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微观经济学
2011-7-11 09:12:53
兄台,您有博客吗?如没有,也搞一个,也好让我们系统地学习和了解一下您的思想!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7-11 09:14:18
本帖发表以来,远不象《三句话革微观命》那样,没听到什么反对的声音,说明什么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7-11 09:44:35
我喜欢中国古典剑术。手上无
                 ,
                / \
               {   }
               p   !
               ; : ;
               | : |
               | : |
               l ; l
               l ; l
               I ; I
               I ; I
               I ; I
               I ; I
               d | b
               H | H
               H | H
               H I H
       ,;,     H I H     ,;,
      ;H@H;    ;_H_;,   ;H@H;
      `\Y/d_,;|4H@HK|;,_b\Y/'
       '\;MMMMM$@@@$MMMMM;/'
         "~~~*;!8@8!;*~~~"
               ;888;
               ;888;
               ;888;
               ;888;
               d8@8b
               O8@8O
               T808T
                `~` 心中有剑。

弟虽知道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但是,还是想寂寞一些。这个思想的市场分工很细,有一张书桌,粗茶淡饭足矣。国事家事天下事关心,风声雨声民声声声入耳。的爱好是买书、读书。每个月费用大约在500.元。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7-11 12:06:20
93# yiweiluoye

更加敬佩!!!!!!!!!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7-12 15:56:49
顶上去!!!!!!!!!!!!!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7-13 22:05:58
顶上去!!!!!!!!!!!!!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7-14 17:46:36
本帖的内容特别想听听meishanjia1900 兄的评价!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7-14 22:08:03
点击1000人次标记!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7-15 16:44:38
首先,抛出我的观点:你的平均指标最大或最小才是最优条件的观点我表示支持!

但是,我在这里强调一点:你仍然没有顺利革命!也就是说你的革命不成功。

换句话说,我认为你不能凭借“平均指标最大或最小才是最优条件”这个观点来推翻现有的微观经济学体系。

你也许会感觉很奇怪,为什么我会有这样的观点?请允许我详细的解释我的想法——

我的论述分为3部分:

(1)在你的帖《石破天惊:三句话革微观经济学的命》中,特意强调你的理论允许投资者随意的入股,以便招兵买马、购置固定资产、兴建新厂。

鉴于短期之内无法兴建新厂、无法改变固定资产数量这个特点,我判定——

你的理论只适用于长期

这个第一部分的精髓便是得出该结论,即“你的理论只适用于长期”

(2)我们在《对《三句话革微观经济学的命》回复的回复》(https://bbs.pinggu.org/thread-1105398-1-1.html)这篇帖中已经详细讨论了为什么长期经济利润率为0这个问题。

还记得我的解释么?我是用折现来解释这个问题的。

当时我的解释是这样的:
meishanjia1900 发表于 2011-6-13 19:32
为什么长期经济利润率为0?

我是学金融的,所以我对这方面特别敏感,我的理解方法是——折现

长期来看,现实世界中有:

P1*Q = (1 + R)(w1*L + w2*K)

其中,w1为单位劳动力的市场价格,w2为单位资本品的市场价格,L为生产所用劳动力总数,K为生产所用资本品总数,P1为商品实际价格,Q为商品的总产量,其中的 R 最为关键,它是“本厂的会计利润率”,当然,R > 0

期初,我们投入w1*L + w2*K这么多的成本,期末,我们得到P1*Q这么多的收益。

但是,期初期末涉及时间概念,时间是有价值的,该价值如何衡量?用“社会平均会计利润率”或“正常会计利润率” r 来衡量,当然,r > 0

于是,将期末的P1贴现到期初,若将其记为P,则有:

P = P1 / (1 + r)

这就是单位商品的期初价值。

若 P*Q > w1*L + w2*K,那么就表示:

P1*Q / (1 + r) > w1*L + w2*K

即:P1*Q > (1 + r)(w1*L + w2*K)

又由于有:P1*Q = (1 + R)(w1*L + w2*K)

故有:(1 + R)(w1*L + w2*K) > (1 + r)(w1*L + w2*K)

这是什么意思?意思就是说w1*L + w2*K这么多的投入,正常来说只能赚(1 + r)(w1*L + w2*K)这么多本息和,但是我们厂实际赚的本息和(1 + R)(w1*L + w2*K)却大于这个正常值。

从利润率上看就是:R > r

所以,外界资金会涌入,直到P1下降到使 R = r 的地步。

当 P*Q < w1*L + w2*K 时,情况与之类似,只不过此时是 R < r,造成资金外逃。

均衡时,我们有:

R = r > 0,P*Q = w1*L + w2*K

单从 P*Q = w1*L + w2*K 看来,就好像是利润率为0一样,但该式却恰好说明我们可以获得“正常会计利润率” r (r > 0),因为此处的P不是商品的实际售价,而仅是其折现价格罢了!

因此,“你的经济利润率为0” 和“你能获得正常会计利润率”是两种等价的表述方式!

如果你说:经济利润率 > 0,那就是说P*Q > w1*L + w2*K,也就是说在会计利润率上有R > r,即你能获得超额回报!

如果你说:经济利润率 < 0,那就是说P*Q < w1*L + w2*K,也就是说在会计利润率上有R < r,即别人的单位投入所赚的钱普遍比你多!

如此而已!
我是用实际期末会计价格P1与期初折现价格P来解释这个问题的。

长期经济利润率为0,即 P=LMC=LAC (此公式中的P为期初折现价格)

如图:

帖图17.bmp

其中的P为期初折现价格,我们遵照P=LMC=LAC的公式生产,即我们的生产点是A点!

但是,如果我们不用“期初折现价格”表示纵轴的值,而将纵轴值用“实际期末会计价格”来表示,那么,均衡状态所对应的价格就不是P,而是P1

P1 = P * (1+r)  >  P

但是,我们所做的行为只是更换了纵轴的表示方法!我们并没有改变长期均衡的结果!

无论用何种表述方式,长期均衡时,最优产量都将是 Q*  这个量!

换句话说,在将纵轴值用“实际期末会计价格”来表示的情况下,长期均衡点应该是B点!

记住——纵轴值用“实际期末会计价格”来表示时的B点就等价于纵轴值用“期初折现价格”来表示时的A点!这是两种等价的表述方式!

现在,让我们沉浸在纵轴值用“实际期末会计价格”来表示的世界里!让我们忘掉图中的水平线P,而只看水平线P1。

我现在问你:为什么最优生产点会是B点,为什么现实当中,厂商没有选择P1与LMC的交点C点去进行生产?

我想这个问题你可能比谁都清楚!如果在P1水平线上,哪怕超过B点多投资那么一点点,都会使整个投资的总体平均利润率变小,小于市场均衡会计利率

真要那样,还不如把多余的钱拿到别的地方入股一个新厂!

这第二部分的精髓在于指出:厂商不可能在均衡实际期末会计价格P1水平线上的B点右方生产!

(3)在你的这篇帖中有一个观点:
hhgxyzp 发表于 2011-6-19 04:27
有限量的资源不可能在趋于无限多的每一个用途上都把资源配置到报酬递减阶段
也就是说,拿上图来举例,你担心资本可能不足,以至于无法沿P1水平线把生产点推进到B点,而是在B点的左方就停止了!

这个担心我认为根本没必要!

完全竞争市场中的每一个工厂都是很小的,相对于整个社会的庞大资金而言,它的资金需求量根本不值一提!

单个投资者的资金确实有限!但我们是不禁止入股的!只要允许多人合办企业,那么就可以打破个人资金的局限性!

所以,我认为社会资金完全有能力沿P1水平线将生产点推进到最优的B点处!

这第三部分的精髓在于说明:厂商不可能在均衡实际期末会计价格P1水平线上的B点左方生产!

综合(1)、(2)、(3):

我认为:在长期,厂商必然会在B点,而不是它的左方点或右方点去进行生产!即长期看,资金自然会实现P1水平下单个厂的平均利润率的最大化!

这不就是你的利润率最大化而不是利润最大化的结论么?

这是已有的微观体系所自然暗含的结论!

------------------------------------------------------------------------

你只不过用你的论述方法重新说了一遍这个结论而已!但是,该结论是现有微观体系所能够得到的!

因此,我不认为你成功的实施了革命,你只是指出了别人常常忽略的地方而已!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7-15 18:44:02
你应该庆幸的是,正如你所愿,长期均衡时,就算是不同行业的众多厂商对比,它们的均衡状态都如图:

帖图18.bmp

图中4个不同行业厂商的P1、LMC、LAC都不同,毕竟各行业有各行业具体的实际情况。

但各行业厂商在最优生产点B点所对应的会计利润率Rmax都相同(Rmax > 0),它们都等于社会均衡会计利润率

这正是你想要的结论。

但这也是现有的微观体系所指出的均衡情况。

所以,你和现有的微观体系应该没有冲突。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7-15 21:27:36
先简单说一句:你只是找到了我的理论与目前的理论相通的地方!确实,你的水平很高,令人佩服!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7-17 08:54:53
本帖基本没有反对的声音!!!!!!!难道大家都赞同?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7-18 10:04:30
和新帖顶到一起!!!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7-18 11:45:36
1# hhgxyzp

能否用精练的话概括你的理论逻辑推理过程?


比如: (1)理论的结论 (2)理论作用对象 (3)理论的决策机制(可调节部分--改造世界) (4)理论的初始条件 (5)理论结论与现实偏差及处理 (6)外部环境因素影响.

以上是反馈系统分析方法的思维环节,您的理论内部逻辑关系如何?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7-18 11:47:18
问题继续"

您认为您的理论与现实的差别在什么地方最显著?您有什么方法来减小这种差别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7-18 11:57:49
seiliuwei 发表于 2011-7-18 11:45
1# hhgxyzp

能否用精练的话概括你的理论逻辑推理过程?


比如: (1)理论的结论 (2)理论作用对象 (3)理论的决策机制(可调节部分--改造世界) (4)理论的初始条件 (5)理论结论与现实偏差及处理 (6)外部环境因素影响.

以上是反馈系统分析方法的思维环节,您的理论内部逻辑关系如何?
总体评述见我的新帖!具体内容请见我的博客或者网上书店购买,无推销书之意,因那书与我的收益无关!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7-18 17:04:56
在我的三个帖中,有谁能知道我前两帖核心内容的关系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7-19 05:51:56
支持发帖!!!!!!!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7-20 10:57:36
本帖基本没有反对的声音!!!!!!!难道大家都赞同?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7-20 17:08:52
和新帖顶到一起!!!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7-21 21:08:33
请大家继续置疑!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7-22 16:17:51
meishanjia1900 发表于 2011-7-15 16:44
首先,抛出我的观点:你的平均指标最大或最小才是最优条件的观点我表示支持!

但是,我在这里强调一点:你仍然没有顺利革命!也就是说你的革命不成功。

换句话说,我认为你不能凭借“平均指标最大或最小才是最优条件”这个观点来推翻现有的微观经济学体系。

你也许会感觉很奇怪,为什么我会有这样的观点?请允许我详细的解释我的想法——

我的论述分为3部分:

(1)在你的帖《石破天惊:三句话革微观经济学的命》中,特意强调你的理论允许投资者随意的入股,以便招兵买马、购置固定资产、兴建新厂。

鉴于短期之内无法兴建新厂、无法改变固定资产数量这个特点,我判定——

你的理论只适用于长期

这个第一部分的精髓便是得出该结论,即“你的理论只适用于长期”

(2)我们在《对《三句话革微观经济学的命》回复的回复》(https://bbs.pinggu.org/thread-1105398-1-1.html)这篇帖中已经详细讨论了为什么长期经济利润率为0这个问题。

还记得我的解释么?我是用折现来解释这个问题的。

当时我的解释是这样的:
meishanjia1900 发表于 2011-6-13 19:32
为什么长期经济利润率为0?

我是学金融的,所以我对这方面特别敏感,我的理解方法是——折现

长期来看,现实世界中有:

P1*Q = (1 + R)(w1*L + w2*K)

其中,w1为单位劳动力的市场价格,w2为单位资本品的市场价格,L为生产所用劳动力总数,K为生产所用资本品总数,P1为商品实际价格,Q为商品的总产量,其中的 R 最为关键,它是“本厂的会计利润率”,当然,R > 0

期初,我们投入w1*L + w2*K这么多的成本,期末,我们得到P1*Q这么多的收益。

但是,期初期末涉及时间概念,时间是有价值的,该价值如何衡量?用“社会平均会计利润率”或“正常会计利润率” r 来衡量,当然,r > 0

于是,将期末的P1贴现到期初,若将其记为P,则有:

P = P1 / (1 + r)

这就是单位商品的期初价值。

若 P*Q > w1*L + w2*K,那么就表示:

P1*Q / (1 + r) > w1*L + w2*K

即:P1*Q > (1 + r)(w1*L + w2*K)

又由于有:P1*Q = (1 + R)(w1*L + w2*K)

故有:(1 + R)(w1*L + w2*K) > (1 + r)(w1*L + w2*K)

这是什么意思?意思就是说w1*L + w2*K这么多的投入,正常来说只能赚(1 + r)(w1*L + w2*K)这么多本息和,但是我们厂实际赚的本息和(1 + R)(w1*L + w2*K)却大于这个正常值。

从利润率上看就是:R > r

所以,外界资金会涌入,直到P1下降到使 R = r 的地步。

当 P*Q < w1*L + w2*K 时,情况与之类似,只不过此时是 R < r,造成资金外逃。

均衡时,我们有:

R = r > 0,P*Q = w1*L + w2*K

单从 P*Q = w1*L + w2*K 看来,就好像是利润率为0一样,但该式却恰好说明我们可以获得“正常会计利润率” r (r > 0),因为此处的P不是商品的实际售价,而仅是其折现价格罢了!

因此,“你的经济利润率为0” 和“你能获得正常会计利润率”是两种等价的表述方式!

如果你说:经济利润率 > 0,那就是说P*Q > w1*L + w2*K,也就是说在会计利润率上有R > r,即你能获得超额回报!

如果你说:经济利润率 < 0,那就是说P*Q < w1*L + w2*K,也就是说在会计利润率上有R < r,即别人的单位投入所赚的钱普遍比你多!

如此而已!
我是用实际期末会计价格P1与期初折现价格P来解释这个问题的。

长期经济利润率为0,即 P=LMC=LAC (此公式中的P为期初折现价格)

如图:



其中的P为期初折现价格,我们遵照P=LMC=LAC的公式生产,即我们的生产点是A点!

但是,如果我们不用“期初折现价格”表示纵轴的值,而将纵轴值用“实际期末会计价格”来表示,那么,均衡状态所对应的价格就不是P,而是P1

P1 = P * (1+r)  >  P

但是,我们所做的行为只是更换了纵轴的表示方法!我们并没有改变长期均衡的结果!

无论用何种表述方式,长期均衡时,最优产量都将是 Q*  这个量!

换句话说,在将纵轴值用“实际期末会计价格”来表示的情况下,长期均衡点应该是B点!

记住——纵轴值用“实际期末会计价格”来表示时的B点就等价于纵轴值用“期初折现价格”来表示时的A点!这是两种等价的表述方式!

现在,让我们沉浸在纵轴值用“实际期末会计价格”来表示的世界里!让我们忘掉图中的水平线P,而只看水平线P1。

我现在问你:为什么最优生产点会是B点,为什么现实当中,厂商没有选择P1与LMC的交点C点去进行生产?

我想这个问题你可能比谁都清楚!如果在P1水平线上,哪怕超过B点多投资那么一点点,都会使整个投资的总体平均利润率变小,小于市场均衡会计利率

真要那样,还不如把多余的钱拿到别的地方入股一个新厂!

这第二部分的精髓在于指出:厂商不可能在均衡实际期末会计价格P1水平线上的B点右方生产!

(3)在你的这篇帖中有一个观点:
hhgxyzp 发表于 2011-6-19 04:27
有限量的资源不可能在趋于无限多的每一个用途上都把资源配置到报酬递减阶段
也就是说,拿上图来举例,你担心资本可能不足,以至于无法沿P1水平线把生产点推进到B点,而是在B点的左方就停止了!

这个担心我认为根本没必要!

完全竞争市场中的每一个工厂都是很小的,相对于整个社会的庞大资金而言,它的资金需求量根本不值一提!

单个投资者的资金确实有限!但我们是不禁止入股的!只要允许多人合办企业,那么就可以打破个人资金的局限性!

所以,我认为社会资金完全有能力沿P1水平线将生产点推进到最优的B点处!

这第三部分的精髓在于说明:厂商不可能在均衡实际期末会计价格P1水平线上的B点左方生产!

综合(1)、(2)、(3):

我认为:在长期,厂商必然会在B点,而不是它的左方点或右方点去进行生产!即长期看,资金自然会实现P1水平下单个厂的平均利润率的最大化!

这不就是你的利润率最大化而不是利润最大化的结论么?

这是已有的微观体系所自然暗含的结论!

------------------------------------------------------------------------

你只不过用你的论述方法重新说了一遍这个结论而已!但是,该结论是现有微观体系所能够得到的!

因此,我不认为你成功的实施了革命,你只是指出了别人常常忽略的地方而已!
一直甚感歉意,未能及时回复您的帖子!一是在忙考虑其他问题,二是在考虑如何回复您的帖子!初步考虑,对您回复如下 :
1、根据过去我们的讨论,在完全竞争市场中,关键是如何看待资源的无限性问题。的确,正如我们在前面所说,主流微观理论在厂商的市场理论中,除了寡头市场和完全垄断市场,有时而不是逻辑地说到资源流动的限制问题,在竞争性市场(包括完全竞争和垄断竞争)中,都不涉及资源流入量的限制问题,对这一现象在理论推导中的作用如何看待,恐怕是我们分歧的一个关键所在。正因为您认为不存在流入量的限制,所以致使您认为在我利润率最大化的基础上总可以有资源再流入以赚取更多的利润,而我又认为如果按利润率最大化方式生产,则又可以赚取比您最大利润还要大的利润,如此形成循环。
解决我们分歧的关键显然在于如何看待资源量有限和无限问题。
从西方经济学的总体假设来看,资源稀缺假设无疑是经济学的第一首要假设,自然也是最根本的假设,其他假设显然不能与之矛盾或者冲突,如果矛盾或者冲突,那要修改自然也应该是次要假设条件。不知您是否赞同呢?
其次,虽然厂商理论没有明确地说资源流入规模有限制,但它也没说过资源真的是无限多的。如果真的认为资源流入可以无限多,则不仅与最主要的假设前提发生矛盾,而且,既然价格、利润和成本的存在,或者说您的分析中要使用到价格、利润和成本,这已经明确地表明资源的稀缺和不足,否则,价格、利润和成本就不能存在。因此,在这些众多的矛盾面前,你说应该保留什么和取消什么呢?我的意思自然很明确,就是无论如何,我们都不能认为资源在竞争市场中真的是可以无限流入的。否则,现有的整个西方经济学体系就得取消了,你说不是吗?只要你承认我的这一结论,我想我的理论说服力就值得相信。
2、您说我的理论只适用于长期状况。这我自然不能赞同,只要资源有限,只要信息完全,我的分析结论就能够成立,对此的分析在前面我们已经交流过,就不多说了。
同时,我也在想,您说的也有些道理,要让你说的道理成立,就是要取消一个假设:完全信息假设,让信息不完全,同时保留长短期的定义,则在信息不完全条件下,因风险的存在,或未找到更加有利的投资机会,则在短期,企业拥有的剩余资金,的确是可能按利润最大化的要求进行生产。因此,要让您的观点成立,就是联系实际,让信息变得不完全,如果信息仍然完全,则我认为您的观点不成立。我说这些话在我的第三帖中有专门涉及。
3、关于您说的第三点,涉及我在这一帖中的观点,我认为您未完全领会我的意思,我的意思是要论证你必须要对资源的用途或经济人的行为对象做出选择,那么,这就自然涉及一个问题,你选择资源用途或经济人行为对象的标准或依据是什么?而绝不是资本足不足的问题。我的理论要考虑的是,资本不足或者说资源稀缺,而用途趋于无限,你将如何使用你的资源或资本。
就先说这些吧,听候您的批判!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7-23 19:08:43
我的意见有两部分:

(1)
hhgxyzp 发表于 2011-7-22 16:17
您说我的理论只适用于长期状况。这我自然不能赞同
回复:

你的理论用到“自由入股,自由建厂”,那么它的确就是长期理论!

我反倒要问你:你为什么总是想回避你的观点在长期成立这一点?

                           为什么你总是要把你的观点带到短期?

我试着分析你的想法:

帖图19.bmp

你害怕——

              厂商在AC最低点处(ACmin)生产虽然会在长期成立,但同时P=MC也在长期成立,你始终摆脱不掉P=MC的阴影,因为无论长短期,厂商都按P=MC生产!

              你想让情势有所逆转,所以你才避谈长期,并主动向短期进攻!你试图摧毁P=MC的结论,并造成厂商无论在长短期均在ACmin处生产的情形。

你害怕的源泉来源于一点——你只看见左图,没看见右图。

我要说一点,记住,这一点很重要——长期均衡时,厂商会在ACmin处生产,且无论长短期,厂商都不会在P1 = MC处生产!

你应该仔细体会一下上面的这句话“无论长短期,厂商都不会在P1 = MC处生产!

这难道还不够么?——已经足够了!

--------------------------------------------------------------

我不知道你还想得到什么?

你真的以为你能得到“厂商在短期也会在ACmin处生产”的结论?

你得不到的,放弃吧。

假设人们可以自由建厂这一条就决定了你的观点对短期不适用!

现在我来问你,你到底是想保住“我的理论适用于短期”,还是想保住“自由建厂”?

你不认为这两条很矛盾么?

你自己想一想,如果你失去了“自由建厂”假设,你还能保证厂商会在ACmin处生产么?

你自己掂量一下坚持“我的理论适用于短期”这个结论是否值得!

--------------------------------------------------------------

(2)
hhgxyzp 发表于 2011-7-22 16:17
我的理论要考虑的是,资本不足或者说资源稀缺,而用途趋于无限,你将如何使用你的资源或资本。
回复:

你在其他地方用它我管不到,但千万别将它联系到“规模报酬递增”上去。

帖图20.bmp

假设真像你说的那样,资金在Q1处就卡住了,那么(P1,AC1,Q1)组合对应的肯定是“社会均衡会计利润率r ”!

但是,我用“社会均衡会计利润率r ”先借得一笔钱,用以将该厂产量从Q1推进到Q2,那么,该厂将面对(P1,AC2,Q2)的组合!

我不多拿,只拿阴影部分的利润!拿它除以我的借钱本金,算得的利润率为R,那么必有R > r!

于是,我可以得到 借钱本金*( R - r )  这么多的利润!

而我的实际本金呢?是0!我没用自己的钱!

这就是套利,我的利润率为——无穷大!

你认为这样的买卖没有吸引力么?

你认为这个厂真的会在“规模报酬递增”阶段就卡住不动了?

怎么可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7-23 22:52:54
113# meishanjia1900

我记得当初我们已经讨论到:由于完全信息,我说我会预期到有一些外来资金比如来入股,从而按照利润率最大化方式生产,这在短期也是可以实现的,我记得当时你是同意我的这一结论的。我们唯一的最后的分歧就是在资源流入完全竞争市场时是否无限这一问题上,别的在我的记忆中是没有分歧的。当然,这仅是我的记忆,我也懒得去翻过去的帖子。

至于你提到的“自由入股,自由建厂”的话,在我的帖子里确实有类似的语言。但我说这样的话只是为了阐明同样的成本支出,利润率最大化方式可以赚更多的利润,在实际生产中,我也说了,我当然不会去这样的重建,而是一开始我就采用利润率最大化方式安排生产。
你说我害怕短期,无非就是你认为我的观点在短期不成立,而这会毁了我 的的观点。我上一回复中我也说了,你要是把信息的完全性假设取消,则我的观点就的确不太适用于短期。

至于你说的右图情形,我自然考虑到过的。长期和长期均衡不是一回事,请看我在7月20日回复别人的话:
“2、好多人没搞清楚长期和长期均衡的区别,我感觉你们两位仁兄就没有清楚这两者的区别。简单地说,长期均衡只是长期调整的终极状态。从这种终极状态,无论是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厂商,还是如我的厂商那样,追求利润率最大化,最后确实都是一样的,经济利润这0,利润率也为0。
但不同的是,在长期向长期均衡的调整过程中,一切要素投入都是可变的,利润和利润率一般也不为0,此时,当然是我的厂商赚取的利润更多,相信两位肯定理解的。”
https://bbs.pinggu.org/viewthread.php?tid=1102345&page=42&from^^uid=6259
你右图的情形就是长期向长期终极均衡调整过程中出现的情形。

你说:你应该仔细体会一下上面的这句话“无论长短期,厂商都不会在P1 = MC处生产!
我还真不理解你的话,按你的观点,厂商怎么短期不会在P1=MC处生产呢?你不是一直强调产量规模要达到MR=MC处吗?说不会,这是我的看法呀!你说的这话还真的让我糊涂了,我体会不出你现在为什么这么说。还望您指教!

您的第(2)部分内容,我怎么越看越糊涂呀!一是和我的对象选择理论不直接相关,二是联系你说的P1=MC的话,我也没法理解。不知您指的是短期还是长期,Q1产量是什么性质市场?是短期还是长期?是根据你的观点还是根据我的观点得出的选择?我都看不懂呀!请您再回复时,短期的前面加S;长期的前面加L。不然,我都搞糊涂了。

感谢您的耐心回复!谢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7-24 04:47:51
继续回meishanjia1900兄的帖子。
在我回下面的话之前,我又认真地把我们之前交流的所有帖子再看了一遍,发现,正如你所说:“你的理论依赖一个很重要的假设——社会平均利润率为0”。
本来,利润这一概念在新古典体系中的存在,是与马歇尔引入企业家这一要素的收入分配相对应的(我在前面曾说过,利润概念从新制度经济学观点来说,由于新古典完全信息假设和要素完全流动假设,是不应该存在利润的,我们姑且认为其存在吧)。如果我们承认利润的存在,那么:
1、在短期,市场没有经过充分的竞争,我们在逻辑上无论如何是不能定义平均利润率为0的,理解这一点,需要你联系长期;
2、在长期,经过充分的竞争,利润率平均化(主流微观没有此概念啊,你用了,已经是超越了),此时,在逻辑上,我们是可以定义利润率为0的,但这只是定义而已(以上,我指的都是经济利润率,不是会计利润率)。由这一部分内容,你应该能够看出你定义短期平均利润率是没道理的,因为没有经过充分的竞争。当然,也许你说你是从整个社会来看的,但如果在整个社会中,存在着完全的或寡头的长期垄断利润,你又该如何定义社会平均利润率是0呢?我认为,在逻辑上是没法定义的。难道你会定义竞争部分的市场平均利润率是0?如果是这样的话,这还叫社会平均利润率吗?还叫社会吗?
3、就算在长期利润率平均化,你可以定义此时的平均利润率为0。那么,我问你,这利润率平均化的动力机制是什么呢?是你的MR>MC时厂商追逐利润最大化的结果呢?还是如我的观点,  是厂商追逐利润率最大化的结果呢?假定某个行业有利润,吸引了其他某些或某个厂商的整体进入,那么,你认为,这厂商是追逐边际利润的还是追逐整体上的更高利润率的呢?
4、你搞了个贴现,以说明现有微观理论隐含了我的结论或观点,所以我革不了命。想出这招,真的叫我不得不佩服您!!但你的结论与主流的微观理论相矛盾:
A:在长期,但P>LAC,即在长期终极均衡状态实现之前,现有理论仍是认为厂商是按MR=LMC生产的,而不是你说的在LAC最低点的;
B:你既然引入折现或贴现概念,我认为,你所引入的这一概念与现有理论是矛盾的,你想巩固现有理论,可也许它不领你的情(注意,你在前面也引入了平均利润率的概念,微观会领你情吗)。
首先、微观厂商理论就是静态或比较静态分析法,并没有真正的时间概念,你引入了时间,倒是奥地利学派的作法,可是,奥派反对主流的均衡分析方法。
其次,更重要的是,我们至今并不知道时间价值的本质究竟是什么,是因何而产生的?是因风险?不确定性?或者流动性偏好?或者时间偏好?可是流动性偏好或者时间偏好的根源又是什么呢?我想关键还是因为不确定性和风险。但在完全竞争的假设下,这些都是不存在的。既然这些都是不存在的,那还会有时间价值吗?还需要您折现或贴现吗?您在99楼画的图还有意义吗?结论还能成立吗?

由上述可见,你引入的平均利润率为0假设,存在着众多的漏洞和不足,恐怕不足以保护您的一系列推理。
特别是,请您再慎重考虑您的利润率平均化的动力机制是什么?如果这一问题不解决,你假设的利润率平均化假定或者定义就有点太早了些。
请继续批驳我上述回应!!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7-24 17:03:16
hhgxyzp 发表于 2011-7-23 22:52
你说:你应该仔细体会一下上面的这句话“无论长短期,厂商都不会在P1 = MC处生产!
我还真不理解你的话,按你的观点,厂商怎么短期不会在P1=MC处生产呢?你不是一直强调产量规模要达到MR=MC处吗?说不会,这是我的看法呀!你说的这话还真的让我糊涂了,我体会不出你现在为什么这么说。还望您指教!
你实际上已经得到一切了,我不知道你用多少时间看我的帖,但是我想说以上结论是很简单的。

你已经知道用折现法理解经济利润率为0的结论。

那么,请看下图:

帖图21.bmp

折现价格算,确实应该在P=SMC处进行生产!最优生产点在A点!

但是,如果我们选择用实际期末会计价格来标记纵轴,那么,最优生产点就等价的表述为B点!

你看,最优生产点既不是P1=SMC处的C点,也不是(P1,SACmin)处的D点,而恰恰是两者之间的B点!

这超级简单啊!

你可以很清晰的看出——短期之内,厂商不会选择P1=SMC处进行生产!(但也不会选择SACmin处生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7-24 20:49:10
116# meishanjia1900

在你的楼上,我已经说了,我又重新看了我们之间的所有讨论,花了整个下半夜时间。当然,我能够理解你所说的有多少,这又是另一回事,虽然这两者之间有一定关系。
弄到现在,我才明白,你赞同的既不是现有的理论或观点,当然更不是我的,这好象与你前面的结论相矛盾。恕我愚昧,我不能理解你思维的跳跃性。是不是你并没有成熟的想法,只是在一步步思考而已?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7-24 20:51:35
点击1500人次留念!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7-24 20:55:24
另外,期待meishanjia1900兄对我115楼疑问的回复!!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7-24 23:54:33
hhgxyzp 发表于 2011-7-24 20:49
116# meishanjia1900

在你的楼上,我已经说了,我又重新看了我们之间的所有讨论,花了整个下半夜时间。当然,我能够理解你所说的有多少,这又是另一回事,虽然这两者之间有一定关系。
弄到现在,我才明白,你赞同的既不是现有的理论或观点,当然更不是我的,这好象与你前面的结论相矛盾。恕我愚昧,我不能理解你思维的跳跃性。是不是你并没有成熟的想法,只是在一步步思考而已?
--------------------------------------------------

我说的就是现有的微观体系。

否认过短期厂商在 P = SMC 处生产么——没有!我甚至花了老命去说服你相信短期会有P=SMC

承认过短期厂商会在 P1 = SMC 处生产么——没有!正如你说的一样,厂商没必要追求会计上的利润最大化!

这不是在开玩笑!——P=SMC与P1<>SMC是统一的观点!(其中的<>为不等于符号)

你说我——
这好象与你前面的结论相矛盾。
我很不理解,P=SMC与P1<>SMC是统一的,我强调P=SMC并不表示我承认P1=SMC!

我详细解释过P与P1的表示法的切换,我们暂且将其称为“P/P1切换系统”

“P/P1切换系统”是属于正统微观经济学的一个方法——它完全不是我的创新!

如果没有“P/P1切换系统”,你又怎样解释“经济利润率为0值,而会计利润率必大于0值”的现象呢?你无法解释。

-------------------------------

我的观点并不矛盾,对么?

你只能承认厂商在短期也不会P1 = SMC 处生产!

你别无选择,你只能承认正统微观经济学就是这样说的!

这可不是我在绑架微观理论。

A点只能与B点等价,而不与C点等价!

正因不久前我千方百计费了老命论述A点状况就是P=SMC,所以,今日我才能凭借“P/P1切换系统”胸有成竹地告诉你B点绝没有P1=SMC成立!

你不认为我的逻辑是非常完美的么?至少我是这么认为的。

没有昔日的坚持,哪来今天的结果?

我不坚持P=SMC,又怎能得到P1<>SMC?(其中<>为不等于符号!)

-------------------------------

你不认为P1<>SMC对你十分有利么?(<>表示不等于)

对单个厂而言,它们从没有采用过会计利润最大化的生产模式!

一看到B点在D与C的中间,就认为我离经叛道,你错了!

还记得“外界厂商1元钱自负盈亏经济利润率R”么?

现在我们提出一个新概念——

“外界厂商1元钱自负盈亏会计利润率R1”

以下两情形等价:


(1)在P系统中:

A点对应 R = 0

(2)在P1系统中:

B点对应 R1 = 社会均衡会计利润率r

-------

这就是生产为什么没在D点停止的原因——

因为D点的R1还大于r

这就是生产没有推进到C点的原因——

因为C点的R1已经小于r了

生产点只能是B点。

这太简单了,非常非常的简单。

你竟然认为我离经叛道?

只是一个小小的“P/P1切换系统”就把你绕昏了么?

-------

(1)B点的P1<>SMC不就等价于A点的P=SMC么?

(2)我捍卫D与C中间的B点,不就等于是在捍卫A点么?

(3)我在捍卫R1=r,不就等于是在捍卫R=0么?

(4)“P/P1切换系统”不就等价于“R/R1切换系统”么?

我哪里离经叛道了?

没有比我更正统的人了,一切都围绕利润率而不是利润在生产。

短期均衡的核心就是:

外界厂商1元钱自负盈亏会计利润率R1 = 社会均衡会计利润率r



外界厂商1元钱自负盈亏经济利润率R = 0

两者等价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