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抛出我的观点:你的平均指标最大或最小才是最优条件的观点我表示支持!
但是,我在这里强调一点:你仍然没有顺利革命!也就是说你的革命不成功。
换句话说,我认为你不能凭借“平均指标最大或最小才是最优条件”这个观点来推翻现有的微观经济学体系。
你也许会感觉很奇怪,为什么我会有这样的观点?请允许我详细的解释我的想法——
我的论述分为3部分:
(1)在你的帖《石破天惊:三句话革微观经济学的命》中,特意强调你的理论允许投资者随意的入股,以便招兵买马、购置固定资产、兴建新厂。
鉴于
短期之内无法兴建新厂、无法改变固定资产数量这个特点,我判定——
你的理论只适用于
长期!
这个第一部分的精髓便是得出该结论,即“你的理论只适用于长期”
(2)我们在《
对《三句话革微观经济学的命》回复的回复》(
https://bbs.pinggu.org/thread-1105398-1-1.html)这篇帖中已经详细讨论了为什么长期经济利润率为0这个问题。
还记得我的解释么?我是用折现来解释这个问题的。
当时我的解释是这样的:
meishanjia1900 发表于 2011-6-13 19:32 
为什么长期经济利润率为0?
我是学金融的,所以我对这方面特别敏感,我的理解方法是——折现!
长期来看,现实世界中有:
P1*Q = (1 + R)(w1*L + w2*K)
其中,w1为单位劳动力的市场价格,w2为单位资本品的市场价格,L为生产所用劳动力总数,K为生产所用资本品总数,P1为商品实际价格,Q为商品的总产量,其中的 R 最为关键,它是“本厂的会计利润率”,当然,R > 0
期初,我们投入w1*L + w2*K这么多的成本,期末,我们得到P1*Q这么多的收益。
但是,期初期末涉及时间概念,时间是有价值的,该价值如何衡量?用“社会平均会计利润率”或“正常会计利润率” r 来衡量,当然,r > 0
于是,将期末的P1贴现到期初,若将其记为P,则有:
P = P1 / (1 + r)
这就是单位商品的期初价值。
若 P*Q > w1*L + w2*K,那么就表示:
P1*Q / (1 + r) > w1*L + w2*K
即:P1*Q > (1 + r)(w1*L + w2*K)
又由于有:P1*Q = (1 + R)(w1*L + w2*K)
故有:(1 + R)(w1*L + w2*K) > (1 + r)(w1*L + w2*K)
这是什么意思?意思就是说w1*L + w2*K这么多的投入,正常来说只能赚(1 + r)(w1*L + w2*K)这么多本息和,但是我们厂实际赚的本息和(1 + R)(w1*L + w2*K)却大于这个正常值。
从利润率上看就是:R > r
所以,外界资金会涌入,直到P1下降到使 R = r 的地步。
当 P*Q < w1*L + w2*K 时,情况与之类似,只不过此时是 R < r,造成资金外逃。
均衡时,我们有:
R = r > 0,P*Q = w1*L + w2*K
单从 P*Q = w1*L + w2*K 看来,就好像是利润率为0一样,但该式却恰好说明我们可以获得“正常会计利润率” r (r > 0),因为此处的P不是商品的实际售价,而仅是其折现价格罢了!
因此,“你的经济利润率为0” 和“你能获得正常会计利润率”是两种等价的表述方式!
如果你说:经济利润率 > 0,那就是说P*Q > w1*L + w2*K,也就是说在会计利润率上有R > r,即你能获得超额回报!
如果你说:经济利润率 < 0,那就是说P*Q < w1*L + w2*K,也就是说在会计利润率上有R < r,即别人的单位投入所赚的钱普遍比你多!
如此而已!
我是用实际期末会计价格P1与期初折现价格P来解释这个问题的。
长期经济利润率为0,即 P=LMC=LAC (此公式中的P为期初折现价格)
如图:
其中的P为期初折现价格,我们遵照P=LMC=LAC的公式生产,即我们的生产点是A点!
但是,如果我们不用“期初折现价格”表示纵轴的值,而将纵轴值用“实际期末会计价格”来表示,那么,均衡状态所对应的价格就不是P,而是P1
P1 = P * (1+r) > P
但是,我们所做的行为只是更换了纵轴的表示方法!我们并没有改变长期均衡的结果!
无论用何种表述方式,长期均衡时,最优产量都将是 Q* 这个量!
换句话说,在将纵轴值用“实际期末会计价格”来表示的情况下,长期均衡点应该是B点!
记住——纵轴值用“实际期末会计价格”来表示时的B点就等价于纵轴值用“期初折现价格”来表示时的A点!这是两种等价的表述方式!
现在,让我们沉浸在纵轴值用“实际期末会计价格”来表示的世界里!让我们忘掉图中的水平线P,而只看水平线P1。
我现在问你:为什么最优生产点会是B点,为什么现实当中,厂商没有选择P1与LMC的交点C点去进行生产?
我想这个问题你可能比谁都清楚!如果在P1水平线上,哪怕超过B点多投资那么一点点,都会使整个投资的
总体平均利润率变小,小于
市场均衡会计利率!
真要那样,还不如把多余的钱拿到别的地方入股一个新厂!
这第二部分的精髓在于指出:厂商不可能在均衡实际期末会计价格P1水平线上的B点右方生产!
(3)在你的这篇帖中有一个观点:
hhgxyzp 发表于 2011-6-19 04:27 
有限量的资源不可能在趋于无限多的每一个用途上都把资源配置到报酬递减阶段
也就是说,拿上图来举例,你担心资本可能不足,以至于无法沿P1水平线把生产点推进到B点,而是在B点的左方就停止了!
这个担心我认为根本没必要!
完全竞争市场中的每一个工厂都是很小的,相对于整个社会的庞大资金而言,它的资金需求量根本不值一提!
单个投资者的资金确实有限!但我们是不禁止入股的!只要允许多人合办企业,那么就可以打破个人资金的局限性!
所以,我认为社会资金完全有能力沿P1水平线将生产点推进到最优的B点处!
这第三部分的精髓在于说明:厂商不可能在均衡实际期末会计价格P1水平线上的B点左方生产!
综合(1)、(2)、(3):
我认为:在长期,厂商必然会在B点,而不是它的左方点或右方点去进行生产!即长期看,资金自然会实现P1水平下单个厂的平均利润率的最大化!
这不就是你的利润率最大化而不是利润最大化的结论么?
这是已有的微观体系所自然暗含的结论!
------------------------------------------------------------------------
你只不过用你的论述方法重新说了一遍这个结论而已!但是,该结论是现有微观体系所能够得到的!
因此,我不认为你成功的实施了革命,你只是指出了别人常常忽略的地方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