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然 发表于 2012-2-21 20:38 
我并没有否定马克思,这里是指马克思在分析机器大工业的时候,确实没有分析雇佣劳动对机器条件下生产过程的 ...
呵呵!
还真把你引出来了。
雇佣劳动对机器条件下生产过程的控制?
其实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的工厂手工业到机器大工业已经分析得十分透彻了。雇佣劳动对生产过程的控制始终是在机器的分工体系下的。有什么样的机器体系就有什么样劳动协作,这里恐怕又要用到“决定”了,因为劳动协作过程,也会对机器提出改进的需要和实践。这里更多的应该是雇佣劳动适应生产过程的特点和要求,而且所谓雇佣劳动对生产过程的控制你在这里如果不是抽象的那种想法,就应该明白这种控制显然不是雇佣劳动进行的,而是资本家或者资本家的代理者(管理者)根据一定的生产需要来进行的,而且不是控制生产过程,而是根据外界对于商品的需要(或者是日常的经验需要)的量来安排生产,并且这种生产还是在一定的机器条件下主要是对雇佣工人的控制。
整个生产过程服从于商品的创造过程,这个过程不是雇佣劳动控制,而是反过来机器控制雇佣劳动。相反,我们在现实中可以看到,还根本谈不到你所想的那种雇佣劳动在机器条件下生产过程的控制,这主要是强制,而且是需要许多的纪律和规章,并在别人的监视上所进行的为了获得收入的被迫劳动。尤其是在现在的大机器生产过程中,个别的工人不单不能控制生产过程,反而主要是在某一流水线中完成自己的单独的工作。
在现在的这种生产方式中,我认为要谈雇佣劳动在机器条件下对生产过程的控制是不正确的,现实的情况不是雇佣劳动控制过程,而是被迫适应过程,这正因为资本和劳动的对立,控制生产过程并不是雇佣劳动的目的,而且他也不能控制,否则就不是资本和劳动的对立了。所以,上面的那种说法倒过来说还差不多。
不过你想表达的意思可能是这样的,也即是和上面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那种说明方式一样,你是想突出一下雇佣工人在劳动过程中对于机器体系的反作用。但是这也不是控制,而只是在适应的过程中,通过利用机器进行生产过程中,对于机器体系的缺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对机器体系的促进。生产过程服从与商品生产的需要,不仅是商品的质,而且商品的量的多少也是这样。当市场兴旺的时候,就需要用加班、涨工资和更加严厉的纪律约束来更加紧张的利用机器进行生产,这里的主要目的是完成订单的需要,而不是为了按机器的内在的寿命的长短和机器的生产能力的限制。市场竞争使得生产不可能按照机器设计的那种理论条件来者工作,只能是时紧时松的为订单为进行的对机器的利用,而这和你所说的那种按照机器的本来的设计的要求来控制是完全相反的。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和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形而上学的割裂看是会出现错误的,两者是对立统一,相互作用的,说其一必有其二。所以这种所谓的决定论确实只不过只是对于事物内部矛盾的必然的一种说法。不知道你真的看完全集没有,我相信你看完了。但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其实在一些文章中写得十分明白。这个我就不吊书袋子了,如果有不同意见,我们再交流,因为全集我也看完了,呵呵!
其实,你不应该拒绝列宁,我向你提的列宁全集前四卷,真正表明了列宁是深刻的理解了马克思的经济学理论的。我甚至奇怪列宁当时那么年轻,就能够这样全面的理解马克思的《资本论》,尤其是列宁对于当时那些反对说资本主义不能造成国内市场问题,还有他的评经济浪漫主义的文章,似乎就是对我们现在的那些大经济学家说的,太贴切了。尤其是第三卷,整个一卷都显示了列宁高超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思想。列宁之所以能够在后来的革命中采取比较正确的策略,我认为前四卷的经济论点和经济研究是列宁的基础。因为列宁如果不了解当时俄国的经济现状,是不会正确的把握当时的阶级关系的。而且,列宁用的可不是什么描述与归纳,而完全是马克思的那种方法。这你看列宁的哲学著作就可以知道了。列宁在哲学笔记中曾经这样感慨,不了解和不学习黑格尔的《逻辑学》,就不理解《资本论》,尤其是第一章(这一段话我是引用,不全,意思如此),而黑格尔的《逻辑学》全部都是讲辩证法的。
不过关于垄断的内在机制问题我们以后有机会再谈,只不过我事先说明一个普遍的观点,那就是垄断是相对于自由竞争来说的,没有自由竞争也没有垄断,而垄断只是造成了更加激烈的竞争。说到底垄断也是竞争的内在要求,是那种无序的不同的竞争者之间的暂时的联盟。
至于原教旨马克思主义者嘛,我就不再多数了。这样的评价自然会在讨论中显示出来!
祝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