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3085 9
2006-10-09

 瑞典皇家科学院9日宣布,将200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美国经济学家埃德蒙·菲尔普斯,以表彰他在宏观经济跨期权衡领域所作贡献。他将获得一千万瑞典克朗(137万美元)的奖金。

  埃德蒙·菲尔普斯1933年出生在美国伊利诺伊州的伊云斯顿,1959年从耶鲁大学获得经济学博士学位。他目前是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政治经济学教授。

瑞典皇家科学院在颁奖文稿中称,埃德蒙·菲尔普斯的研究工作帮助我们加深了对经济政策短期和长期效果之间关系的理解。他的贡献对经济研究和政策都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

  低失业和低通货膨胀是经济稳定政策的中心目标。在五六十年代,人们认为通货膨胀和失业率之间存在着稳定的此消彼长的关系,即所谓的“菲力浦曲线”。这一理论认为,降低失业率将付出使通货膨胀上升的代价。菲利浦斯对工资、物价进行了更为基本的分析,并且考虑到经济中信息不畅的因素、个人不完全了解其他人的行为,因此必须将他们的决策基于预期之上。他从而对“菲力浦曲线”进行了挑战,提出了“菲利浦斯曲线”,这种理论认为通货膨胀取决于失业率和通货膨胀预期。

  因此,通货膨胀不会对远期失业率产生影响,它只是由劳动力市场的运传所决定的,经济稳定政策只能对失业率的短期起伏产生影响。菲利浦斯表明未来的经济稳定政策的可能性取决于今天的政策决策:今天的低通货导致对未来低通货的预期,因此有助于未来的决策制订。

  跨期权衡领域的另一个重要问题是资本构成的合理尺度。通过减少消费用于对物资和人力资本进行投资,今天的一代将可以提高未来人类的福利。菲利浦斯澄清了几代人之间可能的分配冲突。他还表明,所有人在某种条件下都可以从储蓄率的变化中获益。菲利浦斯还对人力资本对新技术吸收和增涨的重要性进行了先驱性的研究。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6-10-9 20:48:00

看来还得继续学习动态规划呀,当时就没有好好学习,看来这回又得热一阵子。

大家能否推荐一本有关“动态规划”相对容易的教材,我得抓紧时间补一下呀。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10-11 22:04:00
菲利浦斯澄清了几代人之间可能的分配冲突,这个问题不就是“代际交替模型”吗?这也是他提出的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10-15 14:52:00

向传统的“真理”提出挑战,牛!!

中国的经济学家只会按所谓的“真理”办事,永远也拿不到诺奖,比如,现在的许多中国的经济学家十分信奉需求规律,春节期间,只知道提价可以解决需求的矛盾,需不知多少人过年回不了家,背井离乡,一年才回去一次的人的梦想就这样被摧毁了,我想问提价真的促进了整体社会福利了吗?

再比如,张维迎提出的所谓国企不私有化必败,我想问的是现在你们所谓的MBO很好吗?????国有资产就这样被活生生的侵吞,看看欧洲的空客,是国企,人家为什么那么成功?公有制和国有制就必败??想必要有前提条件吧??张维迎说绝了吧?像这种理论诺贝尔经济学奖会青睐,我1000000个不相信。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10-15 14:58:00

开始也许很多人信服,但是谬论是不能经受得起事实的检验的,总有一天,人民会觉醒!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10-15 16:56:00

看了一些报道。

菲尔普斯的获奖对我国的学术界有不少启示,值得大家深思。首先,他在48年前就投身于政府政策的规范性研究,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反观我国学术界,目前有两种现象。其一,理论学者常常沉溺于意识形态的争议,到了21世纪还在讨论“什么是经济学”、“什么是经济学家”等诸如此类的幼稚问题,且争论起来互相乱扣帽子。部分热衷于制度经济学的大学者,抛开如通胀率、就业率、最优税率等含有浓厚制度因素的经济政策不研究,空论与经济政策相距较远的议题,有的甚至还痛批现代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如此主流学者引领中国经济学研究,不禁让人们为本已落后的中国经济学与国际接轨捏了一把冷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