时,R = r > 0

均衡式为:

P*Q = w1*K + w2*L

即,

P = (w1 * K + w2 * L) / Q

我们将(w1 * K + w2 * L) / Q定义为LAC,现在你不能怪我没折现成本吧!我已经做到了!

于是,均衡时必有:

P = LAC,且此时必处于LACmin处!

现在要证明在LACmin处有:LAC = LMC

证明如下:

我们定义LTC = w1*K + w2*L,那么,LMC为:

LMC = dLTC / dQ

又由于LACmin处有:

dLAC / dQ = d(LTC / Q) / dQ = (1/Q)*(dLTC / dQ - LTC / Q) = 0

故此时必有——LMC = LAC

得证!

于是,均衡时有:

P = LAC = LMC

即:

P1 * e^( - r * T ) = LAC = LMC



P2 * e^( - r * t3 ) = LAC = LMC

由于r > 0,故均衡时,在LACmin处,必有P1 > LAC = LMC,P2 > LAC = LMC

如图:

帖图24.bmp

左图表示“P系统”:P=LAC=LMC

中间图表示“P1系统”:P1 > LAC = LMC

右图表示“P2体统”:P2 > LAC = LMC

以上三图等价!

此时若说你的《三句话》指的是纯会计结果可能偏激了,针对会计期不为瞬时的情况,我认为你的《三句话》指的是“人为计算到期初的成本LAC与人为计算到期末的收益P1”的比较,而不是不同时点实际会计成本与会计收益的直接比较。

即你的《三句话》指的是中间的图!

我在精确计算的情况下仍然得到了以上两幅甚至是三幅图!

你如何解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7-26 16:54:55
瞬时框架可以说得通的道理,按你的精确的、具有投资技术的框架照样说得通!

只不过技术细节更加繁琐而已!

楼上同样得到了等价的图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7-26 21:45:42
我说的那些话是针对你116楼的图而言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7-27 00:30:36
hhgxyzp 发表于 2011-7-26 21:45
我说的那些话是针对你116楼的图而言的。
我已经逐渐失去耐心了。

简单的瞬时框架你不接受!

好,我自己给你演算,告诉你在会计期间不是瞬时、采用精确计算的情况下,照样有类似的“P/P1切换系统”!

现在,你又说我解释的只是长期,你想看短期!

好,我就一次性把话说死,我就让你看一看短期的、会计期间不是瞬时的、采用精确计算的环境下,“P/P1切换系统”到底是什么形态!

这一切都只是无聊的细节问题!

你相不相信我照样可以变出116楼的那幅画?

我看你怎么解释。

-------------------------------------------------------------

首先,是例行介绍:

我们用均衡会计利息强度 r  来衡量收益率!

令w1 = W1 * e ^ (- r * t1)

令w2 = W2 * e ^ (- r * t2)

其中W1,W2为要素会计价格,0 <= t1,t2 < T,T为会计期间总长度!t1,t2表示要素成本在具体的什么时间发生!它们是有规律的,一般是固定值!

w1,w2显然表示折现到期初的要素价格。

因此,w1*K+w2*L表示折现到期初的成本值!其中K用蓝色显示,表示其值固定不变!

令P1*Q = P2*e^( r * (T - t3) )*Q

其中P2为商品真实会计价格,t3 < T,表示商品售卖的具体时间,假设它为常数,确定之后就固定不变!当然,Q为售卖的商品数。

故,P1*Q表示售卖收益的期末值!

现在,我们定义P为:

P=P1*e^( - r * T )

这是P1折现到期初的值。

我们定义STC = w1*K + w2*L,SAC = STC / Q,SMC = dSTC / dQ = dTVC / dQ

其中STC表示折现到期初的总成本。

照样可以证得:SACmin处有SAC = SMC

例行介绍结束

-------------------------------------------------------------

开始正文:

短期内,我们定义一种利润率强度——外界厂商1元钱自负盈亏会计利润率强度R1

我现在就给出R1的计算方法:

P2 * [ 1 * e^( - r * t2 ) ] / SMC = 1 * e^( R1 * ( t3 - t2 ) )

将现有的(P2,SMC,r)组合代入上式,可解得R1的值!该方程就是R1的定义式。

我给出解释:

外界股东在t2时刻投入1元钱用于聘用员工扩大生产,那么,按均衡会计利润率强度 r 计算,他等于在期初投入了 1 * e^( - r * t2 ) 元钱。

SMC也是期初性质的值。

[ 1 * e^( - r * t2 ) ] / SMC 表示 t2 时刻投入的1元钱,能让厂商多生产多少单位的商品!

而P2 * [ 1 * e^( - r * t2 ) ] / SMC 表示多生产的商品在 t3 时刻对应的总价值为多少!(t3时刻商品售卖的实际会计价格就是P2)

令其等于1 * e^( R1 * ( t3 - t2 ) ),这个R1的含义很明显,它是用于衡量t2时刻投入的1元钱到t3时刻为止增值所对应的会计利润率强度的!

以上就是对外界厂商1元钱自负盈亏会计利润率强度R1及其计算方程的解释!

(1)当 R1 > r 时,外界纷纷涌入该行业,要求入股,并增加产量!

(2)当 R1 < r 时,外界入股厂商纷纷逃出该行业!

(3)均衡时,必有 R1 = r > 0

还记得上面的R1的计算方程么?

P2 * [ 1 * e^( - r * t2 ) ] / SMC = 1 * e^( R1 * ( t3 - t2 ) )

在均衡时,R1 = r

且按照定义, P = P2 * e^( - r * t3 ),故 P2 = P * e^( r * t3 )

将方程式中的R1换成r,P2换成P * e^( r * t3 ),最终可以推导得到——

P = SMC

很简单的推导,你自己代一下,很快就会推得此结论!

这就是均衡时的另一个等价的条件!

P = SMC(Q*)

短期内,在给定价格P2,进而等价于给定P2的衍生价格P、P1的情况下,只要调节Q,找到适当的值Q*使得P = SMC(Q*)成立就可以达到最优了!

由于 P = P2 * e^( - r * t3 ) = P1 * e^( - r * T )

故P=SMC(Q*)时必有:

P = P2 * e^( - r * t3 ) = P1 * e^( - r * T ) = SMC(Q*)

由于 r > 0 ,故均衡时必有:

P = SMC(Q*)

P1 > SMC(Q*)

P2 > SMC(Q*)

其中Q*为均衡时的最优产量!

还要我画图么?

图形为:

帖图25.bmp

正文结束!

-------------------------------------------------------------

我不知道你还想怎样?

这不就是116楼的图片么?而且还更复杂!

但本质仍没有变!

我都说过了,你只是在细枝末节上纠缠,那些细节无助于推翻我的论述。

现在我按你的复杂计算、短期、会计期不为瞬时等要求,重新演算了一遍。

还是得到了类似于116楼的图片。

还是存在类似的“P/P1切换系统”。

你怎么办?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7-27 01:41:08
我的观点是:

(1)“P/P1切换系统”始终存在,无论长期短期,无论会计期间是否瞬时

(2)你的《三句话》只适用于长期

(3)你《三句话》的观点很好,且与《微观》结论没有任何冲突!“P/P1切换体系”可以很容易的协调两者,将其纳入统一框架。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7-27 04:47:16
你说:SMC也是期初性质的值。
我在前面就说过,如果你对成本进行贴现,SAVC和SMC恰恰是随产量而变的量。

我理解你的十二分辛苦和二十分耐心,可什么PP1系统是你搞出来的呀!我并不擅长。一起折现和一起不折现当然在数学形式上没什么区别。关键,你搞了时间价值,你才弄了P和P1出来,然后又说明我的观点符合你的推理,进而说明我革不了命。
我在前面早就说了,你玩时间价值的依据是什么呢?我认为在完全竞争市场假设下,根本不存在时间价值。
再说,我也说了,你的经济利润率0假设,特别在短期,根本经不住推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7-27 08:51:17
再致meishanjia1900兄:
出去散散步,在想你的问题,再和你说说。
1、因为你考虑时间价值,才弄出你目前的论证体系来。但在本质上,你得到的结论和与现有微观没有任何区别,你无非是在说,明年的110元等价于现在的100元这样的话。你的区别只在表面上,这种表面上的区别是由不同时点导致的,或者说是由时间价值导致的。如果不是你在同一坐标系上画不同时点的价值,你的那些P1、P2与P都将是重合的。只是你自己把他们搞得复杂化了,但却没有什么新意,或者说也不可能得到什么新意。总之,一句话说是,你的结论与现有微观结论完全等价。
2、我不知道你在同一坐标系上表示不同时点价格合不合理(因你考虑时间价值才有这样的话),如果坐标系本身也考虑时间价值的话,你的那些点将重合。
3、你必须明确的是,微观理论中的不同时点价格及收益都是不考虑时间价值的,我的推论也是不考虑的,根本不涉及折现问题。所以,你论证说我的观点在长期正确,虽然在形式上好象是有助于我的,但我要说的是,你已经脱离了我的逻辑,你要批驳我,当然最好是用我的逻辑来批判我。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7-27 12:44:20
hhgxyzp 发表于 2011-7-27 04:47
你说:SMC也是期初性质的值。
我在前面就说过,如果你对成本进行贴现,SAVC和SMC恰恰是随产量而变的量。

我理解你的十二分辛苦和二十分耐心,可什么PP1系统是你搞出来的呀!我并不擅长。一起折现和一起不折现当然在数学形式上没什么区别。关键,你搞了时间价值,你才弄了P和P1出来,然后又说明我的观点符合你的推理,进而说明我革不了命。
我在前面早就说了,你玩时间价值的依据是什么呢?我认为在完全竞争市场假设下,根本不存在时间价值。
再说,我也说了,你的经济利润率0假设,特别在短期,根本经不住推理。
----------------------------------------------------------------------

你的问题我真的很不解——
你说:SMC也是期初性质的值。
我在前面就说过,如果你对成本进行贴现,SAVC和SMC恰恰是随产量而变的量。
我限制过STC、SAC、SMC不能随Q变化么?

你到底怎么看我的帖的?

我没有限制过真实要素价格W1与W2的发生时间。

我不是早就说过——t1,t2<T么?

我是人为将W1与W2贴现到期初,再记为小写的w1与w2

当我令STC=w1*K+w2*L时,你应该明白STC是人为贴现到期初的短期总成本!

其中的K固定,变量只是L

就算L真实发生在t2时刻,但是t2时刻多招人,贴现到t=0时刻的STC也会涨!

所以,STC与产量Q还是一对一的函数关系!

我限制过STC不能随Q变化么?

我的帖你要看,好么?

----------------------------------------------------------------------

再看你的问题——
你的经济利润率0假设,特别在短期,根本经不住推理。
我144楼讲的就是短期

144楼的帖用到了什么样的均衡条件?

你还记得么?

R1 = r >0

R1与 r  都是会计利润率强度,R1是外界厂商1元钱自负盈亏会计利润率强度,r 是社会均衡会计利润率强度!

R1>0,r>0

你反对经济利润率R = 0 ,那你反对均衡时有 R1 = r > 0么?

你反对么?

144楼作出了证明——均衡条件R1 = r > 0与P=SMC等价!——进而R1 = r > 0与R = 0等价!

你没得选!

如果你认为思考R=0的问题太难,那你就换个角度,请你告诉我,从会计角度上,为什么均衡条件R1 = r > 0不对!

你解释解释。

----------------------------------------------------------------------
一起折现和一起不折现当然在数学形式上没什么区别。
(1)“P系统”:成本人为折现到期初,收益也人为折现到期初!

(2)“P1系统”:成本人为折现到期初,收益被人为换算到期末!

在“P系统”中,你看不见会计利润率,你只能看见经济利润率。

在“P1系统”中,将成本与收益分别放置于期初与期末,凸显其会计利润率或时间价值的非0特性!

两者由“P/P1切换系统”统一!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7-27 13:07:59
hhgxyzp 发表于 2011-7-27 08:51
再致meishanjia1900兄:
出去散散步,在想你的问题,再和你说说。
1、因为你考虑时间价值,才弄出你目前的论证体系来。但在本质上,你得到的结论和与现有微观没有任何区别,你无非是在说,明年的110元等价于现在的100元这样的话。你的区别只在表面上,这种表面上的区别是由不同时点导致的,或者说是由时间价值导致的。如果不是你在同一坐标系上画不同时点的价值,你的那些P1、P2与P都将是重合的。只是你自己把他们搞得复杂化了,但却没有什么新意,或者说也不可能得到什么新意。总之,一句话说是,你的结论与现有微观结论完全等价。
2、我不知道你在同一坐标系上表示不同时点价格合不合理(因你考虑时间价值才有这样的话),如果坐标系本身也考虑时间价值的话,你的那些点将重合。
3、你必须明确的是,微观理论中的不同时点价格及收益都是不考虑时间价值的,我的推论也是不考虑的,根本不涉及折现问题。所以,你论证说我的观点在长期正确,虽然在形式上好象是有助于我的,但我要说的是,你已经脱离了我的逻辑,你要批驳我,当然最好是用我的逻辑来批判我。
--------------------------------------------------------------

哇,你开始否定时间价值了。

你说——
因为你考虑时间价值,才弄出你目前的论证体系来。
时间价值只是一个说法!

它表示如果你不能给我至少是这个水平的利润率,那么我就不在你的身上浪费时间了!

这个概念用于解释资金在工厂或行业的停留再恰当不过了!

你无法接受时间价值——那么,你能否接受均衡会计利润率的说法呢?

两者不就是一回事么?

你认为均衡会计利润率不存在?

还有,你老是时间价值、时间价值!——难道你忘了,瞬时生产框架下,P=P1/(1+r)也有意义么?

令P=P1/(1+r),我更愿意称其为:基于P1的(瞬时)正常利润率的扣除!——该表达不用必须涉及时间概念!

用P与成本比较,得出的是超额利润,因为正常利润那一块已经因P=P1/(1+r)而扣除了!

所以《微观》才说利润为0,它指的是超额利润为0

--------------------------------------------------------------
2、我不知道你在同一坐标系上表示不同时点价格合不合理(因你考虑时间价值才有这样的话),如果坐标系本身也考虑时间价值的话,你的那些点将重合。
很好,不同体系本就等价,还记得我说过A,B两点等价么?只是表示方法不同!

B点之所以在A点上方,是想告诉你,会计利润率不为0

它同时也想告诉你——会计上,我们从来没有按照P=SMC生产过!

你花那么大的精力去抨击P=SMC,不值得!

还有,你已经陷入时间点游戏无法自拔了!——最好的跳出方案是——瞬时生产模型!

既然是一瞬间,B点和A点是同时发生的!

A点的P=P1/(1+r)仅代表经过(瞬时)正常利润率扣除之后的价格!——该定义没有涉及时间,它与B点没有时间上的间隔!

用瞬时框架更能接近“会计利润/超额利润”的本质!

--------------------------------------------------------------
3、你必须明确的是,微观理论中的不同时点价格及收益都是不考虑时间价值的
微观说的是“经济利润”,是“超额利润”,它的P早就由P1做过正常利润率扣除了!P=P1/(1+r)是肯定的。

否则你如何理解利润为0这件事?

我相信你不止一次看到过这种解释——“只是超额利润为0罢了,厂商还能赚到正常利润!”

你不令P=P1/(1+r),那你如何解释?

你说微观不考虑时间价值(均衡会计利润率)!——这话也就你一个人敢说!

--------------------------------------------------------------

我不希望你陷入时间陷阱中跳不出来!我建议你用瞬时生产框架!

该框架更能接近微观经济理论的本质

因为没有了时间概念,你就不要再将P=P1/(1+r)当成折现了,你将其当成基于P1的均衡(瞬时)会计利润的扣除,这样会好理解一点!

由P*Q与w1*K+w2*L比较而得的利润就是(瞬时)超额利润!正常利润部分已经由P=P1/(1+r)进行扣除了!

瞬时表示什么?A点B点同时发生,没有谁先谁后的概念。B上A下,B表示超额+正常利润,A仅代表超额利润。

时间,又一个细节问题,我倒希望你能直接抓住本质,用瞬时框架能最有效的理解“P/P1切换系统”。

在你心中有没有超额利润与正常利润这两个概念?如果有,那么你就可以毫不费力地接受瞬时框架下的“P/P1切换系统”。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7-27 20:07:37
149# meishanjia1900

仁兄,是你把问题搞得复杂化了,时间价值是你弄出来的。我认为微观现有概念足够用了,根本不需要用什么切换系统。在微观里,你为什么要死死地强调会计利润或会计利润率呀?一点必要都没有!!有正常利润或正常利润率就足以!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